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諧與競爭作文

第一篇:和諧與競爭

喔,明天毛老師帶我們去植物園玩!”五(2)的教室充滿了孩子們的喜悅聲,這是那些在兩月一次的競賽中獲勝的同學發出的歡呼聲。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我們的班主任毛老師為了激勵大家認真學習,提高大家學習的主動性,在班級開展了“爭分旅遊大賽”。毛老師把我們的照片依次貼在牆上,然後按照作業質量,評定作業等級,再按照作業等級,給予一定數量的小蘋果。

當然,如果在其他方面表現好,還可以加“蘋果”呢。最終,根據小蘋果的數量對比,從中挑選10—15人參加旅遊。自從開展“爭分旅遊大賽”以來,我和大家一樣爭取更多的小蘋果。以前,我的作業質量很低,速度也非常慢。而現在,每次做作業時,教室里一片寂靜,只有“沙沙”的寫字聲。“啊,我也一定要認真做,否則我就落後了。”我一邊這么想著,一邊聚精會神地做作業。於是我的作業質量和速度都提高了不少。以前,我總是愛和同學打打鬧鬧,但現在為了爭取更多的小蘋果,我便拿出自己喜歡的書看看或和同學們聊聊自己的心得體會。曹操、項羽、衛青、霍去病和李廣都曾是我們聊天的對象。我們感慨“李廣難封”的無奈和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不過,在我爭取的時候也有過許多挫折。有一次,我和張楷打架,結果,被毛老師知道了,批評了我和張楷。當時,我心中既後悔又懊惱,害怕毛老師扣除我的小蘋果。

幸虧毛老師沒有扣除我的小蘋果,不然的話我辛辛苦苦得來的小蘋果就要毀於一旦了。但我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加倍努力地爭取小蘋果了。

“爭分旅遊大賽”使全班融入在和諧的氣氛里,大家你追我趕,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在學習成長和玩耍的歡樂中暢遊。

第二篇:和諧與競爭

如果說“和諧”表現為平衡與包容,那么“競爭”的面目尖銳得像刺破汽球的針。因為競爭打破平衡,震盪的波動四周漾開。在震盪中,大多數人恐怕很難體會安全與幸福。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競爭與和諧絕對不是相悖的。因為和諧也是動態的。一成不變的和諧叫死亡。就如《易經》里的泰卦,事物有動感才有發展,有發展才希望。競爭,至少可視為動力的一種。於是可以說,競爭是對當下不和諧的調節,促其完善邁上台階的和諧。這樣四平八穩地用相生相剋、辯證分析此兩者之間的關係,除了已有過於泛濫的言論而外,恐怕還會陷入“辯而不及”的汪洋之說。就像“自相矛盾”的關隘不在於矛與盾,而在於這兩樣東西在一個人手裡,取捨之間都是兩難。

所以,在談論兩者的關係時,應分別矛與盾,擇以兩種不同的語境。也就是說,是以“道法自然”為發言的前提,還是以“人定勝天”作為討論的立場。這兩種不同話語方式的微妙差別在於——表現著不同的競爭姿態。姿態決定著關係——和諧與競爭的。

競爭的姿態似乎可幻化出三種形式:其一魚死網破型,是謂兩敗俱傷的惡性競爭;其二漁翁得利型,只有漁利而無魚利,可視之為是缺乏遠見的不可持續性競爭;其三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型,既有漁人的休息也有魚兒的生息,此可謂有的放矢的可持續競爭。

如果“和諧”是有真正品格的“和諧”,那么放眼望去,它一定選擇第三種形式。第三種形式接近“道法自然”,充滿了諒解與寬容、逍遙與曠達,更容易到達和諧的要求與境界。然而,順此思路下去,和諧與競爭的對立性卻已然消解地一塌糊塗。兩者之間大有從諍友到唱和的善意。說這種思路沒有立場也好,調和主義也罷。可這正是我中意的和諧與競爭的關係。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不在兩者關係的眾生相中“方可方不可”,而重點在:和諧的競爭或說競爭促進和諧這一層關係上進行談論。

