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逝世75周年素材:魯迅先生談作文

[導語]今天是魯迅逝世75周年的紀念日,先生的人格、品質無須再做淺顯的讚頌,只以先生作為一位“大文豪”的角度來談談“作文”,同時也搜尋了關於先生的作文素材,以及紀念魯迅先生的學生作文,一作紀念,二作積累。

【小編導語】

以前上學的時候,最喜歡讀魯迅的文章,文風犀利,字字見血,那時候只是覺得解恨。沒想到當年那樣片面的感受,而後凡在遇到的事情中卻層層疊得的涌了出來,頓時就驚覺了。想來這就是書籍的力量、知識的力量。讀書就是這樣,因人、事、物的改變所形成的彼時與此時的感受也會大有不同,而對曾經印象中的文字的理解也會更深刻,更有新意。這些對於寫作來講確是不可多得的靈感。

今天是魯迅逝世75周年的紀念日,先生的人格、品質無須再做淺顯的讚頌,只以先生作為一位“大文豪”的角度來談談“作文”,同時也搜尋了關於先生的作文素材,以及紀念魯迅先生的學生作文,一作紀念,二作積累。

【魯迅先生簡介】

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魯迅先生談作文】

1.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sketch,決不將sketch材料拉成小說。

2.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

3.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

4.不生造除自己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5.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

6.“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絕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髮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

7.我做完之後,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沒有相宜的白話,寧可引用古語,希望總有人會懂,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8.總之是,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髮,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

9.可省的處所,我決不硬添,做不出的時候,我也決不硬做……

10.不過這樣的寫法,有一種困難,就是令人難以放下筆。一氣寫下去,這人物就逐漸活動起來,盡了他的任務。但倘有什麼分心的事情來一打岔,放下許久之後再來寫,性格也許就變了樣,情景也會和先前所豫想的不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