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增刊聯考作文素材——知識

XX年

達維多定律

達維多定律是以英特爾公司副總裁達維多的名字命名的。達維多認為,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中總是占據主導地位,那么它就要永遠做到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

這一定律的基點是著眼於市場開發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們在市場競爭中無時無刻不在搶占先機,因為只有先入市場,才能更容易獲得較大的份額和高額的利潤。

(總298期)

“拉繩實驗”的啟示

作者:郭曉東  楊柳青

法國工程師林格曼曾經設計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拉繩實驗:把被試者分成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度很高的測力器分別測量其拉力。結果,’二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二人拉力總和的95%;三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三人拉力總和的85%;而八人組的拉力則降到單獨拉繩時八人拉力總和的49%。這個結果對於如何挖掘人的潛力,搞好人力資源管理,很有研究價值。

“拉繩實驗”中出現“1十1<2”的情況,明擺著是有人沒有竭盡全力。這說明人有與生俱來的惰性,單槍匹馬地獨立操作,就竭盡全力;到了一個集體,則把責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身上。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這是集體工作時存在的一個普遍特徵,並概括為“社會浪費”。

人的潛力極限需要刺激,而最長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過於建立人盡其才、人盡其力的激勵機制。責任越具體,人的潛力發揮得越充分,耍滑頭的人越少,用真勁的人發展的空間越大。這樣,既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挖潛節能,又可讓“南郭先生”無法濫竽充數混日子,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浪費”。

(總292期)

酒與污水定律

作者:車駕明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幾乎在任何組織里,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它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總304期)

90/10法則

作者:尹玉生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似乎從沒有快樂過:倒霉的日子一天接著一天,糟糕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煩惱無休無止,終日憂心忡忡,憤怒、暴躁影響者親情、友情。多么討厭、多么殘酷的生活!如果恰巧你就是這樣的人,請彆氣餒、你能改變這一切,如果你了解並熟練運用了“90/10法則”!

那么什麼是“90/10法則”呢?簡要的說就是,生活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90/10法則”的內在含義是:我們確確實實無法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10%,比如我們無法阻止我們的轎車一天天變舊,也無法不讓飛機晚點,一個偶爾的事故就讓我們遭遇令人惱怒的堵車。這些都屬於那10%,我們控制不了了。但另外90%就不同了。你完全能決定這另外的90%。

讓我們舉個例子吧。你正在和家人吃早餐,你的女兒碰翻了咖啡杯,咖啡弄髒了你潔白的襯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將取決於你的反應了。一種反應是:你嚴厲地責罵了女兒,她淚流滿面。你又轉向你的“那一位”,埋怨他(她)不該將杯子放在桌子邊上,一場口舌之爭就這樣開始了。你怒不可遏地跑到樓上,換下襯衣,再回到樓下,發現女人只顧哭了,沒有吃完早飯,也錯過了校車,而這時你的“那一位”也必須馬上去上班,你只好急急忙忙的開車送女兒去學校,因為晚了,開車超速,再延誤了15分鐘,並交了60美元違章罰款後,你們到了學校。20分鐘後,你來到辦公室,你發現,你忘記帶公文包了。你倒霉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糟。等你下班回到家中,你發現,你和你的“那一位”以及女兒之間別彆扭扭的。為什麼你會有這么糟糕的一天呢?有四個可能的原因:a)咖啡;b)女兒;c)交通警察;d)你自己。

答案是d。你對咖啡灑了這件事沒有掌控好你的反應。你的反應導致了你糟糕的一天。

不妨換一種反應。咖啡濺在了你身上。你女兒嚇得快哭出來了。你溫和地說:“沒事,寶貝,你下次小心就是啦!”你隨手拿起一條毛巾,邊擦衣服邊跑到樓上,換了襯衣,拿上公文包後,你下樓來,看到女兒上了校車。你和你的“那一位”上班之前親切的吻別。你提前5分鐘來到辦公室,你高高興興的跟同事們打招呼,你的老闆說,你將有開心的一天。

同樣一件事,卻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為什麼?因為不同的反應。你控制不了所發生的10%,但你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反應決定剩餘的90%。

