走近毛澤東紀錄片觀後感900字3篇

可以這樣說: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看完紀錄片《走近毛澤東》又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近毛澤東紀錄片觀後感,字數在900字左右。

走近毛澤東紀錄片觀後感900字1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毛澤東在新中國開國大典上說的一句話。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時刻,那個讓人激動不已的時刻!是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領導著中國,領導著中國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來。

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這位偉大的領袖者一生經歷坎坷,遇到過無數的困難和挫敗,他在痛苦中掙扎過,萎縮過,但他的信念告訴他:成功就在下一次!於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也許美好的明天是在痛苦後出現的吧!毛澤東從一個貧苦的書生到一個中央委員,最後成為xx,這一步步走過來,他經歷了多少痛苦,我們這些晚輩又怎能完全體會?他指揮作戰,英明神武,果斷自信,從抗日戰爭到解放全中國,他做了多少貢獻,直到現在,人們還難以忘懷,而他自己呢?卻遭受了失去親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兒女都在戰鬥中英勇犧牲。那一刻,從他臉頰上滾過熱淚,我們看到一個熱血男兒,他又重新站起來了,我們驚訝,但更佩服!

於是每當我們面對晶瑩的珍珠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聯想到一起。當初一粒沙子不經意進入蚌的體內,每時每刻都在折磨著它鮮嫩的生命。它日復一日的痛苦中包容著那粒沙子,最終把沙子變成自己體內最燦爛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隻高貴的蚌,每當面對鮮艷的花朵時,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讚美鮮花一樣讚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詫它開放時的艷麗,卻不知道開放前它遇的痛苦,當它還是一顆種子時,被埋在土裡的日子裡,它在心裡做著春天的夢,它努力舒展著生命,最終破土而出笑對藍天。

這些都告訴我們:只有經歷過痛苦後的美好才是顯得真實,試想:海倫凱勒如果沒有經過種種痛苦,又怎會成為美國著名作家?而保爾柯察金、張海迪、居里夫人……這些英雄人物如果沒有反抗過痛苦的經歷,又怎么能成為人們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澤東如果沒有“萬里長征”的創舉,又怎么能成為世界矚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蘊,它能歷練掉你太多的缺點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偉大的貢獻。經霜歷雪,松柏更為青翠,只因有一顆歲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劇。我們應該像蚌,把痛苦結晶成珍珠,我們應該像種子,把痛苦注釋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美好,就像風雨後出現的彩虹一樣的燦爛,就像黎明時看見的朝陽一樣的奪目。毛主席對青年人有著殷切的希望“你們是早晨八九點種的太陽,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對!正是毛主席的這種精神注入了我們的腦海。這,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我們一定會鼓足勇氣,在痛苦的邊緣綻放出最美麗的人生。

走近毛澤東紀錄片觀後感900字2

近段時間以來,思修課一直在學習毛澤東思想。老師為了使課程更加生動並加深我們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認識,給我們播放了這部紀錄片。

面對紀錄片開頭的一幕幕現代化景象,毛澤東——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印象確實在我們的歷史中漸行漸遠了,對於我們這一代對毛主席的認識,也僅僅是來自政治課的學習,老一輩的訴說和部分書籍,影片。但是這部紀錄片,讓毛爺爺成為了我們鮮活的記憶。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戶普通人家。幼年的他在母親的薰陶之下,就關心貧困家庭的同學。青年時,他勤奮好學,立下雄心壯志,不甘願沉浸在落後腐朽的封建文化中,他積極接受吸收新思想,不斷參加各種社會運動。壯年時,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擔當主要領導者的位置,留下了遵義會議的英明策略;領導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顧全大侷促進國共合作;認真分析中國國情,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屬於中國人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仰望天安門城樓,我們仿佛仍可以依稀聽見那句鏗鏘有力的,昭告世界的話語,“我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作為中國人民的領導者和中華民族建設復興的領袖人物,他的功績永遠不可磨滅。

