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涌過優秀作文

漫步重慶璧山街頭,隨處可見洪水肆虐遺留的痕跡。懸掛於行道樹上的雜草,浸潤於門鋪半壁的水漬,被沖得東倒西歪的燈桿,只剩扭曲框架的廣告牌,滿街滿地的淤泥,一堆一堆泡爛的貨物……這一切,像一串獨特的構圖元素,為那些沒有親歷那場特大洪水的人們,重構了一幅慘烈的洪災畫面。

20xx年7月17日,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刷新了璧山氣象站雨量計的歷史刻度,288。8毫米,一個足以讓防汛專家驚出一身冷汗的數字,在一天之中,把璧山的塘、堰、溪、河迅速注滿,隨即泛濫成災!

起初,好些好奇的人們,打著花朵般的雨傘,冒著狂暴的風雨,立於橋頭岸邊,去欣賞洪水的氣勢,去感受自然的力量,去體味難得的驚險,全然忘了“水漫金山”的慘劇。就在人們於驚心動魄中得到滿足、於洪流激盪中得到震撼的時候,他們才發現,7月17日這天的洪水絕不僅僅滿足於供人欣賞,絕不僅僅滿足於在固定的舞台展示其非凡的氣勢!

泛濫的洪水,以超乎人們想像的速度,漫過橋樑,衝出河道,奔向璧山縣城的大街小巷!霎時間,在多數璧山人還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大半個縣城已經被洪水包圍,眼前一片汪洋,城市淪為孤島!暴雨持續傾瀉,洪水不斷上漲,白亮的閃電時時啃噬著人們脆弱的神經,炸響的驚雷處處轟擊著人們顫慄的靈魂。洶湧的洪水發出駭人的怒吼,一往無前,勢不可擋,沖向店鋪,沖向商場,所過之處,連厚厚的捲簾門都一觸及潰,無數的商品被湧入的洪水席捲一空,多年的經營在一瞬之間蕩然無存!

正當人們驚惶失措的時候,璧山抗洪救災應急行動仿佛章魚的觸鬚,迅速伸向了災情發生的每一個角落。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臨前線,處變不驚,從容指揮;部門、鄉鎮機關幹部深入災區,帶領村社幹部挨家挨戶轉移民眾、轉移財產;駐璧部隊迅速出動大批官兵,開赴抗洪搶險第一線,和兇惡的洪水展開了殊死搏鬥;公安部門立即調集大批警力,重點布防於沿河兩岸和大橋橋頭,形成了一道人民民眾生命財產的堅強防線。

於是,無數鮮活的生命,在衝鋒舟的驚險往返中,在救命繩的準確拋撒中,在幹部、官兵的艱難跋涉中,得以鮮活的延續;無數寶貴的財物,在捨生忘死的氣概中,在戰天鬥地的信念中,在團結互助的精神中,得以幸運的保全。無數感人至深的場面在暴雨中展現,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災難中抒寫,無數臨危不懼的人物在洪水中閃光!

所有璧城人和來鳳人都無法忘記那個夜晚,那個夜晚沒有了電、沒有了飲水、沒有了天然氣、沒有了通訊聯絡,仿佛一下子跌進了時空陷阱,跌進了遠古的洪荒年代。他們中的好些人因洪水阻隔而無法回家與家人相依,不得不被困於對岸的旅店,整夜驚惶於暴雨的聒噪和洪水的轟鳴。

洪水終於消退,狂暴的璧南河水又恢復了往日的柔順,乖乖地順著文風橋下的五孔橋洞緩緩南流。這座歷經兩百年滄桑的古老石橋,以痛失橋面欄桿的代價,見證了這場自一八九二年有水文記錄以來不曾遭遇的特大洪水,見證了璧山七條生命的消逝、六億財產的損失和上萬間民房的倒塌。一百一十五年來,文風橋三次被沖毀石頭欄桿,而橋身巋然不動,這是否象徵著璧山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的某種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