如果有人說了你一些負面的話,你千萬別像海綿那樣全部吸收,而要讓那些話像玻璃上的水珠那樣,自行滾落。“90/10法則”,讓你保持樂觀的情緒。

如果開車時,有人擋住了你的路,你與其大發脾氣拍打方向盤,咒罵他,甚至去撞他,不如使用“90/10法則”,保持冷靜,不做過火的事情。

如果你突然被解僱了,為什麼要失眠或者怒火衝天呢?把你用來憂慮的精力和時間來找另外一份工作吧。

使用“90/10法則”,你的生活將因此陽光明媚。

(總393期)

90%的玄機

作者:陳鴻橋

有這樣一道數學題:90%×90%×90%×90%×90%=?  結果是 59%。

如果拋開簡單的數學意義,這個等式說明什麼問題

從小到大,無數次應對過各種考試的我們都知道,60分是及格線,100分似乎比較難,而90分是一個可以引以為豪的分數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險,會被公司炒魷魚;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現實;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錯了”。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個一個細微的環節串聯而成的,每個環節都以上一個環節為基礎,各個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乘法為基準最終產生結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簡單疊加。環環相扣的一系列過程結束後,“很不錯”的 90分最終帶來的結果可能是59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這就是過程控制效應。

一個集約化的現代經營過程需要經過構思、策劃、設計、討論、修改、實施、反饋、再修正等諸多環節。如果你不能在每個環節認真對待,對每一個環節及時反饋和修正,不致力於每一個環節的完美,而是想當然地認為“結果不會有太大問題”,那么,最終的結局可能就是這個環節你做到了90%,下一個環節還是 90%,在5個環節之後,你的工作成績就不是平均值90%,而是 59%–一個會被激烈的競爭環境淘汰的分數。在有些情況下可能還會低於這個分數,甚至變成負數!到了這個時候,你再回過頭來按照100%的標準進行“檢修”,就可能意味著整個項目、整個工程都需要“推倒重來”,意味著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意味著效率低下和錯失時機,意味著先前的努力付諸東流。90%×90%× 90%×90%×90%=59%,這個簡單的等式數學之外的意義就是–執行過程不能打折

(總433期)

“二五o”定律

美國著名推銷員吉拉德在長期工作中發現,每一位顧客的身後,大體上都有二百五十名親朋好友,這些人又會有同樣多的各種關係。他把這一現象名為“二五零”定律。開罪一名顧客,將會失去幾十名、數百名甚至更多的潛在顧客,相反則會產生同樣大的正效應。善待刺頭顧客尤為重要。

美國一家銷售家具的公司規定,凡在本店購買的商品,如不中意,六個月內可退,兩年之內包換。

一天公司一家商店來了一位老婦人,手拿一隻破舊不堪的門廳用的傘桶,說是不喜歡,執意要求退換。這傘桶已經用了七年,只能扔進垃圾桶了。這樣非分要求按理說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商店經理認真思考後,果斷決定給予換貨。

你是否會問,這樣做,豈不是助長了一些人的占便宜行為?其實不然,這家商店經理深知:這樣的“刺頭”顧客雖是極少數,但很有影響力。如果對他們分問題不妥善解決,那他們很可能會四處散播不瞞言論,使不明真相的人對公司信譽產生懷疑;反之,在可能的情況下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可能也會提供現身說法,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新顧客,這就是吉拉德說的“二五零”定律。

(總162期)

猶太人的“宇宙法則”

作者:玉山

猶太人有50XX年的悠久歷史,其燦爛的文化曾光耀整個世界,其中也深藏著許多神秘的東西。“78∶22”就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神秘法則–宇宙法則。“宇宙法則”有似中國的太極圖和道家的八卦,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識。“太極圖”顯示世界由陰陽兩極構成,而猶太人的“宇宙法則”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按78∶22的比例存在的。比如,地球上的空氣成分是:氮與氧的比例為78∶22;我們身體內的水與其他物質的比也是78∶22;猶太人做生意時喜歡按78∶22來剖析每樁買賣的相互比例。如世上“放款的人”多,還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回答:“借款的人”多。但猶太人老早就已發現:“放款的人”遠遠高於“借款的人”,其比例是78∶22。很簡單,銀行是靠借很多“放款的人”的錢,再轉借給少數“借款的人”而生存的。在猶太人的眼裡,世上財富的78%永遠是在22%的少數富人手裡,而78%的普通人只掌握22%的財富。猶太人之所以極度鄙視“薄利多銷”而追求厚利多銷,正是這個道理。猶太人做起事情總給人一種自信百倍的樣子,也是因為他們覺得掌握這個“法則”的人永遠只有22%。因為哪個民族都自視優越、排他,使這個法則成了猶太人的專利。

