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小小說

憨厚的姑父把這一切歸結於老天開眼、誠心感動了上天,積德行善換來的。一度姑媽還對姑父能否對丹陽好而有所顧慮,可姑父卻說,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丹陽還是我們的孩子,如果沒有丹陽,我們也就不會有積德行善的機會,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的好結果的。

老實巴交的農村人永遠沒有高深的道理,但總是用自己樸實的道德標準解釋著生活的難題,也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道德的路口走錯過。正是農民的基因,從父輩的血統中繼承下來的—-踏實本分,成為一個家庭穩定的最主要前提,維繫著每一個家庭的和諧、安定,這也是姑媽之所以看重的一點。不像丹陽爸爸一樣,一步錯,家庭頃刻間就四分五裂了。

爸爸對家庭的不負責任使姑媽和姑父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家庭。沒有那些高深的道理,也沒有誰的淳淳教導,生活簡單的只是一切為了有個家,有個安穩的家去做,去想。所有的旁枝斜叉都不斷無聲泯滅著。最小的社會單元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停的繁衍著,雙方自覺的消融著不間斷的矛盾,自願地在懵懂的只有自我中添加著對方的位置。有時他們也會吵上幾句,但只要一方聲音稍微高一點,另一方就會謙讓,其實家庭矛盾就是要消滅在萌芽狀態,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點火焰,你一句,他一句,你高一聲,我一定要高兩聲,好比是兩個人比賽,你上到一樓,我就在二樓,你在三樓,我立馬就到房頂了,直到高不可攀,於是就重重的摔了下來,誰也沒有好結果了。

如今好多真正的父母也不顧及兒女的感受,說離就離,說散就散,天天把離婚掛在嘴邊,張口即來,視婚姻如兒戲的比比皆是。同事經常嘲笑姑父是“妻管嚴”,姑父說:其實生活中誰離不開誰,誰又離得了誰,誰沒有缺點,誰又沒有優點,其實你和誰結婚都是那兩下子,他嫁給誰也都一樣。家庭就是平平安安的過完一生,能有這樣一個人陪伴一生也算是咱的福氣啊。

也是啊,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離婚,就算一方有錯,離婚和不離婚,其實就變成了在孩子和自己之間選擇,看結果要去恓惶誰,幸福誰了?選擇娃幸福,不想叫娃受恓惶,那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如果想著我不想受恓惶,我一定要離婚,那么娃就可憐了,恓惶了,成了沒媽或者沒爸的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就會留下創傷和陰影。只是有時候這種創傷是明顯的,直接的,有時又是隱性的,但最終是缺失的。

丹陽是幸運的,那失去的家庭溫暖在姑媽和姑父身邊不知不覺的找了回來。丹陽又是不幸的,因為心靈深處愛的一再缺失,使她從沒有想起那未見過面的自私親媽。好像沒有這個概念,又好像根本不存在。記得工作後一次親媽通過姑姑找她,她只是躲開了又淺淺的一句,我那么小時她幹啥去了,不見!當然這是後話。

丹陽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家的溫暖,和所有的農村娃一樣,7歲就學會洗衣做飯,常常是大人下班回來,她就簡單的做好飯菜等你,小小的生活就一絲不苟起來。這樣的溫暖環境一直影響著她以後的生活,陪伴她一生。

有一次飯後,姑父說:丹陽是咱家文化程度最高的,理應是丹陽給娃起個好名字。於是還不知道是男是女的的寶寶,開始有了“心心”這個名字。大家都沉浸在幸福和歡樂里,姑父對姑媽更是無微不至的體貼,做飯、洗衣每一件都搶在前面,生怕姑媽受累,姑媽總是會心的一笑,大膽露出甜美的幸福。

略過計生專乾不斷的窮追猛打不說,單說在大家正在企盼小心心的到來時,家裡的奶奶卻因病臥床不起。九,這個數字在人的一生中,總是有幸運和不幸同時伴隨著。丹陽又一次或許要面臨失去親人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