毛主席是一個思想家,他將中國國情第一次與馬列主義相結合,走出一條屬於中國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理論。作為政治家,他深刻分析戰爭中的中國,人民最需要什麼,所以土地革命轟轟烈烈展開。他又深切明白中國要建立怎樣的政權國家,只有權力屬於人民,才可以使老百姓過上安心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將想要一權獨裁的統治者趕出了中國大陸。作為一名軍事家,他領導了多次起義,指揮了無數的戰爭,他擁有深明大義的軍事謀略,卻未曾開過一槍。

中國人民領導者的他,毛主席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他的豪情壯志,他的理想希望,都流露在那篇篇詩詞和蒼勁有力的毛筆字中。他博覽群書,他寬厚和藹,他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我們歌唱《東方紅》來頌揚他,來銘記他。他說我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著希望。我們要牢記使命,學習毛主席的優秀精神品質,堅毅,勤奮,拼搏,團結,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學習中國的歷史,現今的思想。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那抹最亮的光,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發展的偉大使命。

《走近毛澤東》記錄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一生的大部經歷,為了革命,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毛主席付出了心血,即使後來面臨許多歷史錯誤的決斷,我們還是應肯定毛主席的成就,以及為中華民族復興做出的偉大貢獻。

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會牢記歷史,牢記使命和囑託,認真學習思想理論,為民族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薄力。

走近毛澤東紀錄片觀後感900字3

看過《走進毛澤東》這部紀錄片以後,我對一代偉人毛澤東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更加尊敬和佩服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像我們這一代80後,已經對開國領袖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了解我們偉大領袖的一些事跡,有利於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我們樹立起遠大的志向,更好的報效祖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完《走近毛澤東》以後,我覺得他的一生是輝煌而有意義的一生。究竟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吧!

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畢生反對剝削壓迫,為工農兵爭名爭利爭自由的人。

他是一個歷經二十八年艱難險阻,硬是把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牛做馬的億萬奴隸托為新主人而把騎在奴隸頭上作威作福屙屎屙尿的“原主人”打翻在地的人。

他是一個造就千百萬治黨治軍治國的英才,帶領他們為理想而奮鬥終身的人。

他是一個把火柴稱為洋火,鐵絲稱為洋絲,棉布稱為洋布,水果糖稱為洋糖,卻把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改變為能夠製造兩彈一星,工業門類齊全讓世界刮目相看,令歐美又恨又怕的東方巨人。

他是一個手不釋卷而又不唯書,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孜孜探索理想社會發展模式,為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人。

他是一個雖然在人們心中貴為天子卻身穿補丁衣服補丁鞋的,以辣椒紅燒肉為佳肴卻又三年忌肉與人民共度艱難的人。

他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澤東》,為他的深謀遠慮,雄韜大略而折服,為他的英勇機智善於外交的風采而折服,也為他的樸實無華,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為80一代,我們的確應該把毛主席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首先,我們應該像毛主席一樣,為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並為這個理想而奮鬥一生。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今天覺得這個挺好玩,明天又覺得那個不錯。同時,我們應該培養一點高雅的興趣,比如爬山,游泳,不僅能鍛鍊身體,而且能陶冶情操。當今時代,青少年整天沉迷於網路,這不僅關係到我們自己的人生命運,更關係到我們偉大祖國的興旺發達與繁榮昌盛。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今天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時刻記住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向毛主席敬禮!

推薦:

走近毛澤東觀後感1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電影叫《走進毛澤東》。

周末,我觀看了一部描寫毛主席的影片——《走進毛澤東》。該片講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戰鬥經歷,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傳奇經歷,毛主席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為了全中國人民的新生,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在充滿荊棘的革命路上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隨從人員們一起去爬山,他們還未爬上山頂,太陽已經快西沉了,他的隨從人員對他說:“毛主席,天色已經暗了,再繼續往前走也是沒有路可走的,還是回去吧!”毛主席聽了他們的話之後,轉過頭來幽默地對隨從的官員們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天再晚,也得繼續往前走。”說完,便拄著他那根心愛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憑著這種堅韌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險,有多艱難,他總是用自己的腳,為人民開闢出一條條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走進毛澤東》這部影片裡處處都在散發著毛主席思想的光輝,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當會議結束時,主持人請毛主席離席,毛主席因腳下有毛病而無法站起來,這時,大家都不願離開了。毛主席說了一句使人心沸騰的話:“你們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話,使在座的委員們的心裡都在流淚……

