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書中獲得快樂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我的書中既沒有顏如玉,也沒有黃金屋,但是,它令我感受到了如詩如畫的春、如火如荼的夏、碩果纍纍的秋、晶瑩潔白的冬……

我愛讀書,更獲得了一種“如在書中游的真實感。在書的海洋里,我穿越時空隧道,與古人盡情交談;我站在台下,將人物的優缺點觀察的一覽無餘;我行走於天上人間,仿佛無所不能的神仙。

書,我人生親密的伴侶,你給予我太多書是知識的寶藏,給予人類無盡的財富;書是靈魂的鑰匙,打開人類探索的大門。

讀世界經典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我知道了:"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 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鬥,才有出路。書作為一位睿智的嚮導,引導著我怎樣去面對多彩的人生,去挑戰未知的世界。是一本本的好書讓我在曲折的成長路上走得更踏實更快樂。 同時,具有濃厚的讀書興趣、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存,也關係到國運之興衰,而讀書是改善和調整心靈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這往往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不僅有利於提高人們的技能和水平,還能夠淨化人的內心世界,有利於促進人內心的理性和平衡。整個社會的誠信友愛、與人為善的風尚,也都會體現出來。 21世紀的我們要學會讀書,從書中學習自己要用的知識。人再忙,只要有心讀書,時間總是有的。宋代詩人陸游有句:“呼僮不應自升火,待飯未來還讀書。”現代文人梁實秋曾將它寫了貼在牆壁上,鞭策自己不要浪費“待飯未來”的那段時光,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讀書。人們倘若如此自覺,誰又能說自己“沒時間”讀書呢?魯迅說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讀書的,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忙裡偷閒,擠點時間用於讀書充電。無論靜還是擠,讀書的落腳點都是為了用,只有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指導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加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猶太人說“書本是甜的”,國人說:“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什麼時候,讀書的人多了,通情理的人多了,社會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諧了。 共創和諧社會很難,需要我們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共創和諧社會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創和諧社會! 書的理由太多太多,我的生命因你而閃爍。

家長感言

希望他能從書中體到做人的真諦,學會做人,做事,寬容待人,努力做事。

太多,我的生命因你而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