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範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安放更精彩的青春和夢想?養成好習慣,成為一名高效能人士,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會我們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被譽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其思想成就在領導理論、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不亞於我們熟悉的傑克·韋爾奇、德魯克等大師中的任何一位。

書中主要介紹了七個好習慣,分別是:

1.積極主動:主動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把精力放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2.以終為始:以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以原則而不是任何具體事物為人生中心。任何事物都要經歷兩次創造,一次是在頭腦中,一次是在實踐中。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即終點)。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漫長的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要事第一:分清主次與事物的輕重緩急,為最重要的事留出時間;從對人生的意義來看,時間管理矩陣給我們很多啟示:(Ⅱ類)重要不緊急≥(Ⅰ類)重要且緊急≥(Ⅲ類)不重要要但緊急≥(Ⅳ類)不重要也不緊急。

經營家庭,照顧親人,陪伴孩子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態。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裡……

另外,角色管理可以保證這些角色與我們的人生目標方向一致,然後優先完成它們;責任型授權可以讓我們解放自己,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Ⅱ類)重要不緊急的事物。

以上三個習慣可以讓我們從依賴性人格(以“你”為核心)成長為獨立性人格(以“我”為核心),成就個人領域的成功。

4.雙贏思維:建立雙贏關係,達成互信;如果不能建立互信,不合作也是一種雙贏的局面;達成第三選擇(或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雙贏思維不是簡單的1+1>2,需要雙方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以維持合作關係,同時也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退縮,雙方需要進行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適度的後退,以達成的確令彼此都滿意的成果。

5.知彼解己:學會傾聽,移情式的聆聽。

先了解清晰的狀況、不要為了回應而回應,隨便地提出解決方案……這種看似我們在與對方認真談話,但卻並不屬於有效溝通。讀書筆記.有效溝通始於準確的聆聽。另外,感同身受地了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並掌握準確清晰的事實,再通過對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來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

6.統合綜效:尊重差異,調動創意。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慧型,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穫。此外,溝通的三個階段層次分別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統合綜效。

以上六個習慣可以讓我們從獨立(以“我”為核心)走向互賴人格(以“我們”為核心),幫助我們成就公眾領域的成功。

這其中,有一個情感銀行的概念,父母與子女或者擴大來看人與人之間都可以看看賬戶里是否有在足夠的存款。要達到互賴,就要懂得投資情感銀行,更多的關心、付出會增加我們的銀行存款;傷害、索取則會掏空我們的銀行。

7.不斷更新:身體、智力、社會/情感和精神的不斷螺鏇上升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