從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沒有做過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員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勸他換件新衣服,他說:“我們國家窮,發的布票少,你不也穿著補丁的衣服嗎?我為什麼就不能穿?因為我是主席?我看還是應該節省點,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補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領子全換過了,衣袖、前頁,下擺等處補丁連補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細一數,整件睡衣竟有73個補丁。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斷學習的一生,他酷愛讀書,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時期就在先生的引導下,開始讀《三字經》,繼而讀《孟子》、《論語》……成年之後,在辛勤工作之餘,毛主席還喜歡寫毛筆字,作詩賦詞等。他在生病的時候,還堅持看書學習,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可見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希望大家能觀看這部影片,看了這部影片之後,你對毛主席一定會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走近毛澤東觀後感2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最親······

聽到這些歌曲,我想大家都不會很陌生,反正我對這些歌曲是很熟悉的了,因為我的童年就是這些歌聲陪伴著我走過來的,那時候爸爸在外面打工時買了一台巴掌大的收音機,經常可以聽到這些歌曲。由於聽的時間長了,我自己也受到了這種環境的極大的薰陶,對毛澤東充滿了好奇之心,經常向爸爸問有關毛澤東的事情,爸爸也會給我說很多很多,那時候在我看來,毛澤東幾乎超出了人的境界,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他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縱然那時我就知道有一句諺語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我還是那樣認為。

隨著對他的了解的增多,我對他的崇拜之情也是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不盡的崇拜也促使著我不斷地加深對它的了解,也看了一些關於他的書及電視劇,尤其高中時借了一本《毛澤東傳》,竟然讀的是愛不釋手,甚至每天上課連課都不聽了,索性乾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桌上上面放的是該堂課要上的課本,下面是《毛澤東傳》,整節課都去看下面放得那本書了,課後更是爭分奪秒,晚上借著宿舍樓道內的燈光看,沒有過一周就把一本700多頁的書給解決了對他也有了很多更新更進一步的認識。

有關他的傳記我看了兩個版本的,有關他的電視劇看的就多了,比如說:《長征》、《井岡山》、《恰同學少年》,《保衛延安》、《八路軍》等等很多很多。像《長征》、《井岡山》、《保衛延安》、《八路軍》這些電視劇都主要是表現他高超的作戰指揮藝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正如紀錄片中所說的那樣,用筆桿子指揮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他的文房四寶勝過蔣軍的飛機大炮。而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恰同學少年》了,到目前為止,那部電視劇我已經看了七遍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與體會,說真的我還想看他幾遍。這部電視劇給我們展現了毛澤東讀書求學勵志時期的許多故事。立奇志,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這是他讀書時期的志向。

他是一個個性很強的人,在那時的人們看來,他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下雨天別人都在宿舍里坐著,而他卻跑到外面去跑步淋雨,冬天寒風刺骨的早晨,他用學校水井裡的冷水沖澡,假期里他拉著同學去遊學,看書時動不動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在書上做起批註來,不管是借來的書還是自己的書,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向長沙各大中學發徵友啟事,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願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最終招到了三個半朋友······然而偉人就是偉人,成為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正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習慣,長年累月,久而久之,使他有了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社會閱歷與廣博得見識,強壯的體魄,鋼鐵般的意志與毅力······

看了恰同學少年與走進毛澤東後,我不禁冒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自信?我覺得像毛澤東那樣的就是自信,不管是在青年時期還是老年時期,我們始終能看到他身上的那份自信。一份非常人能比的自信。就像他說的那樣: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七里。試問年已七旬能暢遊長江與北戴河者能有誰人乎?唯毛公是也。試問年已七旬能暢遊長江與北戴河者能有幾人乎?恐獨毛公一人耳。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不管途中多么艱難,他也會堅持到底。晚年時在接見尼克森的女兒朱莉及女婿戴維時語出驚人:我生著一副大中華的臉龐。從這句話我們仍然可以看出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偉人內心的自信。

