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生存作文1000字高中

學會生存1000字一

對逃課的我而言,這是一個難得令人心曠神怡的夏日上午。

鳥聲清脆的鳴唱,風拂過我眼前的幾縷秀髮,嬉戲於我衣領袖口之間,鏇即沖至樹上,用天然的樂器奏起天然的樂章。搖曳的綠葉,垂落昨晚一場風雨,殘留下碩大的水珠,滴落在我的眉間,順著眼角滑下。透心的冰涼沁我心脾,使我冰爽,暢快,仿佛將我帶回到昨夜,瞬間風雨給萬物洗禮的儀。蟬的鳴唱是冗長單調毫無變化的,這個另類的音樂家,有大地和我做聽眾,似乎自鳴得起來。一口氣把聲音拖得老長老長,一直未曾停過,恐怕再厲害的演唱家在這方面仍不是它的對手。

倏忽,一片寂靜。蟬不鳴了嗎?鳥不唱了嗎?風不演奏了嗎?然而剛才的演奏仍然在我的腦海里迴響。仿佛是吵醒了哪個還睡不夠的精靈,用魔法棒變了許多透明的滅火器,一有聲音,就聚而殲之,只是總有一點漏網之音,終於慢慢地消失在悠遠悠遠的地方。

我睜開眼,翠綠蔥鬱的樹葉映入眼帘,令我視力仿佛陡然強了幾倍。一切都如此清晰。我用手捧起從枝梢密葉間灑落的幾點金黃色溫柔的陽光,如捧著金子般,感謝大地的饋贈。

我覺得此時有一本徐志摩或雪萊的詩集在手。一遍又一遍的吟誦!即便沒有,周圍的環境,也如一首夾在課本那遺忘已久曾經珍愛的詩。沉浸在詩中的我,直覺心裡竟增添了幾分詩人的氣質。

我反覆吟誦著這首我曾一度喜愛的詩,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悅自然難以言喻。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它所勾起我往日的記憶和對生活的,深思,卻更令我對它愛得深沉。

在高中這兩年里,我曾有多少次從這裡經過,卻不曾拾起這一層層石階。停下來,感受一下這片清幽。聽一聽,樹葉低吟,鳥聲啁啾。吟誦那寫得龍飛鳳舞的對聯“虎嘯龍吟聲別凡響,山清水秀境異尋常“。只是一味的煩惱著那所謂的煩惱,憂傷著那所謂的憂傷,緊張著那所謂的緊張,匆忙著那所謂的匆忙……總是把心塞得滿滿的,脹脹的。猶如在繁華大街,無數次低頭和那多年不見,深深埋藏,少年時青梅竹馬的她,擦肩而過,渾然不覺。

一種莫名的感傷,徒然從湧起。

也許,曾有多少個愛上這種環境的人兒,會來到這裡渡過他學海中的一條小河。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真正融入這裡,拿起一首唐詩

拾起一句宋詞,乾淨的感受心靈深處那股涌動的清泉。有的恐怕是一個腦袋扎進那艱深的毫無想像力的公式,方程,定理,為服務與考試,而辜負這一片大好的春光秋色。或大煞風景,聲嘶力竭的喊著洋鬼子的豆芽文字,卻一句唐詩也不會背。

飲食文化,消費文化,娛樂文話,網路文化……無論有多少泛濫文化。對於那些來自城市的時尚“另類“者們,幾米告誡 :“請關掉你那嚇人的大哥大“。

拾起地上的一片落葉,望著那代表著它的“獨一無二”的葉脈。我決定,換一種方式存在。如那晨曦墜在花瓣,晶瑩的倒映著整個世界的朝露。如一縷鄉間屋頂悠閒著緩緩升起的炊煙。如飄遊在透窗而進的陽光里的微塵。如那或在深山幽谷,或在芳草花叢中, 傳播晶瑩流光的螢火蟲。如風,如雲,如月,如影……

於是,葉子沿著葉脈在我手掌伸展為無限……

學會生存1000字二

生活中,只有那些善於生存、會自我保護的人才算得上是主宰生活的強者。學會生存,使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本領。

魯濱孫在荒島上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自由“王國,”並且在其間生活了二十八年,整整二十八年呀!我們之間誰都可以想像,這二十八年中他曾經在荒島上經受的各種艱難困苦、孤獨寂寞。但是,是什麼支撐著他能夠如此呢?是生存!他用生存的本領,克服重重困難,戰勝重重危機,創造出人類神話般的奇蹟。由此可見,生存是一項本領。

當湯姆?索亞與貝琪被困於魔克托爾山洞時,他們用風箏線去探路並尋找出口,在風箏先能到達的情況下順著兩條通道向前探路,有去探索第三條通道,直到風箏線不夠用了為止。最終,在一片摸索中找到了出口,並被人們解救出去。這一切,都源於生活的經驗,都源於對生存的欲望。由此可見,生存是一項本領。

生存說簡單也不簡單,說艱難也不艱難,對於那些會生存、善於生存的人來說,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生存好像一場遊戲。在遇到偶發事件、危險以及災難時,我們要學會不驚慌失措,積極開動自己的大腦,用之前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來使自己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意外:例如觸電,煤氣中毒,火災,洪水,地震,火山爆發等等一系列災難。那么,我們該怎么辦?我們要生存!“生存”這兩個字會使兩種人走向兩個不同的世界——一種走向天堂,另一種存活於世,誰不想享受這美好的世界啊?可有啥法子?這就是生存,我們要學會生存。

