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和平作文範文

有人說,戰爭源自人們內心獸性的貪慾和人性的嫉妒覬覦鄰國的土地人口,小編收集了守望和平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守望和平

曾經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歷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相連而成,人的天賦就是進行永無息止的戰爭”我贊同這種說法,中國史上的第一位君王用戰爭吞併六國,統一文字之後,開始了王朝一代隨後的滾滾長江,浪花淘盡英雄,為統一之勢而戰爭一幕幕的血腥沙場,在機關算盡之後,英雄倒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哪一個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滅不是因為金鑾殿下反抗的旌旗滿地?戰爭呵,每朝每代從刀光劍影中走入,再茫然地走出,用野蠻毀卻上一代的文明之後,再苦心打造自己這一世的文明,殊不知高堂上端坐的人換姓之後,自己曾經的血汗又將融入支離破碎的輝煌,和斷瓦殘垣的藝術一起由歷史的波濤捲入一方深海留下的,也只有一代傳一代的嘆息與撰書歷史者掉落的淚水,用這些與昔日風光一起深深埋葬

在每一次的戰爭之後,都會有人合掌而虔誠的向上蒼祈禱和平,小民站在將士、馬匹留下足印後野草叢生的“良田”禱告,希望和平可以築成萬民無飢的天下糧倉帝王領嬪妃、子孫、群臣朝南而跪,希望和平一世使江山萬年固,皇家香火不息不論是何種緣由,和平總是人們所期望的,戰爭狂人亦是如此

和平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遠古時代,部落里的族人用手中的木棒拚命抵抗外族,用生命換取和平之後的牛羊成群,果實纍纍以後的幾個世紀,人們手持利刃跨上戰馬,馳騁沙場一生,用血為子孫擴大領土,以使他們擁有永久的和平現在的和平,將各式各樣的強殺傷力武器搬上歷史的舞台進行激烈的“演繹”我不知道將來的社會人們為了和平又會怎樣,我只知道和平的代價很大走進史書中,和平用每一次的戰爭換取,而此後又會因為種種原因使人們決定再次戰爭去創造新的和平戰爭的代價實在太大了,人們不得不發自肺腑的開始呼喚和平

為了推翻秦朝的暴政,江蘇會稽立起了楚霸王項羽,他為了天下蒼生的和平而戰,後為了證明自己絕非秦君的荒淫無道,一把火把當時秦始皇極其奢華的阿房宮燒了個精光,一座中華最早的帝王別墅在大火中走到了盡頭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毀卻了前世的文明諸如此類的毀滅,我不願多說但中國統一之後,隨著努爾哈赤大帝的鐵蹄踏開皇城的朱門之後,中國人經歷了大清康乾盛世的太平年代,天子腳下一方淨土,人民安居樂業君王為了向各國來使炫耀大清的實力便大興土木,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於北京西郊共同構築東方的“萬園之園”歷經150多年的時間,耗資幾億兩白銀,圓明園落成其中以田園風光為主,一牆之隔又別有一片天地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欽點蘇杭美景建於其中,又加西方畫家將各國標誌建築“畫”於其內,使圓明園濃縮了世界建築藝術的精華,其中藏寶閣內的珍奇更是琳琅滿目由於清政府的閉關,君王的閉目塞聽而狂妄自大,終於使清國走向毀滅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置身於圓明園內,空身鑽入,披金戴銀滿載而出園中無法搬走的物品持木棒以擊之,必至粉碎而後快,還聲稱這是上帝的指引圓明園慘遭蹂躪之後,在英軍官額爾金的號令下,又是一把火三天三夜火海的煎熬,這顆曾經璀璨絕倫的明珠嗚呼哀哉北京城被黑煙籠罩,滾滾黑煙的上方,上帝在哭泣!

把眼光轉向世界,美軍總是吧拳頭到處亂揮在去年九月十一日,兩幢美國象徵的世貿大廈在遭到襲擊後的短短几秒中內轟然倒地時隔不久,美國就動用大量軍力打擊阿富汗,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揪出本&8226;拉登在枚枚不斷的炮彈之後,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心驚肉跳地生活,就連出門也要先向真神安拉虔誠地請示:“敢問路在何方?”

