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話題作文:西安

第一篇:游西安

親愛的朋友,你想了解西安嗎?你想“五一”、“國慶節”和爸爸、媽媽來西安旅遊嗎?告訴你吧,來西安旅遊,是你最理想的選擇!不信,你先聽我說說。

我們西安,是陝西省的省會城市,歷史上叫做長安。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從建設到現在,已經有3100多年的歷史。它曾經是我國古代12個朝代的首都;有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裡開始;著名的唐僧西天取經,也是從這裡出發;它目前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

我們西安最大的特點是,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蹟特別多。一進西安,你就會看到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牆。城牆的歷史,已經有630多年。它高12米,寬度比高度還厚3—6米,看起來非常雄偉壯觀。城牆把古城分為城裡、城外兩個部分。城裡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是鐘樓,還有鼓樓和碑林博物館;城外有大雁塔、小雁塔和我國目前最大的陝西歷史博物館。

鐘樓處在西安的市中心,是我們西安的標誌性建築,說到鐘樓,人們就會想到西安;說到西安,人們同樣會想到鐘樓。鐘樓和鼓樓,都是以古代放置大鐘和大鼓而得名,聽說鐘樓上放置的那個大鐘,足足有5噸多重呢!

第二篇:游西安

西安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那有許多名勝古蹟和各種各樣的小吃,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勝地。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去西安旅遊。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望著窗外迷人的景色,不禁讓我心曠神怡。不知不覺西安到了。剛進入西安市,就看到那宏偉壯觀鐘樓、鼓樓在古城牆的襯托下更加引人注目。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遊玩了大雁塔、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曲江,在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我了解到我們泱泱中華的歷史變遷;在芙蓉園,我領略到了現代文明的飛速發展。而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那讓人嘆為觀止的被世界譽為“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了。

秦始皇兵馬俑那神秘的面紗在導遊阿姨的講解中一點點被揭開。原來,秦兵馬俑是當時西楊村農民在村南打井時發現的。後來考古學家們才發掘出了現在的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在這三個坑中屬一號坑最大,坑內的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這些陶武士俑,有面部神態、服式、髮型各不相同,形態逼真,個個栩栩如生。那些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生動再現了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威風凜凜,氣壯山河的景象。

美麗的西安,壯觀的兵馬俑,再見!

第三篇:游西安

暑假時,爸爸把我帶到西安玩了幾天。現在,誰只要一提到旅遊,我在西安遊玩時的情景便歷歷在目。

在西安的第一天,我爸帶我遊玩了大雁塔。到了大雁塔,我的總感覺就是氣勢雄偉。大雁塔有七層樓高,每一層都有一個關於大雁塔的簡介牌。解說員也會在旁邊介紹,這個塔為什麼叫大雁塔,大雁塔是什麼時候建造的等等。我來到了樓頂往下看,大雁塔旁邊的景物盡收眼底。

第二天,我們又到了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參觀。首先,我們看了三號坑,可是看到的兵馬俑不多。然後,爸爸又帶我到二號坑觀看,二號坑的兵馬俑比三號坑的多一些,遺憾的是沒什麼特色。我有些泄氣了,爸爸說:“別灰心,肯定更精彩的在一號坑。走,我們去一號坑。”

到了一號坑,我眼前一亮,規模好宏大啊!坑上面,有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裡的兵馬俑明顯比前面的兩個坑多出許多,大約有幾千個。它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我仔細觀看了兵馬俑,發現他們類型不一樣,表情也不一樣。比如,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而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我最喜歡看的是陶馬,它們和真馬差不多大。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就好像我一聲令下,它們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我看呆了……爸爸拉了我一把,“沒說錯吧,要不這裡怎么會享譽世界?”我正在夢裡打仗時爸爸叫醒了我。

第三天,我們又來到了著名的華山。爸爸想鍛鍊我的意志和勇氣,所以就陪著我爬起了華山。華山真高啊,一千多米的高山我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才登上山頂。爸爸問我累不累,我可不覺得累,有的是興奮。爸爸問我看了山下,有什麼感想,我說此時此刻,我才真正明白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含義。

要回家了,我依依不捨的告別了西安。聽說西安的景點還有很多,什麼時候我再來這風景優美的西安呢?

第四篇:西安美食

西安的美食早就如雷貫耳:羊肉泡饃、肉夾饃、胡辣湯、灌湯包……品種豐富,風味獨特。要去西安就一定要好好地品嘗那裡的美食,否則就太遺憾了。要吃正宗的西安小吃,就一定要去回民街,那裡的小吃就一個字“絕”。

先說說大名鼎鼎的糊辣湯吧,稠稠的湯里有圓白菜、胡蘿蔔等時令蔬菜,還有好多肉丸。葷素搭配,絕對營養。吃在嘴裡,胡椒和香料的味道很重,非常有特色。但這種味道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就不一定了,不過特色卻絕對一流。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講究工藝,烹製精細,火候到家,肉爛湯濃,料重味醇,饃筋光潤,綿韌適口,肥而不膩,營養豐富,且具有食療滋補作用。牛羊肉泡饃,其淵源可上溯至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曾將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的毛修之,因向武帝獻出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竟封修之為太令官,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朝,在謝諷《食經》中有一款美饌叫“細供沒忽羊羹”。據文獻記載,唐代宮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長制羹湯。“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羊羹就是用羊肉烹製的羹湯,即當今牛羊肉泡饃的雛形。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因生活窮困,流落長安街頭。一天,身上只剩下兩塊乾饃,因太幹了咬不動,正為無法下咽而愁苦之時,恰好,路邊有一羊肉鋪正在煮羊肉,他便前去懇求一碗羊肉湯,希望把饃泡軟再吃。那店主見他可憐,就讓他將饃掰碎,澆了一勺正在翻滾的羊肉湯泡了泡。趙匡胤接過泡好的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得他身上發熱,頭上冒汗,饑寒全消,精神倍增。吃罷,他便向店主連連道謝,繼續登程。從此羊肉泡饃就流傳開來。真不知道羊肉泡饃還有這么久遠的歷史和這么多的傳說呢!

賈三灌湯包是此地名頭最大、字號最響的西安小吃之一。一進店,可以看到牆上貼滿名人留影,宣傳攻勢強大。這裡的灌湯包:“清真妙品、皮薄如紙,餡嫩湯鮮,佐汁香濃”,吃法也很講究。首先要現蒸熱吃,才能得其真味;二是手法特別,先用筷子夾住包子收口處,輕輕上提、左右擺動,使包子底逐漸脫離籠墊,用湯匙托住包子咬破一個小口,輕輕吹氣,稍涼之後吸出湯汁,最後再將包子蘸著佐汁吃。雖然程式複雜,但如果不這樣慢慢做,則很容易被湯汁燙到,可以說是“心急吃不了灌湯包”。只有慢慢享用,才能嘗出餡滑、湯濃、皮筋韌的美味。

還有一種我在街頭小攤上發現的美味:豌豆黃。這裡的豌豆黃和北京的不同,是用柿子和豆面做成的,吃到嘴裡甜甜糯糯的,一股豆子的清香溢滿了口鼻,不時吃到中間夾雜的幾塊筋道的棗肉,真是唇齒留香。

要是把每一樣小吃都介紹一番,恐怕得說上幾天幾夜,有機會還是自己去品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