(總180期)

馬蠅效應

作者:劉光永

一天《紐約時報》的主編亨利•雷蒙特來見林肯。當他談到蔡斯正在狂熱地追求總統職位的時候,林肯給他講了一個小故事:“雷蒙特,你不是在農村長大的嗎?那么你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為地,我吆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卻在地里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差點跟不上,到了地間,我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於是我不把馬蠅打落了。我的兄弟問我為什麼要打掉它。我回答說,我不忍心這馬那樣被咬。我的兄弟說:“哎呀,正是這傢伙才使得馬跑起來的嘛!”

然後,林肯意味深長地說:“如果現在有一隻叫“8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總217期)

帕金森定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總298期)

蝴蝶效應

作者:傅西

所謂”蝴蝶效應”,用來比喻因果關係的複雜性.說的是南美洲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沿著因果關係的鏈條發展,最終引起北半球的一場風暴. 蝴蝶翅膀扇起風暴,也許有些誇張,但是生活中的確有這樣的現象,一件小事,引起連鎖反應,波及越來越大,產生沒有預見到的結果

(總231期)

8020定律

作者:木梓

管理學範疇有一個著名的80/20定律,它說,通常一個企業80%的利潤來自它20%的項目;這個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廣之–

經濟學家說,20%的人手裡掌握著80%的財富。

心理學家說,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類80%的智慧,他們生就鶴立雞群。

這個世界本來沒有絕對的公平。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愛情,甚至辦掉全世界80%的結離婚手續。這20%的人總是在愛和被愛,而餘下80%的人只好尋尋覓覓,苦苦追求;

20%的人歷經人生80%的大喜大悲,體驗80%的精彩和跌宕,而80%的人更多地在copy平淡的日子;

20%的人可以實現80%的心愿;而80%的人只能實現20%的心愿;

20%的人占盡天下80%的好處;留下可憐的20%讓那80%的人打破頭顱地搶作一團;

就是請一頓飯,都是20%的客人吃了80%的好菜。不信?你請一頓試試。

我在上星期疲於奔命。除了對付自己的工作量,還被迫做了很多份外的活兒。在最聲嘶力竭的時候,我被告知,在任何一個單位,都是20%的人乾80%的活兒。80%的人閒著,悠遊地應付剩下的20%。

我當即就想,為什麼我總是站錯隊?

在我想做20%的時候,我常常是那個80%;而好不容易熬到我想當80%的時候,我偏偏就不得不做20%!

何其不幸,80/20定律就這樣作用於一個人身上。這哪裡是有沒有絕對公平的問題,根本就是絕對的不公平啊!

輪到自己的時候,80/20定律通常是這樣的–20%的人倒足80%的霉,或者80%的人伸著脖子看著人家20%的好運氣,空悲切。

這樣想的時候,我突然領悟了80/20定律的實質意義。它其實被智慧的中國古人用另一句話表達過,那句話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總285期)

一隻水杯有多重

作者:李北陵

一直塑膠水杯有多重?13克。可就是這樣一個並不起眼的小東西,法國航空公司在節能減排是也不放過:13克被減輕至9.5克。這3.5克的細微“瘦身”,後來被推廣到全法國航空公司的所有航班。

對於油耗量巨大的飛機,一隻水杯減輕3.5克的重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在管理者的眼中,小小水杯積少成多的效應就不能被低估–據法國有關專家測算,一年下來,全公司可因小小水杯“瘦身”,而少排放20噸二氧化碳。細節,顯現了管理著的精明與遠見。

(總432期)

破窗理論

作者:愚頑

多年前,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進行一項試驗,他找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擺在帕羅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布朗克斯街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輛,他把車牌摘掉了,並且把頂棚打開。結果這輛車一天之內就給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總266期)

史坦普定理

一個國王叫人牽了只猴子來給自己做伴。猴子天性聰明,很快得到國王喜愛。國王周圍的人也尊重它。國王對這隻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寵愛,甚至連自己的寶劍都讓猴子拿著。一天,國王去遊園林,只帶了猴子。國王遊玩地累了,對猴子說:“我想在這睡一會兒。如果有什麼人想傷害我,你就要竭盡全力來保護我。”蜜蜂聞到花香飛了來,落在國王頭上。猴子心想:“這個傢伙竟敢在我的眼前螫國王!”抽出寶劍就照著蜜蜂砍下去,結果把國王的腦袋砍下來了。造成慘劇發生的原因是“國王”作為管理者選錯了授權對象。成功的企業領導不僅是授權高手,更是控權的高手,這就是史坦普定理。

