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裝飾風景的人散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的一篇《斷章》雖然簡短,但卻道出了一個真理:裝飾他人,為他人奉獻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河北省的一位老人白芳禮74歲回到農村,發現村里不少孩子都沒錢讀書。他躺在床上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召開家庭會議,宣布自己重新回天津市去蹬三輪車。但他年紀畢竟大了,三輪車蹬不動了,就改去看車棚。他把錢一角一角地攢起來,捨不得花,全捐給村里。20年間,他先後捐了30多萬元!他把自己的開銷縮減到最小,卻把自己的愛心放到最大。他是一個“園丁”,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了300多條通向成功的林陰大道,這些大道上鮮花盛開,形成了一片美麗的風景。

奉獻不僅可以裝飾他人的風景,還可以裝飾自己的風景。美國南部有一個州,每年都舉辦南瓜品種大賽。有個農場主經常是優等獎的得主。他得獎後,總是毫不猶豫地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街坊鄰居。鄰居很驚訝:“你的獎項得來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品種改良,為什麼還這么慷慨地將種子送給我們呢?難道你不怕我們種的南瓜超過你嗎?”這位農夫回答:“我將種子分給大家,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原來,農夫所居住的地方是典型的農村,家家戶戶的田地相連,農戶將得獎的種子分給鄰居,鄰居就能改善他們的南瓜品種,也可以避免蜜蜂在傳遞花粉的過程中將鄰近較差的品種傳來污染自己的南瓜。看來,愛的奉獻,付出多少,你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反之,你若什麼都不想付出,那么你會失去更多。

中國某地的農村有一個水庫。一天,一個農婦在離水庫不遠的家裡洗衣服,忽然聽到水庫里傳來孩子的呼救聲,她不聞不問。直到中午,村里不少人都在議論那個淹死的孩子,她去湊熱鬧,結果發現被淹死的正是自己的孩子。她號啕大哭,後悔莫及。

千百年來,“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句子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老祖宗們還傳下了“見義勇為”“行俠仗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膾炙人口的成語、名句。《好漢歌》中唱道:“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啊。”我們現在依然需要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漢,一個能心甘情願裝飾他人風景的粉刷匠。

再好的木材需要雕刻才能美觀,再大的房子需要粉刷才能居住,再美的風景需要裝飾才能令人難忘。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我們快樂地做一個裝飾風景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