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定格習慣

第一篇:定格習慣

想定格你的微笑,想模仿你的笑臉,因為你給的那份燦爛,早已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像風一般拂過,習慣發獃傻笑,想念曾經活在記憶中的那片刻,夜靜也不寂寞。

孤單了,寂寞來了。

手抱膝蓋,低頭默念:“一二三,向前走,而不是三二一向後走。”

寂寞總愛到處亂跑,我也追著寂寞跑,有時:數著寂寞,一遍又一遍,寂寞像星星一樣,孤單極了,憂傷極了。

想念時會寂寞,寂寞時憂傷。我在思念的牢籠里,世界變得好小,像地上撿起的沙子一般卑微,嘗試多次也卷不起沙塵暴。

游不過這片海洋的是我?還是你?

你走了,我跑了,距離無限拉長,沒有盡頭。

距離是地平線,地平線上的倆個人成了倆個端點。

寂寞流淚/悲傷流淚/不流淚的誰來拯救/挽留不來/快樂不來/有傷痕的愛會被丟棄。

淚落淋裳,暗舔苦澀。靜夜吟吟,憂從中來。

原本想留住那抹餘暉,結果反而讓它從指縫中穿過,頓時有些感悟。

淺露微笑,定格美,這會是黑夜中一道閃光,劃破寂夜,有中幻覺:自己來到了繁華喧囂的城市。

微笑了,寂寞走了。

拾起落葉,刻下心愿:“冬天來臨了,我不想冬眠,那樣,記憶凍結了,該怎么懷念?”

街上的木棉花落地了,空氣中香味飄飄,想起一句箴言,我需要銘記它。

偶爾牽手說幸福,偶爾拉勾說永遠,偶爾生氣耍脾氣,你說那已成為一種習慣,我想說那不只是一種習慣,也是一份難以忘懷的往事,而時間也不會令它蒼老。

別走了,不跑了,轉身回過頭,慶幸得到一份遲來的禮物。

幸福微笑/愛也微笑/不流淚的誰都會感動/寂寞走了/悲傷走了/留下愛的信筏。

定格微笑,永留美麗。

習慣遠望,帶去祝福。

我在等待中……

第二篇:定格習慣

一場場畫面被相機定格下來便成了回憶;一個個行為被時間定格下來便成了習慣。

——題記

陽光為大地帶來一絲溫暖,日子久了,便成了習慣;大樹為人們灑下一片陰涼,日子久了,便成了習慣;父母為我們安排好一切,日子久了,也便成了習慣------

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做同一樣事情,同一個動作,哪怕是同一個表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你就會覺得,那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表情,已在你的生活中成了永久居民,它永遠也不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同理,父母為我們的付出也是如此。

兒時的我們,從哇哇落地開始,父母便把滿腔的熱愛毫無保留地傾注在我們的身上,不管什麼事情 ,父母為我們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而我們也理所當然地接受著這一切。慢慢地,我們在時間車輪的轉動下一天天大起來,然而父母對我們所做的一切,卻沒有因為時間的遞增而減少一絲一毫。我們對父母形成了依賴,什麼事情都指望著他們,而父母也把他們安排好的一切當成了一種習慣,當成了一種自然現象。

人家都說:“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一個好的習慣會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添上絢麗的一筆,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完美、輝煌。然而,習慣也分好壞,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人生,同樣的壞的習慣也會毀滅人生。父母把對我們的愛轉變成了實際行動,形成了一種習慣。然而,我們不能肆無忌憚地享受這種所謂的習慣,小時候是因為沒有自理能力,不能靠自己。那時的我們,可以躺在父母的“習慣”里生活。但是,在一年四季的更替中,我們走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經歷了無數個春夏秋冬。我們大了,我們走到了人生最美的花季。在如此美好的時間裡,你是否還依賴著父母呢?當你坐在沙發上,舒適地享受著父母的“習慣”時,你可認真地思索過,自己現在的做法合適嗎?自己此時的行為合適嗎?

記得小時候每個早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叫媽媽幫忙找衣服,然後坐在床上張開雙手,等著媽媽送到手裡來的衣服。日復一日,媽媽似乎把每天早上找衣服當成了必做之事,只要一到那個時間,衣服就好像自己長了腳似的,準時地出現在你的眼前。慢慢地,我大了,我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有了自己的穿衣風格,不需要媽媽每天早上的“送衣服務”。然而媽媽仍然十幾年如一日,從來沒有“誤期”過。有一次,我和媽媽因為意見不合爭吵了起來,我們雙方都很要強,誰也不肯屈服,之後的幾天裡,我整天呆在房間和媽媽賭氣,直到爸爸找我,跟我交流了之後,我懂得了媽媽對我的愛。爸爸告訴我,在我剛上中學搬到學校住的那段日子裡,家裡突然冷清了不少,每次吃飯,原本只有四個人,可媽媽做了五個人的飯,每次飯桌上都會擺上一個空碗;每天早上,明知我房間裡空無一人,可媽媽仍然要抱著衣服去敲我的門,待門被推開看到空蕩蕩的房間後,又失落地說了一句:“原來沒有人在!”------

習慣有很多種,然而在我心裡,父母的那種習慣,已成了一張永久的底片,永遠定格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