(總457期)

嫉妒經濟學

作者:茅于軾

在嫉妒的經濟學中,衡量幸福的標準不是物質享受的多少,而是享受的名次排列。在這種條件下如何增進社會的幸福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比如說,全國最富有的一個人是全體人民嫉妒的目標,也是他們痛苦的根源。如果把他拉下到富有的第二位,就可以增進一個人(原來排列第二的那個人)的幸福感。此時社會總的幸福量沒有改變,一個人降低了,另一個人提高了。但如果將這最富有的人剝奪成為最窮的人,甚至將他殺死,就可大解廣大人民民眾的怨恨之氣,可以極大地增進社會的幸福總量。

然而,到此問題並未解決,因為最富的人被拉下了馬,原來次富的人成了最富的。為了增進社會幸福總量,還得將第二富的人也拉下馬。這個過程重複下去,最後惟一能使全體人民滿意的是一個清一色的絕對平均的社會。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一狀態下,每個人一切改進物質享受的企圖都成為泡影。原來是希望自己超過別人,但結果是斷絕了一切改善自己處境的可能性,除非社會中每個人都能齊步致富。

當然,這種極端的邏輯發展在現實生活中並未發生。我們常說的“內耗”,多半也與嫉妒心理有關。我曾研究中國窮的根源,發現“損人不利己”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原因,而它也與嫉妒有關。

(總297期)

樹木越多犯罪越少

作者:kate devlin  南風譯

“樹木和綠地對人的影響”研究小組組長、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弗朗西斯?庫奧說:“大自然能讓人平靜,使人的心態變得年輕,更有能力迎接挑戰。”

庫奧教授說:“在我們的研究中,那些接觸大自然較少的人,注意力和認識能力相對較差,在處理人生問題方面能力較弱,抑制衝動的能力較差。”庫奧還說:“犯罪率和綠地覆蓋率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樹木越多,犯罪越少。據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的研究,樹木覆蓋率高能使犯罪率下降7%。”

(總448期)

重複博弈

作者:王治平

你到菜市場去買菜,當你但心上當受騙而猶豫不決時,賣菜的攤主就會對你說別但心我不會騙你,我是天天在這賣菜的!他強調這個天天在這裡買菜,你便會放下心來,與之交易,這就是經濟學經常提到的語言重複博弈!

博弈本是賭博與下棋,其結果不是你贏就是我輸!泛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涉及雙方互相損益的行為,現在人們又引申為一切人際關係中各個行為主體相互影響的決策及其均衡。在單獨的一次搏弈中存在較大的機會主義,也就是只要有可能,每個人都傾向於利用自身的優勢為自己追求最大化利益,這就可能給對方帶來損失,而對方也同樣會這么做,於是雙方都要採取措施來防範對方 ,白白增加了很多成本。

而進行重複博弈可以減少欺騙,增加相互間的信任,因為上當受騙的人會進行一報還一報的報復行動,其結果是雙方都沒得到好處,互為損害利益!理信的人們認識到這樣大家都沒好處,於是相互欺騙的行為減少了,誠信就產生了。

(總332期)

奧卡姆剃刀

作者:鄧琮琮

六百多年前,教皇把一個神學領域的異端分子關進監獄,目的是不讓他的思想得到傳播。這個異端分子叫威廉。上帝保佑,威廉居然逃跑了,並投靠了教皇的死敵–德國的路易皇帝。他對路易說:“你用劍來保衛我,我用筆來保衛你。”

威廉寫下的大量著作都影響不大,但一句不見他著作中的格言卻享有盛名。這句格言只有8個字:“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其含義是:只承認一個個確實存在的東西,凡干擾這一具體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的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和廢話,應當依據這一格言一律取消。這一似乎偏激獨斷的思維方式,被稱為”奧卡姆剃刀”。

六百多年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磨礪著這把“剃刀”,使之日見鋒利,終於成為科學思維的出發點之一。凡使用這把“剃刀”的科學家,無不成果輝煌。

(總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