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憶中秋

本來是不打算寫這篇作文的,可一想這時正值中秋將近的時節,況且有了免費的一個月的黃鑽,早就想用這種漂亮的信紙了,現如今不能浪費了。就這樣,這種似乎不能算是動機的動機,驅使著我寫著這篇qq給我命題的中秋作文。沒事可做的人最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就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這篇文章也就成了這樣的一篇作文。

至於中秋的起源甚是不知一二,只知道它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作為一個愛國的本土人,這似乎不算什麼過分的事。真正過分的是,節日依舊是自己的節日,傳統卻成為了別人的傳統。既是傳統,從未知遙遠的古時,人們就開始這樣子度過這天了,老祖宗定下的規矩自然不敢輕易更改或是無視,於是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圍坐在被圓圓的月亮照的透亮的庭院裡吃月餅,聽祖輩訴說那遙遠卻感覺十分親近的故事,看孩子們在院子裡一邊啃著月餅一邊相互的追逐,各家各戶之間討論著今年的收成……這樣的溫馨,這樣的和諧,可惜這樣的光景現在可以說是消失殆盡了。我想如今的這個時候,每一戶的人家都坐在電視機旁看著裡面的說學逗唱發著呆,庭院依舊是澄澈空明的,只是多了一份空落落的感覺。傳統文化面對現代社會的消磨是顯得那么脆弱與不堪一擊。月餅依舊是可以吃的皮包著可以吃的餡,外面卻多了一層昂貴的包裝紙,於是有些月餅就這樣成為了如今“不合法”的東西,很是荒謬。現在看來,現代文化試圖消食取代傳統文化的野心是可笑的。真正甜美的東西,一切都源於自然,人造只能作為可有可無的修飾,而傳統恰恰是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於自然整合的一個完美呈現。

人一旦激動,就會說一些自己看來不是廢話的廢話,剛剛一激動,廢話一段。話鋒迴轉,還是想想自己的事吧。又將會是中秋的佳節,小的時候,總會在那一天想想該吃些什麼,該玩些什麼,還要忍著內心微微的疼痛去思考馬上就要交的暑假作業一個晚上能不能寫得完。晚上,月光不遺餘力的照亮了屋內,躺在上的我也更加的照無眠。所以,每當看到蘇軾的那篇水調歌頭,總能想起那個無眠的晚上,也總能體會到那種既興奮又憂慮的心境,所以我的童年算是與古詩詞掛了鉤吧,當然也要感謝那些詩人,詞人的提醒。在那個心境繁雜的夜裡,努力讓自己入睡,是很痛苦的。受不了了,就徑直下 了床,走進院子,站在院子裡看著那輪快要圓的月亮,內心祈求著趕緊變圓,這樣就能興奮,興奮的忘記其他惹人煩的雜事。看著如水的天,一輪尚未圓的月亮,想像嫦娥在月下的飛舞回望,如果她是在這個時候奔的月,她或許會看到那時的我,可她應該猜不出我在想著什麼。故事裡說嫦娥飛的很慢,因為她留戀那美妙的人間,后羿如果趕緊殺了他家的牛,然後披著那張血淋淋的牛皮,他會趕得上她嗎?諸如此類,現在回想,發現童年是個無謂瞎想的快活時代,試想一個成年人在一個無人的夜裡想這些東西,即使沒人說他腦殘之類的,自己也會受到正常人的“良心”的譴責吧。現在想來,那時的我真是幸福!

月漸西行,天漸變涼,更重要的是沒什麼別的東西去猜想了。躡手躡腳的回到了屋裡,繼續那種痛苦,沒多時,意識慢慢模糊,痛苦就漸漸減少。一覺醒來,中秋節到了。開始期待著晚上的那輪圓月,那頓豐盛的晚飯,那種愜意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