看看偉人,再看看今天的我們,我們可否發現我們和他們相比缺什麼呢?我們成長的環境和他們的成長環境相比,恐怕比他們要優越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吧!然而今天的我們是不是也像他們那樣呢?像他們那樣努力地武裝自己,充實自己呢?沒有。在這個社會,我們有很多人只是在安逸的環境中過自己所謂的瀟灑的生活,一步步的走向墮落的深淵,於國於民無用。雖然說時勢造就英雄,英雄張時勢,當一個社會處於動亂年代時,恰是英雄輩出,豪傑並起之時,就如《易經》中所說的“雲從龍,風從虎”那樣。的確時勢與環境是一個方面,但自我更重要,環境只是起一個輔助的跳板作用,有沒有本事踏上這個跳板,有沒有本事駕馭這個跳板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所以今天的我們不是環境不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自己根本就沒有給自己機會,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爭取的。雖然說像以前那樣轟轟烈烈的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立赫赫戰功不太現實了,不過我們也可以做另外一些同樣很重要的事情啊。我們的那些革命老前輩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為我們打下了這片錦繡的河山,建設了一個美麗的新中國,他們是創業者,而現在的我們正是守業者,話說守業更比創業難,所以我們肩上的任務同樣是艱巨的。參軍,我們可以以自己的不懈努力為祖國的國防建設做貢獻,雖然說我們現在不奢望打仗,也不想打仗,但是這個也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當今世界形勢變化莫測,在這個和平年代裡仍然有激盪的風雲,一個國家,只有有了強大的國防,才能夠保證其他的一切,作為社會主義的強國,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是虎視眈眈,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戰略威懾力量;從教,我們可以為祖國培養大批人才,作為我們的強國之本,力量之源······

今天社會上的很多人都在追星,那既然是追星,何不去追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們呢?諸如革命年代的老革命家、科技界的領頭人鄧稼先,錢學森,雖然很多前輩們都已經去世了,但是他們的精神仍然留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的追星族們何不去拿這些人作為自己的偶像呢?現在的很多人都在崇拜那些藝界人士,的確藝術方面也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的體現,但是就我覺得,只有藝術中的經典才配得上這么稱謂,像一般的那些咿咿呀呀的亂唱,我很是反感;他們只是在藝術領域裡注入了一點點新鮮的血液而已,稍微有了一點新意而已,但他永遠不會成為永恆,只有經典的才是永恆的。現在的這種盲目的追星只是導致了藝界人滿為患,很多人都只是半瓶水而已。現在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的競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永遠都適應與我們人類的發展,科技上不領先,永遠是弱者。

向老一輩學習,立志高遠,則心自廣博,給自己一個高的目標,為這個目標堅持到底,相信結果一定是可人的。

紀錄片裡講到,毛澤東只是一個師範學校的畢業生而已,他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員,可是令這位師範生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成為了一個集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於一體的全才,一個師範生後來竟只用筆桿子和自己的同志把蔣家王朝給打垮了。這不僅僅是環境逼著他自己這么做,也是在這種環境下他自己比自己這么做的,最後才有了這么大的業績。所以我們要善於自己逼一下自己,不能僅僅讓環境逼我們,把自己逼上絕路,置之死地而後生,也未必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也未必不是一種處事的大境界。在絕處逢生、不斷迎接一個接一個艱巨的挑戰之後,我們也會變得豁達起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是自己有一種大風大浪能奈我何的氣概。不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不妨經常逼逼自己。

······

對於毛澤東,隨著我對他的了解的不斷加深,我對他的認識也更加客觀了。偉人已逝,我也不想對他做什麼是非的評價,因為我覺得我還遠遠不夠格。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我們只要努力向這些偉人學習,相信我們就是明朝的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