談論之先,請以佳肴喻:如果要將一道菜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那就需要油鹽醬醋的比例適中,爆炒勾芡的恰到好處。協調配合的各方各面,食之不覺突兀,品之不失其本,得之其樂融融,是可謂可口佳肴的和諧。但若要更加突出某種味道以顯特別時,首先要做的還是基礎的協調,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使特別更加特別。這個比喻太過於日常化,然而以小喻大是自古以來的風格方式。所以這個比喻可以套用在諸如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的許多競爭中,那就是——調整和諧的範圍、把握競爭的尺度;讓和諧以最大善意包容競爭,讓競爭扮靚和諧的風采。

如此這般,就算沒有實現完美無暇的和諧與競爭,也是一條希望閃耀的光明之途。

第三篇:和諧與競爭

看看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現,和諧與競爭已成為這個時代的兩個關鍵字,並漸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但在傳統觀念里,和諧與競爭似乎是水火不容的,有點像和平與戰爭的關係。社會發展到今天,市場的成熟與規範正催生著一個“競合”時代的到來,競爭中有和諧的合作,和諧中不乏極具挑戰力的競爭,這應當是市場走向成熟表現出來的魅力。

就像大多企業的原始積累階段都是一部血淚史一樣,很多行業的發展初級階段表現為一種混亂無序的競爭。在無序競爭中,企業大都有著明顯的投機行為和鑽營心態,只要有利,就可以不顧一切,鋌而走險,弱肉強食。“同行是冤家”的狹隘市場觀念根深蒂固,並使一些企業捲入各種“廝殺”和“戰役”中。尤其是那些不講遊戲規則的惡性競爭,往往搞得市場烽煙四起,兩敗俱傷,結果最後發現自己做了一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情,並殃及整個市場的秩序。如今市場漸漸走向規範成熟了,一些在市場中拼殺出來的企業開始明白,靠單打獨鬥已經越來越有些吃力,“關起門來過日子”恐怕過不下去了。面對剛性的市場新規則,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體現競爭,似乎漸成大勢。

濟南的房地產圈一直有著一個比較和諧的氛圍,這與濟南厚重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一些外地朋友來到濟南,對濟南的眾多地產老總能坐在一起融洽交流,甚是羨慕。這種和諧氛圍在某種程度上也一直“軟化”著市場初級階段的競爭,所以在前些年的濟南房地產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一團“和氣”,而由此帶來的競爭氣氛不濃也相應制約了市場的發展速度。巨觀調控後,外地品牌地產殺入,土地金融門檻提高,更多本地開發商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逼迫著開發商走向聯合、合作之路,競爭的層面進一步延伸,手段也變得日益豐富起來。從最近一段時期看,藉助原有的和諧融洽氛圍,濟南開發商的合作交流正在加強,出現了聯合拿地、合作開發、項目企業併購、聯合區域推廣等多種合作方式,資源整合的意識開始更廣泛地滲透到行業中。

市場離不開競爭,但也離不開和諧,和諧需要一種尊重,需要一種誠信,需要一種生態平衡,不講規則的競爭只能抑制市場的良性發展。在濟南房地產界,就有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不太注重和諧文化的營造。曾經有一段時間,有的開發商把售樓人員派到熱賣樓盤的售樓中心散發宣傳品;還有的專門印製一些印刷品貶低與自己競爭的樓盤,抬高自己。對待購房者,有些開發商只盯著如何讓購房者掏錢,而根本不考慮如何為購房者提供細緻周到甚至升級的服務。更有甚者,房子出了問題,有的還麻木不仁。急功近利,缺乏社會責任感,殺雞取卵,不講誠信,虛假承諾,這些都是與和諧文化相悖的。如果說競爭為市場注入了活力,那么和諧則是保持活力的根本。一個城市的房地產業要發展,市場要繁榮,和諧與競爭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