現在全球關注的巴以問題正愈演愈烈,一家以色列幼稚園的校訓竟稱:“今天最可愛的孩子,將是明天最強有力的人肉炸彈”戰爭,讓太多正在成長的孩子還未知青春的色彩就已走上了不歸之途

歷史的每一頁都有血腥的場景,我不知道將來的歷史長河會不會殷紅一片和平的白鴿倘若沾上鮮血就再難高飛請大家記住戰爭的苦痛,帶著和平的心愿放飛手中的潔白,微笑地,看著它融入遠方的那一片湛

第二篇:守望和平

在地球這副巨大的地圖上,在亞洲大陸中南部,有一道狹長的海灣,它弧起的角度仿佛是一彎新月,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月亮灣這裡不僅風光秀麗,而且蘊藏著豐富的“液體黃金”——石油是的,這就是波斯灣,一個曾經美麗富饒的地方,現在卻是名副其實的火藥桶

石油,讓這裡繁榮富裕,也引來許多貪婪的目光不知從何時起,潔白長袍世界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軍服,這些軍服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維護和平、保護人權、實現民主……天空中呼嘯的機群轟飛了徜徉的白鴿,海洋里游弋的航母驅散了愜意的游魚,街道上耀眼的刺刀凝固了孩子的笑容,“聖城”變成了死城,兩河匯成了血河,千年古國一片荒蕪

十年封鎖,一身襤褸徒四牆;十年恐怖,兩手空空心何傷;十年戰爭,十年生死兩茫茫戰爭給這裡的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貪婪和欲望讓人世間的美好和諧蕩然無存

所幸的是,十年時間,人們逐漸認識到戰爭的災難,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積極倡導和平解決爭端,反對戰爭,反對暴力20xx年1月8日,美國反戰組織“和平的明天”的部分成員來到1991年海灣戰爭中遭到多國部隊轟炸的巴格達“阿美利亞”防空洞前舉行燭光祈禱活動,反對美國可能向伊拉克發動的戰爭“和平的明天”是由部分“9&8226;11”恐怖攻擊事件死難者家屬發起的一個和平組織巴以和談儘管舉步維艱,但總是走出了這一步;美伊對話儘管任重道遠,但畢竟給人一線希望

收回同情悲憫的目光,關照我們的身邊每天看著寧靜的天空,看著悠閒的人群,和諧的街道,我們沒有理由不堅守這片歷經百年戰爭和十年浩劫的和平樂土圍繞著美麗的寶島台灣、富饒的南沙西沙,圍繞著敏感的克什米爾、複雜的朝鮮半島,談判在繼續,對話在進行,諒解與寬容讓這片醞釀著危機的土地依然和平、發展當然,求同存異不是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寬容諒解也不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它需要問題雙方都放棄貪慾,真誠的為人民著想,去尋求和平的希望

雖然現在世界局勢依然不太穩定,但是我相信,希望在,和平就能成為可能心平氣和的談判,設身處地的諒解,真誠守信的對話,求同存異的忍讓,必將化干戈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三篇:守望和平

有人說,戰爭源自人們內心獸性的貪慾和人性的嫉妒覬覦鄰國的土地人口,垂涎友邦的財富國寶,眼紅別人的幸福,嫉妒鄰居的美滿,於是,戰爭發生了在每一次的戰爭之後,都會有人合掌而虔誠的向上蒼祈禱和平,小民禱告,希望和平可以築成萬民無飢的天下糧倉帝王則希望和平一世使江山萬年固,皇家香火不息不論是何種緣由,和平總是人們所期望的

和平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和平用每一次的戰爭換取,而此後又會因為種種原因使人們決定再次戰爭去創造新的和平戰爭的代價實在太大了,人們不得不發自肺腑的開始呼喚和平中國的春秋戰國,百年戰爭,人心思定,秦始皇應運而生,他振臂高呼,用戰爭一統中原,帶來了久違的和平秦末苛政好戰,劉邦約法三章贏得觀眾百姓支持,帶來漢家百年江山美國南北分制,一場南北戰爭,映出一代強國的雄壯身影

但戰爭永遠與死亡為伍,與災難為朋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痛苦的溝渠:街頭號哭的孩子、絕望的母親,廢墟前無助的老人、疲憊的男人戰爭可以實現統一,但統一是否一定要通過戰爭呢?

