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句座右銘

作者:楊曉東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韶華易逝,紅顏易老,怎不惹人傷懷。怎樣把握人生,不枉來人世間一遭,費盡思量,窮盡腦汁,恐怕也是不得要領。中華五千年文明,有無數煌煌巨著,閱讀這些經典著作,無疑是條人生之路上的捷徑。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起先是人創造了經典,給了經典無窮的生命,而經典卻永久地證實了人類的聰明智慧與存在的價值,它早已回報了人類所給予的,它的存在有著不可磨滅的道理”。經典可以讓我們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人到中年,回首往昔,有三句經典名句,教我為人處世,受益匪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語出《周易?乾?象傳》。大意是天(自然)運行剛強勁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19XX年,梁啓超先生在清華大學作題為“君子”的演講時,即以“自強不息”為中心,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曝十寒之弊,且學者立志,尤須堅韌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若或見利而進,知難而退,非大有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於世,猶舟之航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而後揚帆,登岸無日矣。”做為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可能沒有實現豐功偉業的機遇,但試想,做好本職工作,將自己的“小事業”做到極致,不也是一種成功嗎。何況,你的這個“小事業”,可能關係到一方百姓的福祉、助力一市之域的某項事業發展,也是一片廣闊天地。人生在世,勿論地位高下,職務大小,皆應當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表現出勇於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當我參加成人聯考遭受挫折的時候、當所在企業搖搖欲墜的時候、當機構改革面臨調整的時候,我往往會想起這句話,只要堅持不懈怠,就會有好的結果。“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出自《論語?里仁》篇。意為夫子說:“君子的修養要盡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毛澤東為抗戰時期在延安出生的的兩個女兒取名李敏和李訥,看來毛主席是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要做多乾實事、少說空話的人。季羨林教授為入校新生看行李的故事,也充分體現了“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的高尚品格。敏於行要求做事雷厲風行、不拖泥帶水,富於成效。訥於言要求說話謹慎、實事求是,切勿高談闊論、誇誇其談。為人是如此,察人也是如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孔子《論語?顏淵篇》。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有一個故事 ,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其事。” 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絕是好呢? 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這個故事從一個側面詮釋了這個道理。通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待人心恕”。有人用拆字法解釋“恕”,“恕”就是“如心”,就是別人所喜歡所嚮往的像我自己心所喜歡所嚮往的一樣;我心裡不想要的,別人一定也不願意有。我們無論處理什麼樣的人際關係,只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便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計較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