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電影觀後感_觀看火星救援有感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火星救援電影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火星救援電影觀後感1

先簡單介紹一下本片的劇情:在一次人類登入火星的任務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後,與他的機組成員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這次任務中喪生。然而,馬克卻幸運地活了下來,然而他發現自己孤單地置身於異星球。面對貧乏的生命補給,馬克必須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存活下來,並找尋向地球發出“他還活著”求救信號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臨著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電影裡,馬特·達蒙滯留在火星上時,他非常樂觀,像個話嘮一樣不斷展示著一個中青年理工宅的個人才藝,作為植物學家的他,一個人在火星上造水、造空氣,發電,甚至還用自己的便便種土豆。同時達蒙還吐槽不斷——不是對著攝像頭吐槽隊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動遲緩如老頭,又或者自嘲自己是橫行火星的宇宙海盜,天天在火星上看風景。可以說,幽默是《火星救援》與其他科幻片最大的不同,馬特·達蒙的“呆萌”再次得到展現。

另外,中國著名影視女演員陳數的加盟讓本片又多了一份看點。在《火星救援》里,因為有了中國的無私奉獻和高科技技術,馬特·達蒙才最終回到了地球。陳數就在戲中出演了這樣一位重要角色——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Zhu Tao”,別以為這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加的橋段,在安迪·威爾最早寫作的同名小說里,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已經是救援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

總的來說火星是一部質量不錯的偏向寫實的硬科幻電影,雖然3D效果很一般,但是一部適合一個人觀看的電影。

火星救援電影觀後感2

趕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來是條宇宙定理外,還對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類專業辭彙留下一點好奇,原因是本片對普通客群非常友好,呆萌同學不僅話癆逗逼而且行動力驚人,簡直是人類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讓人完全感受不到來自硬科幻一貫碾壓觀眾智商的惡意。

雖說整部電影到處是可以開整堂課的科學細節,不過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有這么兩處,一是呆萌同學餓的皮包骨頭還有力氣想海商法對於自己的意義,他一個堂堂理工男居然有功夫研究這個,而且那位拯救他的印度基友立刻就能get他的腦洞說明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據此細節可推,莫非今日的理工男早已不是一心只泡實驗室的書呆了?嗯...這很有可能...

二是呆萌同學不遠萬里拉回來一個古早的衛星之後與地球通信了,當然整片充滿了“要是一個普通人死一萬次都不夠”的細節,只是這個點尤為讓我反省自己,沒錯雖然我啥都不會死一萬次不足惜,但我的點既不是種土豆也不是造水,就是這么一個找回失落破爛的小事件。完成這一事件,首先得知道有這么一個衛星,其次得知道這東西確切的位置,再次得排除萬難把它拉回來,最後得有這么一個基友和你心意相通,把這倆只會搖腦袋的超延遲照相機用上,看到這裡我膝蓋已碎,詞窮。

僅以上兩點給我的啟發就是,無論進行哪個方向的知識探索,對人類整體科學、文化、政治進程的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對單一學科的歷史進度也是要深入研究的,站在人類集體智慧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手裡的土豆、螢幕上的代碼。

火星救援電影觀後感3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韋格等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雷德利·斯科特作為科幻電影導演的開山鼻祖,他的大名可以說是不脛而走,聲名遠播。從《異形》到《銀翼殺手》再到《角鬥士》都是觀眾熟知的佳作。嚴蓬曾評論說:“《火星救援》不是哪個導演都能拍的,而雷德利·斯科特拍這部影片確實很適合。”同時他認為:“斯科特幾乎拍過所有類型、風格的影片,但唯獨沒有拍過喜劇。這部《火星救援》是一部特別純粹的影片,除了生存,就是靠科學來解決問題,斯科特大師真的是把原著真的拍了一遍。”

作為科幻片的《火星救援》這次也是獨具匠心的將科幻和科學“運用一妙,存乎一心”了。《火星救援》將“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減到最小,將“科學”成分增到最大,通過紀實性的表現手法,用大量基於現實科技與科學理論的細節,展現了太空人火星求存與營救的壯舉,堪稱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寫實(紀實)科幻片的全新類型。

《火星救援》的開場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煽情,而是開門見山的將整個劇情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進行自救的過程。和《星際穿越》相比,雖然失去了野心,也沒有上升到全人類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為這份“安分守己”才讓《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讚。《火星救援》里有著簡單易懂的科學知識,自帶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還有NASA內部的小爭小吵。隨著主人公一點點克服困難回到家園,觀眾得到了較為真實的體驗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對於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火星救援》是一部讓你在為主角獲救激動的熱淚盈眶時還能好好的開懷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著明確的敘事線,以達蒙在火星的種種遭遇為主,輔以恰到好處的支線情節,點到為止的笑點,令人大開眼界的小發明,5分鐘一轉折,10分鐘一起伏。“處處意料之中,卻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電影中達蒙聽音樂,洗澡,種植,生存,對著攝像頭開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將孤獨和恐懼活成了幽默和樂觀。

《火星救援》展現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才能生存,才能發展。當達蒙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達蒙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不放棄和努力才使得達蒙“幸遇解救,絕處逢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古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斷的努力最後一定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只要你盡力的去嘗試了,也許嘗試的盡頭就會有好運來臨。

火星救援電影觀後感4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電影《火星救援》。裡面的內容很驚險,看完我的心情很激動,因為這場電影裡的內容讓人驚嘆。

電影《火星救援》主要講了一個科幻故事,地球首次實現人們登上火星的願望,很幸運馬克這個幸運兒和他的同伴們首次到達火星,他們遇到了沙塵暴,所有人都立馬返回,不幸,在上火箭的時候,他們把馬克落下了,他們成功避難,但被他們落下的馬克卻暈迷在火星上。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死了的時候,馬克卻神奇的活了下來,但他無法跟別人聯繫,只能一個人想法子生活。

首先,他找到了同伴們原本打算住的旅行倉,把所有水源、食物、電池都翻了出來,一算,他的同伴要來救他,要用四年的時間,可他的食物、水源卻不夠,但總不能等死吧,很幸運,他是個植物學家,便開始種土豆來養活自己。但是有一天,旅行倉自己炸了,他的莊稼全死了,旅行倉也破了,但很幸運的是,上級與他聯繫上了,當得知他還活著,他們的嘴張的大大的,可以放個雞蛋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600字3篇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600字3篇。然後,上級便想辦法救他,最後上級打算讓還未返回地球,也就是他的同伴們去救他。經過千辛萬苦,同伴們終於找到了他,並把他救上了飛往地球的火箭,他終於平安回到地球上。

《火星救援》這個電影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選擇接受,要動腦筋想辦法,而且要學用利用僅有的東西,否則,你就沒辦法了。大家是不是覺得,一個人能在火星上活了五年有點太可怕了?是的,只要你想辦法和努力,就能創造出奇蹟。 我愛看電影,尤其是這種道理深刻而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