曾經的柏林圍牆,是橫亘在德國人民心頭的一道天塹,而今,東西德國早已已成為歷史名詞,沒有戰爭,沒有死亡,只有滿懷的喜悅、彼此的期待人們一心擺脫戰爭的陰影,忘記彼此的仇恨,本是同根生,理當同枝茂曾經絞殺了無數生命的朝鮮半島,在敵對了半個世紀後,朝韓雙方終於在和平統一的呼聲中再次走到了談判桌前,讓彼此都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戰爭從來都是少數人的榮譽,多數人的毀滅法國作家弗朗索瓦&8226;費奈隆說過:“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本是同根生,相煎又何必!這不禁讓我想到關係緊張的台海雙方如果我們都能放棄成見,在和平統一的前提下進行真誠的談判,平等的對話,是否可以避免許多不幸呢?我很反感那些動輒叫囂動武的人,難道大海對面的人不是我們的同胞嗎?難道把台灣炸得血肉橫飛、一片廢墟我們就稱心如意了?我們怎能做這樣親痛仇快的事情?而且戰爭真的離我們很遠嗎?一旦炮火同樣降臨到我們的身上,我們也能處之坦然嗎?漠視別人的生命就是漠視自己的生命我始終認為,戰爭從來都是解決問題的最後辦法,是下下策,是迫不得已的如果可能,就要尋找一切希望制止它

我相信,只要我們淡忘仇恨、擺脫成見,彼此珍惜、互信互諒,一定會和平地走到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第四篇:守望和平

打開書本,回望歷史的天空,硝煙滾滾,槍炮轟鳴,戰火熊熊60多年前的一幕又現眼前:

中國,東北某村莊,烈火熊熊……

蘇聯,史達林格勒,硝煙漲天……

法國,諾曼第海灘,血肉橫飛……

悽厲的轟炸,遍野的哀號,刺眼的鮮血,堆積的屍體,傾頹的房屋……

幽靜的小路,路邊排滿死屍,一個孩子若無其事地走過……

廢墟中無助的孩子聲嘶力竭地哭喊,這哭喊能撕碎人的靈魂他似乎在呼喚戰場上生死未卜的父親,呼喚空襲中肢離破碎的母親,對家庭而言,戰爭奪去了全部

戰爭!戰爭給世界給人民帶來的是毀滅性的巨變,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靈的摧殘

合上書本,心亂如麻,久久難以平靜仰望同一片藍天,立足同一塊土地,呼吸同樣的空氣,感受同樣的友愛,為何要彼此殺戮,在殺戮中遠離安寧,遠離和平,遠離人性呢?

忽然,窗外傳來一陣刺耳的髒話,兩個男生為了走路時不小心的碰撞而大打出手同校同學,同窗讀書,朝夕相伴,為點小事互不相讓其實,彼此寬容些,勇於認錯,是可以避免許多爭鬥的

個人如此,國家間也是如此

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跪倒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向600萬猶太亡靈真誠懺悔;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上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敵”法國真誠道歉,因此贏得了法國的寬容,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礎,也為歐洲和平做出了貢獻1985年5月8日是德國投降紀念日,當時的西德總統魏茨澤克發表講話,認為德國在戰後四十年一直將這一天定為“戰敗日”是不妥的,“今天我們大家應當說,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們大家從國家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中解放了出來”20xx年5月,德國總理施洛德給俄羅斯報紙撰文,對納粹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俄羅斯及其他各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表示道歉德俄兩國政府均強調,“絕對不要再有戰爭,絕對不要再有暴力”無論是德國人還是俄羅斯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永遠記住那場戰爭”,兩國將共同為加強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安全與穩定而努力一個勇於認錯、敢於承擔責任的民族能得到所有人的寬容與諒解,彼此間忘記仇恨、銘記戰爭的傷痛,就能夠共同努力,讓慘痛的歷史不再重演

如今,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聲音但是,世界許多角落還有硝煙,還有殺戮,許多角落仍有不和諧的聲音如何守護今天難得的和平生活,如何展望全人類的和平未來,德國人的真誠、懺悔,各國人民的寬容、諒解已經做出了最好的指引

忘記仇恨,銘記傷痛,不讓歷史重演,是每個地球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