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小啟蒙老師教師節徵文

人非生而知之者,豈能無師?聖人無常師,燕山非聖人,老師卻有幾位。聊借漫天雪論壇教師節徵文之良機,搜羅那遙遠的回憶,鉤沉描繪幾個國小啟蒙老師,一則表達一下學生的思念之情,二則使吾師為師之道不被淹沒,發揚光大於教育事業。燕山筆拙言納,沒有太史公之春秋筆法,難以使老師名垂千古,但盡學生之筆力,述往事,思來者,使吾師在世者有所耳聞,沒世者地下有知,燕山不可推脫也。

我的國小老師要從裴宗儒說起,是他教我一年級語文。在一個狹窄的教室里,兩排桌椅,一個黑板,便是我們的課堂。他高高的個子,蓬鬆的頭髮,不太標準的國語。那時我才五歲,個子小,在同班同學眼裡,我只能算是幼稚園。所以,裴老師就把我安排在第一張桌子上,離老師和講台最近。冬天來了,零下十幾度,羅校長就讓生起了火爐。有了火爐,我卻夠不著,其他同學人高馬大,都圍著火爐烤火取暖,我被凍得手腳發抖。課間操時裴老師就把我抱起來烤火取暖。其他同學就羨慕得了不得,當然也有同學帶著嘲笑的口吻說我嬌氣。我對這些置之不理,你們想讓裴老師抱,裴老師還不抱呢!我在家是長子長孫,從小被奶奶嬌慣了,所以,認為我比別人多享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事。裴老師是民辦教師,家裡還種著二畝地,不教課時,就去擺弄那些莊稼。他家世傳儒生,文言基礎又很好,時不時的就露出“之乎者也”的語句。但在國小中,文言文是沒有開設的,六十年代的課本都是白話文。我記得第一篇語文就是五星紅旗,字詞下面帶拼音的。其它的如“小貓釣魚”“南飛的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等。人生識字,我是從“祖國、五星紅旗、長江、黃河、上下左右”這些辭彙開始的。漢語拼音是另一個女老師教的。裴老師教完我們,他家裡困難,老婆又有病,沒人替他種地和幹家務,就辭職回家了。等我考上大學,他去我家看我,還擺出一份老私孰先生的身份,說我那時如何如何調皮,窮鄉僻壤的,沒承想當時教的學生中,最小最弱的反而考上了大學,那些學習很棒的卻都回鄉種地。他那一番感慨,不能不讓我感動。

我把在大學裡見到的那些學富五車的教授與國小老師作了一番比較,總覺得還是國小老師辛苦而又偉大。因為大學裡的老師只管一門課程的教學,或者一學期,或者是一學年,有的課程是要換好幾個老師,學一門課程還沒把老師認識,就又換了新老師,走馬燈似的換老師,使大學四年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師不多。而國小老師就不然,一到四年級基本上就是一個老師。一教到底,並且不光是教語文,而是語文、數學、自然一把抓。他們備課就不能只備一門課,必須全面備課。特別是在農村,生活條件艱苦,工資又少得可憐,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但為了學生,還是殫精竭慮,廢寢忘食。有的老師還把僅有的一點錢用來貼補困難學生。教師是一項慈善職業,也是塑造幼小靈魂的工程師。萬丈高樓憑地起。一個人一生能否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小奠定的人格和學業基礎。我有時候想,一個人若個人修養及學識達不到一定的水平,最好不要去當老師。誤人子弟的罪名不好擔當。人們常講,做老師的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約翰、克里斯朵夫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都是講老師的師範作用。各類師範院校為什麼叫師範,就是要求學生一入校就要意識到當一名教師的艱難,在為人師表方面多作努力。師範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母雞”,雞生蛋,蛋生雞,生生不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我最感到欣慰的,是最近這幾年教育改革成效顯著,老師的社會地位在提高,工資待遇也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我擔心的是教育收費偏高,脫離民眾的承受能力。教育畢竟是社會事業,不是賺錢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