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語文

生活如一張白紙,而作為手上拿著七彩畫筆的我們,就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裝點這張白紙。而這七彩的畫,就是語文。我們可以用如太陽般鮮艷熱情的紅色繪出快樂的喜悅,用溫暖親切的橙色點下心中的感動,用溫馨燦爛的黃色裝點青春的快樂,用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綠色勾勒曠達的胸懷,用深沉的青色擦拭憂鬱的困惑,用清澈透明的藍色描繪淡定的心境,用夢幻般絢爛的紫色渲染浪漫的氣息……這就是語文。她可以使白茫茫的一片揮灑得五彩斑斕。

語文,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藝術,懂得語文的人,將會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家。我喜歡語文,喜歡它的豐富多彩,喜歡它的變幻莫測,喜歡它的神秘誘人。對語文,我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嚮往。

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星期六,星期日,泡上一杯淡茶,坐在椅子上,捧著書,那一篇篇優美的散文,讓我體驗人生哲理,暢遊語文詞海,走向華麗殿堂。伴著清茶,慢慢咀嚼,果然唇齒留芳。

語文是絢麗多彩的畫卷,讓人心馳神往。翻開語文書,我總會被那動人的情節那美麗的詞藻所吸引,一口氣讀完文章後,慢慢品味,發現它是那樣的多姿多彩,變幻無窮,令人神往。

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是我們溝通的橋樑,還為生活增添了許許多多的樂趣。

有誦讀的清晨,有詩意的午後,有故事的夜晚……從最原始的繩結記事,再從甲骨文到秦國統一隸書。直到我們如今的小孩子牙牙學語,有一種稚嫩可愛、爹聲爹氣的“鵝鵝鵝”,再到學校教室里每天都按時傳出的朗朗書聲,還有領導滔滔不絕地會議,教育家們繪聲繪色地演講,話劇演員娓娓道來的講述,這些,都離不開奇妙的語文。

我心中的語文美在於它的語言。晏子使楚時委婉的回絕、針鋒相對的對話、有力而又不冒犯的還擊,使得楚靈王“偷雞不成啄把米”,改變了對晏子的歧視;《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更是智壓江東群儒;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後來,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經過一番考問,平原君勉強同意他一起去。貌不驚人、語不出眾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後,他與同行的19人談論起天下大事,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問和辯才都佩服不已;阿慶嫂以一敵二,緊張地與胡傳魁、刁德一智斗,說話猶如她的茶壺一樣滴水不漏,話裡有話,面對敵人的咄咄逼人,她細心沉著,冷靜地用語言回擊……語言就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我心中的語文美在於它的標點。你可別小看這一個個小小的符號,它們在文與字之間來回穿梭,就有可能使一句話的意思大不相同。唐朝時,一個窮人到他朋友家去玩,這個窮人非常的聰明。又一天,下起了雨,這個朋友想讓他快點回去,不好意思說,於是,寫了一封信,但沒加標點。這個朋友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沒想到,這位聰明的窮人在信中夾了標點,意思全變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一個小小的標點,居然能發生如此大的轉折和改變,真是比魔法還要神奇1

還有一次,我與同學一起寫作業的時候,我問:“還要幾分鐘?”朋友回答:“還要幾分鐘。”一個是問號,一個是句號,文字還是原來的,但是意思就有了微妙的變化。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有趣的語文。標點就是一種靈活的體現。

我心中的語文美在於它的理解。所謂的理解,就是對語言意思的分析,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看法。更有意思的是,語文有趣就在這一點:一字(詞)多義。

中國的文字很奇妙,一個字的意思有很多種,所以經常鬧出笑話來。《穿井得人》的“得”,和《夔有一足》的“足”,這樣的笑話至今還貽笑大方。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操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後來楊修被曹操處死。只因為一個詞語,只因為理解偏差,只因為翻譯歧意,楊修就平白無故地失去了生命。理解就是一種思維的體現。

我心中的語文美在於它的漢字。每每看見一面印滿了方塊字的紙,心中總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親切感。那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可別小看它。每個字都有它獨特的風韻,小小的文字背後透露著深深的內涵,讓人忍不住被它所吸引,為此深深著迷。那讀起來有韻味、朗朗上口的小詩、童謠,就好比聽一支婉轉的音樂,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四個聲調加上輕聲和變調,已是出神入化。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也是最為珍貴的瑰寶,誰能不熱愛它呢?漢字就是一種內涵的表現。