讓我們學會生存,不被生活玩弄於股掌之中,學會生存,你會獲得更多……

學會生存1000字三

不久前,我們家搬入了現在的新房子。剛搬完家,叔叔阿姨們就送來了好幾盆花和幾株樹。門口、客廳里、房間裡和陽台上都擺上了盆景。我對爸爸說:“我們家都有成植物園了,擺那么多的植物幹嗎?”爸爸笑著說:“植物能製造氣氛,淨化空氣,人和動物誰都離不開它們,離開了它們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為什麼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從車庫裡抓來兩隻老鼠。這兩隻可憐的小老鼠即將成為我的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著,圓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著我。我把第一隻小巧玲瓏老鼠放在一個大魚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瓶里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相通。我仔細地觀察著,只見小老鼠沿缸著壁,繞著缸底快速地向前竄。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說的不是真的?可是,沒過幾分鐘,只見小老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滯不前,奄奄一息的樣子。頓時,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輕輕拿開,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進第二隻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葉茂的植物。然後輕輕蓋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老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也沒要咽氣的樣子。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我們老家附近一個飼料加工廠。那兒的空氣里到處瀰漫著一股噥噥的灰塵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後,我又跑向我們家屋後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係。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我們科技小隊來到圖書館去查閱了許多的科技書籍,還到學校電子北閱覽室上網查詢,總結出以下幾點: ① 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製造氧氣。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話,幾分鐘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② 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 ③ 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並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恆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於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在此,我們鐵道國小六(3)班集體同學呼籲全社會的人們不要再砍伐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的朋友。

學會生存1000字四

原以為,生存就是活著,就是存在。最近,瀏覽了邵道生的《學會生存》一書,對:“生存”有了新的認識, 對生存的理解有了新的內涵。

《學會生存》中邵道生對“生存”作了這樣的詮釋:生存則是將人的發展也包括在內,其內容也就豐富得多了,複雜得多了。文章分十一篇:從人生命運;處世醒世;事業工作;朋友交往;劣性惡行;情感缺陷;人格毛病;修身養心;情緒情感;婚姻家庭;生活健康。闡述了怎樣生存,怎樣學會生存的話題。字裡行間滲透平易和哲理。猶如一位智者在敞開胸懷而娓娓道來。讀罷,心悅,身愉。 正如《學會生存》中作者所說:人生是學問家們的永恆主題。

合上 《學會生存》,我想:有的人將人生當作一場戰鬥,有的人則將人生比作演戲?演的是喜劇?還是悲劇?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將人生當作一部由酸、甜、苦、辣、澀譜成的變奏曲來欣賞,有的人則將它作為赤、橙、黃、綠、青、藍、紫染成的彩虹來觀賞;有的人將人生視作充滿艱難困苦、狹窄崎嶇的羊場小道;有的人誓將人生搞得轟轟烈烈生動而有趣;有的人則將人生弄得平平淡淡味同嚼蠟。的確,人生之中有理想有幻滅,有成功有失敗,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歡樂、幸福,有痛苦、悲傷,有難有易,有榮有辱,有矛盾有鬥爭……

由此,我不由自主地憶起自己的人生足跡,自從獨立生活後,溫飽問題倒是不成問題,然而要命的一個問題,始終纏繞在我,仿佛像個小蟲時刻在吞噬著我的人生之路:在我 而立之年、躊躇滿懷,正想乾一番之時,一場可怕的車禍“光臨”我身,身不由己地在床上一躺就是二十一天,這不是普通的二十一天,這是吃喝拉撒得有人“包辦”的二十一天,這是生命旅程中永遠揮之不去的二十一天;這是痛苦之魔,每時,每刻,每分,每秒與我的意志搏鬥的二十一天。當二十一天后,我拄著單拐,艱難地 “走”完了三米之遙的咫尺之路,倚在醫院的欄桿旁,又重新眺望鳳舞橋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時,我豁然頓悟:人生是一場戰鬥——一場意志與命運的格鬥,在這場戰鬥中我是勝利者。我又可以再面對太陽,面對學生,面對……然後,那次所留下的隱痛今天卻依然時時在告誡著我,“生存不容易”,要學會生存,學會戰勝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把人生看作是持久的戰爭。儘管自己讀過心理學,還經常煞有介事地向學生和同事談及心理學,然而自己的心理還真沉重,有時只能將它悶在心裡,壓抑、苦惱、惆悵……有時又不停地問自己:怎樣面對現實,達觀地學會生存,我的堅強那裡去了?

在我們生存的空間中時常會聽到一些“牢騷”,我有時也偶爾為之,當人生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偶爾發點牢騷,將它作為精神上的宣洩,竊以為也沒有什麼大礙,但是,牢騷太盛不僅不能獲得大家的同情,反而會使發牢騷本人的“層次”更底,人們會越來越以為你是一個只考慮個人得失的、斤斤計較的人,人們會對你的那種無休止的喋喋不休而敬而遠之。因此,少發牢騷也是更好地生存的體現。

這是我合上 《學會生存》後的一鱗半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