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家鄉風味的魚的作文

要想吃到正宗的何田清水魚,非到橋頭樟樹下的那家小飯館不可。

魚館前傍芹江,後挨竹林。修長挺拔的毛竹,三兩錯倚,靠成一簇,秀麗、青翠、婀娜,竹葉細長,錯落有致。陽光透著竹葉間的縫隙靈巧地穿越,竹葉的搖動將其切成不規則的圖形,倒映在地面上,宛若一幅天成的墨竹畫。順著竹林向下走,有一小池塘,清冽見底,塘中的魚,自得其樂,好是逍遙。

這是一家普通的飯館,上、下兩層,幾張座椅,整齊地擺放著,小店並無殊處。只因店家燒得一手好魚,惹來八方食客。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卻都慕名而來,食客更是源源不斷,絡繹不絕。小店的名聲也就漸漸打響了。也有人專程向店主討教清水魚的燒法,店主卻總是笑而不語。

常有好奇者,想到廚房一探究竟,主人也不迴避,就見他熟練地撈起一尾草魚,按在刀板上,操起刀背往魚頭處拍打幾下,魚兒頓時不再動彈。接著,用刀片颳去魚鱗,從前到後,從右至左,要颳得乾乾淨淨,一片兒不剩。剖畢洗淨後。將洗淨的清水魚放在刀板上,他操起菜刀,嫻熟地在其背部切起花刀,就見菜刀在魚背橫七豎八地一陣揮舞,“噌噌噌”,只一會兒工夫,就給魚背上了幾道花紋橫七縱八地割出幾道花紋,依舊是從右至左,自上而下,此一過程稱為“切花刀”,一是為了美觀,二則為了入味兒。對魚的處理到此為止了,接下來進入最重要的階段——配料。就見案板上早已整齊地碼著一二塊姜、三四顆蔥、四五粒蒜,並數十顆花椒及醋鹽酒等各色調味品。女主人嫻熟地操起一塊姜,手起刀落,一絲絲薑絲、一瓣瓣蒜瓣兒、一把把蔥花在案板上呈現,放在盤中待用,勻稱的結構,豐富的色澤,看看就讓人垂涎欲滴

該下鍋了。首先點火倒水,待水開後放入清水魚,加入一勺料酒、一勺醋,撒入少許鹽後煮上5分鐘。另起一鍋,倒入少許油,下一把花椒炸香,放入薑絲蔥蒜煸炒,加入醬油、少許水、白糖、雞精燒開,便是湯汁。起鍋後,將魚撈出放在盤中,魚上碼放蔥絲、香菜,將燒好的汁澆在魚上,最後,加以幾塊番茄點綴,一碗清水魚便出爐了。這時候,看者無不點頭,感嘆手藝精湛,也不忘對女主人的心靈手巧大加讚賞一番。也有人買了魚自個兒回家嘗試燒制,總也燒不出這番滋味。

因有了“清水魚”一道招牌菜,小魚館的生意天天火爆。男女老少,都愛來這家魚館吃飯。一則為了品嘗鮮嫩清香的清水魚,二來也因為小店價錢實惠,加之店主待人和氣,自為小店招徠了不少生意。

無論新老食客,凡來飯館的,一進大門,不及瞅著選單,便高呼:“老闆,來一碗何田清水魚!”。

店老闆善於依照個人的口味不同,烹製不同口味的清水魚,有人喜辣,他便多放辣椒加重口味;有人喜麻,他便多放花椒;有人偏愛清淡,他也能將魚燒得清淡爽口。故凡是光顧飯館的人,無一不是滿意而歸。

魚一上桌,食客們的筷子便迫不及待地開動了。只見一個小伙子,毫不客氣地衝著魚肚子夾了一大塊肉,也不待細嚼慢咽一番,一口吞下,一面稱讚道:“何田清水魚,真是百吃不厭啊!”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扯下一小塊魚肉,一面細細地咀嚼著,一面喃喃道:“好鮮嫩的魚肉啊,不錯,不錯!”一個小男孩,夾了滿滿一碗魚肉,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一面不時拿起飲料猛喝幾口。惹得一旁的媽媽哭笑不得:“喲,慢點吃,小心魚刺,沒人和你搶,還有很多呢!”他全然不顧,端起飲料灌了兩口,抹一把鼻涕,繼續埋頭吃起清水魚來。許多人直吃得大汗淋漓,依舊不肯停筷,只是一面吐著舌頭,一面贊道:“啊,過癮,太過癮了!”

同在一個小縣城,吃飯時免不了遇見熟人。於是,吃著可口的清水魚,品著農家自釀的陳年老窖,話匣子便打開了。

這邊幾對家長聚在一起。“哎,我那個孩子,一門心思上網打遊戲,哪有心思學習喲!這不,明年就要中考了,他卻不慌不忙,真擔心他考不上喔!”說罷,舉杯喝一口悶酒。旁邊的幾個家長同情地附和著,臉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旁邊坐著幾個孩子,都是稚氣未脫的中學生。“怎么辦?又考砸了,回家該怎么向父母交待啊?”一位孩子愁苦地說。“管它分數不分數呢,反正我早就習慣了。不過,現在的父母管得也太多了吧,一點自由都沒有,分數,有那么重要嘛!”“是啊,是啊!”話音剛落,立刻博得一群附和者。

那邊家長無奈地望一眼孩子,嘆息一聲:“哎,現在的孩子……”

老人們則顯得悠閒愜意。“喲,老李,今天下象棋又是你贏了吧,真不愧是常勝將軍!”“哼,什麼常勝將軍,我偏不信,要不,明天咱倆殺兩盤,就在後院竹林里?”在愜意的笑聲中,老人們似乎又回歸了當年的青春。

清水魚百吃不厭。以至於每隔一段時間,人們便會懷念清水魚的味道,這時,大家便異口同聲地提議到小飯館吃一回清水魚,於是,一行人滿懷期待地朝著小飯館走去。

如果你到了開化,可別忘了到橋頭的那家小飯館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