我心中的語文美在於它的創作。你一定有過這樣愉快的經歷:一整個下午都趴在沙發上,頭號蓬亂,臉蛋發紅髮熱,不顧腰酸,眼神貪婪地掃視著,周圍的一切都化為虛無,仿佛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和你愛不釋手的夥伴——手中的書。你屏住呼吸,眼睛睜得像桂圓一樣溜圓,直到書合攏時,才重重的舒了一口氣,然後一下子癱軟,但是腦子裡還在回味著剛才那場盛大的視覺宴會。

在現在的資訊時代,人們已漸漸與傳統文化疏遠。但是經典是永恆的,那些不朽的美文,如同春朝的花朵,炎熱的勤奮,深秋的落葉,冬日的暖陽,照耀我們的眼眸,吹拂我們的心靈,感懷我們的寂寞,溫暖我們的心靈。可愛的漢字、魔力的標點,構成一句優美的話,組成一段美麗的段落。各種獨特的風格,童真童趣的、富有哲理的、細膩傷感的、婉轉簡約的、清新自然的、積極向上的、熱情高亢的……多姿多彩的它們,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

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找個山隱居起來,每天過著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日子,飲酒作詩,好不悠哉。寫作其實也是一種觸摸美麗的體驗,看著一個個漢字被輸出,又活潑地組合在一塊兒,奏響出和諧的樂章。捏得發熱的筆,被汗水浸濕的紙,還有酸痛的手,心中卻是無比地擁有成就感。對著陽光反覆翻看幾張紙,這絕對是一種快樂享受。當我看見老師在課堂上對於課文的一個段落、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語一個字,做出了深層次的判斷,同學們也咬文嚼字,透過一排簡簡單單的文字看出久遠的心情和思想,揣摩作者當時細微的心思,感覺寫作真的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寫作是一種表達的體現。

我心中的語文美在於它的魅力。出神入化的思維,變化莫測的標點,奇妙多姿的漢字,再加上巧妙的組合,無不讓人著迷。當你看到一段描寫大海的段落時,那波光粼粼的海面,展翅翱翔的海鷗,蔚藍色的天空與大海的盡頭相連,金色的沙灘在太陽的照耀下燦爛生輝,一切都仿佛是身臨其境;當你看到一段描寫運動會的片段時,解說員激動得聲音、熱情地吶喊、拉拉隊的歡呼就像是在耳畔縈繞迴響,運動員們活躍的身影栩栩如生地展示在眼前;當你看到一段描寫人物的作文或描寫事情的文章時,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好像就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心理活動、神態動作更是精彩紛呈……

語言的魅力無處不在。當過北宋兩朝丞相的呂蒙正,小時候家裡生活困難得厲害,少年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大了以後,家裡也沒什麼起色,還是窮得叮噹響。這一年,到了過年的時候,家中空無一物,悲傷之餘,他別出心裁地創作了一副由數字組成的對聯,這副奇怪的春聯在家門口貼出來以後,不大工夫,就圍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大伙兒莫名其妙,猜不出對聯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都站在那兒瞎嘀咕……這是一副漏字聯。漏字聯是對聯的一種特殊創造方法。作者選用人們的通常用語,有意漏掉一兩個字,讓讀者去猜想,這也是一種謎語聯。上聯“二三四五”缺什麼?缺一;下聯“六七八九”,少什麼?少十。簡而言之,是缺一少十。一與衣,十與食諧音,其意就是“缺衣少食”。而橫批是“南北”,不正是“沒有東西”嗎?它表達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沒有東西”,充分表達了作者當時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諷刺。當讀者猜透了作者的用意之後,頓感作者構思之奇妙,可謂神來之筆矣!呂蒙正巧妙地運用對聯謎,訴說了自己生活的困苦。短短一副對聯,說盡世態炎涼,語文真是奇妙。

當年毛主席在閱讀書籍時,總是喜歡拿著鉛筆盒毛筆圈圈點點、勾勾畫畫,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時候批註的字數還高於原文。這是因為語文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

魅力更體現在成語、名言佳句、文言文等方面。他們是古人智慧結晶的濃縮。一個成語,背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句名言佳句。背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一段文言文,也有他的典故和出處。它們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字展現得淋漓盡致。魅力是一種吸引力的體現。

隨手拿到的宣傳單,大街上的廣告牌,隨處可見的標語,以及衣服上的標籤、藥物的說明書,處處都有語文的存在。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又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心中的語文,既有變化莫測的標點、又有風韻獨樹一幟的語言,經過巧奪天工的結合,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奇蹟。語文集齊悠久的歷史、智慧的思辨、靈活的運用、清晰的思維、滲水的內涵、吸引人的魅力於一身的藝術,誰能不愛呢?只有真正懂得它、熱愛它的人,才能撩開它神秘的面紗,感受到它無窮的魅力,繼續發揚傳承它。

我愛語文!

六年級:張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