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話題作文導寫及借鑑範文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感恩”是出於真誠懇切的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但感恩,並不止於此。當一個人經常說“感恩”的時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報怨,多了份珍惜;當一個社會經常說“感恩”時,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紛爭,多了份和諧。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是一種知足,一種珍惜,一種前進。

請你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書寫工整,不少於800字。

[思維點撥]

“感恩”是一方對另一方恩情的感激,雖然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但是“感恩”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我們應該感謝親人、感謝朋友、感謝反對者、感謝陌生人,感謝集體、感謝國家、感謝人類、感謝自然。因為這些人、這些事,於我們的生存、成長多有幫益,我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只要有一顆會感恩的心,你就能時時感念父母,明白父母心甘情願不知勞苦地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你就能時時感念朋友,感念所有人對你的好。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義的。讓自己生活在充滿感恩的快樂之中吧,別視而不見,習以為常。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囿於這種“不如意”之中,終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會索然無趣。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隨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猶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及愛心的滋潤,並將感恩之心付諸行動。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學會回報,將感恩之心付諸行動。

本話題的寫作範圍很寬泛,寫作時應採取大題化小,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如以記敘為主,則可確定感恩的具體對象,以“感恩 ”的形式成文,如採用議論為主,則可以“ 感恩”這樣的動詞性短語或“感恩是 ”這樣的陳述性語句確立議論的中心。

[例文]

莫忘感恩

浙江一考生

我在一篇日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裡,一切都那么愜意、那么和諧、那么溫馨。牽著你們的手,我一路向前。有時,我驀然回首,才發現世上最重要的是有你們在身邊。感謝你們——我的父親,我的母親。

當我為理想歡歌、為青春快樂的時候,你們在我身邊,告誡我未來並非一定海闊天空;當我為人情所傷,世故所擾,你們在我身邊,輕舔我渾身的傷痕;當我為挫折所困,自怨自艾的時候,你們又在我身邊,抱緊我蜷縮的身軀,撫平我一心的愁緒。

有人說:真的感情無須感恩。於是我停止了手中為你們寫生日賀卡的筆,我去掉了話語中從小掛在嘴邊的謝謝,故意裝作對你們的愛視而不見。我錯誤地認為這就是獨立和成熟,這才是堅強與矜持。可是你們仍一如既往,對我關愛備至。也許你們心裡會說,女兒啊,你是否有些冷漠?

其實不然。在學校里,我學會了感謝友誼,甚至對它敏感到一個眼神,一次抬眉,一個點頭,我心中漾滿了甜蜜;在學校里,我學會了感激老師,重視到了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聲關懷,我夢裡充滿了美好;在學校里,我學會了感激社會,一次演出,一次獎勵,一張證書,我眼前充滿了希望。也許我忘了什麼,但我已並不在意。

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看見父親倒在地上,腳踏車也歪在一邊。一見到我,像是在掩飾什麼,他迅速爬起,囁嚅道:“我……不小心滑了一下……沒……沒什麼的。”我趕緊上前攙他,我注視著父親如霜似雪的雙鬢,如鐫似刻的皺紋,心裡湧起了一種讓人鼻酸的感覺:父親,為了我,你含辛茹苦,而我……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扶著他上樓,父親的眼中有一種驚愕和欣喜,剎那間,似乎有什麼東西猛然觸痛了我的心,有什麼東西開始甦醒了。

此後,每一天上學前,我發現了父母在視窗關切地注視我騎車遠去的身影,我明白了為什麼每次我鎖打不開時,母親總會在第一時間帶來她的幫助;每一天放學回家,我聽見父母竊竊細語時,患中耳炎的父親無奈地一聲聲詢問:什麼?什麼?沒聽清。我知道,是因為我在複習迎考……

原來,我曾經遺漏過生命中那么多那么多令人感到深情的時刻;原來,我和父母都依然彼此深愛著。我的身影是帆,他們的目光是海;我的夢想是白雲,他們的真愛就是天空。我哽咽了。

蔡琴在歌中深深吟唱:感謝那些事,感謝那些人,感謝那一段段無悔的緣分。啊,人生,原來就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過程……

朋友啊,請回頭注視你的父母吧,記住那些歡樂的日子,更要相信,傷痛有人抱緊的時候,未來有什麼路不好走……

莫忘感恩,愛需要我們的表達!

【點評】

本文以情感為線索:昔日感激之情的濃烈——一度對感激之情的冷漠——甦醒後感激之情的迸發,描述了或快樂、或負疚、或感動的心理。特別是文中那句“我曾經遺漏過生命中那么多那么多令人感到深情的時刻”的感慨,寫得情真意切,動人心魄;再有“我哽咽了”一語,乃傳神之筆,顯現了“莫忘感恩”的意蘊,令讀者產生心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