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議論文訓練範文--多角度評新聞(劉備墓)

議論文訓練範文:多角度評新聞(劉備墓)

川渝“劉備墓”之爭

據《重慶晚報》1月27日報導,重慶奉節已於前年試探挖掘劉備墓,當地人大都認為劉備葬在本地。繼河南宣布發現曹操墓後,四川省彭山挑起劉備墓之爭,彭山縣村民們聯名上書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請求對該縣蓮花壩皇墓進行勘測、挖掘,期望能確認該墓為劉備墓。目前,學術界所持普遍觀點是,劉備墓可能在成都,也可能在奉節,彭山的可能性則很小。

■直評  地方政府掘墓上癮

挖墳熙熙皆為利來,掘墓攘攘皆為利往。毋庸諱言,曹魏高陵被高估的經濟價值和被放大的眼球效應已經讓很多地方艷羨不已,恨不能翻箱倒櫃弄出個名人陵墓出來,好讓“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古老邏輯完美收官。

古墓經濟的優勢是明顯的:環保生態,獨家專利,又能賺錢又立了牌坊,還無須招商引資。至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告誡的——“(文保)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為保護對象的財產的所在國卻不具備充足的經濟、科學和技術力”等問題,則顯然不在他們關心的範圍之內。

如果把掘墓比作一個網遊,則很多地方政府已然上了“網癮”,打怪升級的衝動驚人,病得不輕。上下五千年,神州萬千里,帝王將相,文人騷客,正史野史,誌異傳奇,別說挖個古墓,就是挖出侏羅紀公園、哈利路亞山、精衛填的海,也是不無可能的事情。但問題是,就算個個挖得盆滿缽滿,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大家都挖墳掘墓去了,滿世界的珠寶古董又能兌換什麼呢?眼下,地方兩會正如火如荼,這些掘墓遊戲裡趕進度的花活兒,都拿出來討論晾曬了嗎?

■縱論  文物不是用來掙錢的

歷史文化遺存與揚棄常常受著現實社會的選擇性取捨,當數千年前的曹操墓開發鬧出了如此大的動靜,接下來便引來一波劉備墓之爭,這是很符合大眾娛樂心理規律的。只是,它絕不符合學界的嚴謹研究精準考據精神。我們不禁要問,這么多年來,劉備墓的考證為何沉寂,對歷史的研究與文化的傳承是停滯的嗎?同時,歷史文化研究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難道就只有拉動旅遊這唯一的目的嗎?

考古的物化、實利化,帶來的便是科學的庸俗化、學術的娛樂化。當考古意義只剩下了現實功利目的,就如雄鷹翅膀墜上了黃金,想要飛卻怎么也飛不高。當文物的價值只限於旅遊,而不承載文化的傳承,對歷史的“戲說”便會由娛樂界滲透進考古界。傳統意義上的黃卷青燈枯索考據精神沒有了,歷史研究者本該具有的聖徒般的尋道精神淪喪了,陷入了空前的學術浮躁,歷史研究成為搶奪旅遊資源——“天上飛過是誰的心”咱先別管,這地下埋的,一定是劉備的遺骨,這是一定的。新聞里的一句話點了題,“來自四川彭山的新聞,刺痛了重慶奉節人。”為什麼會刺痛,因為這是發財的機會啊,這才是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