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1)

國慶小長假期間,我又翻出那本陪伴了我國小時光的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便是她。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的一生,他在19個月時,一場恐怖的疾病有如死神的召喚,導致了她失明、失聰。由於病魔的侵擾,海倫·凱勒變得脾氣暴躁,直到她七歲那年,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莎莉文老師不嫌棄海倫·凱勒任性的性格,教她識字、學習。後來,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並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其他失去光明的孩子,用一生致力於幫助盲童。然而,我們作為健全人,卻不能像海倫·凱勒一樣,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勇敢地、堅強地、樂觀地、去面對困難,去克服挫折。雖然生活中有許多的無奈,可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我們何不像海倫·凱勒一樣去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生活,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自己的生活,由我們自己主宰!

可很多人認為,自己不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偉大,那么我們也可以試著像莎莉文老師一樣去幫助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許多孩子沒有像海倫·凱勒那樣悲慘的生活,沒有失明、失聰,卻連疊個被子,鋪個床都做不了。雷鋒也說過:“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那么,如果你是一個健康人,你是否為家裡,為社會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呢?

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雙手的女孩——李智華,在一場演唱會上,她是以一個講師的身份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李智華來自內蒙古的一個偏遠的農村,她的母親患有精神病,在她十個月大時,因為照明用的油燈引發的大火使她失去了雙手,但她沒有順從命運的安排,與命運作抗爭。她經常悄悄地跟著哥哥姐姐去學校里,偷聽老師上課,久而久之,她漸漸地在哥哥的幫助下學會用腳趾夾著鉛筆寫字。後來她用雙腳做到了常人都能做的事,一雙腳比手還靈活。她用生命詮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在演講會上,她還用雙腳為全場觀眾寫下了一幅毛筆字:“行勝於言”。這正是激勵我們言必求實,以行證言。

讓我們相信,意志力也能令人創造奇蹟;讓我們相信,命運在自己手中!

六年級:賴振華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2)

“21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海倫凱勒,一個是拿破崙,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試圖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展開了無限遐想…

海倫凱勒是一個頑強的人,在她出生19個月之後失去了視覺和聽覺,面對著這個五官三廢的孩子,他的父母沒有因此而絕望,幫她找到了盲啞教師安妮?莎莉文來教他識字,自從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幫助了小海倫面對生活的勇氣,敢於和命運抗爭,小海倫開始拚命的學習摸讀盲文,她是那樣的如饑似渴,如同一塊乾燥的海綿拚命的呼吸著知識的甘霖,以至於小小的手指也磨出了血,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竟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這可能是在常人也無法完成的困難,可以說沒有莎莉文,就沒有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在她的著作中寫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我最敬愛的莎莉文老師,我要把她的容貌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他奉獻了朋友。第二天,我要黎明起身,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我看到了人與自然,第三天,第三天要去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在日常中度過。

莎莉文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才有了今天的海倫凱勒!如果我們對每一件事都是100度的熱情,那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色彩!

六年級:童年交響曲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3)

我們都是身體健康,沒有缺陷的人。但有一個人,她聽不見任何聲音,也看不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卻也勇敢地活了下來,她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的兩耳失聰,雙目失明,卻在莎莉文老師的教導下,奇蹟般地學會了說話、識字,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還有了巨大的成就。在莎莉文老師還未來之前,我覺得海倫就像個迷失的小女孩,找不到回家的路。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就像指南針,為海倫指引方向。莎莉文老師經過循循善誘,讓海倫學會了說話,老師就像海倫的眼睛,讓海倫了解了整個世界。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被深深地震撼了。海倫聽不見也看不不到,卻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取得了如此成就。我要學習海倫不放棄的精神。在海倫剛剛受教育時,由於理解不到事物或詞語的意思,而對莎莉文老師,對自己亂發脾氣,由於理解不到抽象的”水“字時,把玩具娃娃摔壞。如果海倫因此而自暴自棄,放棄學習,又哪來今天的成就呢?海倫遇到困難並沒有放棄,而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導下,把心平靜下來,努力去理解,經過海倫這樣長期勤奮的學習知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再想想我自己,有時候一遇到困難就想輕言放棄,這樣考試怎么拿高分,,怎么考到一所好的中學?我要學習海倫不放棄的精神。莎莉文老師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在培育一粒小小的種子,現在種子發芽開花了,開出了美麗的花朵;莎莉文來時就像黑暗中的燈塔,為海倫帶來了希望,讓海倫有了對明天的憧憬;莎莉文老師就像指南針,為海倫指引方向,讓海倫的內心不再害怕。

海倫給殘疾人與正常人帶來了感動、鼓勵,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如果海倫能看見任何一切,也許,她最想看到的是莎莉文老師,看看像父母一樣一樣教導她的老師。只有經歷風雨的花朵才會美麗。

六年級:劉曦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4)

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海倫.凱勒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從中受益匪淺。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因不幸患病而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在家庭教師莎莉文的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弗大學,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又被評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她的精神和意志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崇敬,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代表作,作者以一個身殘志堅的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康的人們應該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篇章。在文中,海倫.凱勒希望在這遐想的三天時間裡,能看見自己的老師、朋友,能去參觀自然史和藝術博物館,能看看紐約城和日常世界,最後還要看一場戲劇。三天的活動,即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類創造的高度讚美。她以自己的痛苦經歷和美好渴望,勸誡世人要珍惜光明。

人生是一條灣灣的河流,有急流,有險灘,不可能都一帆風順的。而面對挫折與失敗,海倫.凱勒選擇堅持,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世界上最精緻的瓷器都是經過多少次熊熊烈火的鍛造。那些一帆風順的人是不可能品嘗出苦難的艱辛,更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命運往往總在最艱苦的逆境之後出現轉機當我們也面對失敗時,要向海倫.凱勒那樣,堅持到底。

海倫.凱勒憑藉捉自己頑強的毅力,鑄就了她堅韌不拔的性格。在每一個人的人生詞典上難免會出現“失敗”一詞,但是翻過了這一頁便是成功。

苦難是人生最後的試金石,希望往往就藏在絕望的背後,讓我們鼓滿信心的風帆駛向成功彼岸,擁有不朽的人生和精彩的生命。

六年級:裴夢玥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5)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愛不釋手。只見作者在書上寫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要好好珍惜,做有意義的事情,讓家人和自己開心。我很好奇:這本書究竟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開始在書中尋找答案。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名叫海倫·凱勒的姑娘,在2歲時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生活十分痛苦。但是她沒有被身體的缺陷擊敗,她以超人的毅力,經過安妮?莎利文老師及其他老師的悉心教導,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學習的無窮樂趣。她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學習,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老師們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終進入了哈佛大學,寫下了名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後寫出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夢想——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大自然的無窮樂趣和人們之間的友誼。

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盲人,海倫?凱勒一生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剩下的87年裡是沒有歡聲笑語和多姿多彩的孤獨歲月,她雖然雙目失明,但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成為了婦孺皆知的女作家,不僅如此,她寫下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鼓勵著所有的殘疾人士。書里的那一句句生動優美的句子將當代的景物,環境體現得淋漓盡致,令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她幾乎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更勝一籌!

海倫?凱勒還說過:“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裡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她之所以能說出這一番話是因為:她擁有著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這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保持開心積極的狀態,不要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苦悶糾結,要往好的方面想。

海倫?凱勒在書里寫到:假如能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希望長久的看著自己的老師,然後再去看朋友、家人;第二天,我將懷著敬畏之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看看人類的進步;第三天,我將去看看這整座城市,看看過去,再看看現在。這也是海倫?凱勒有視覺的最後一天,也是全書的結尾。

海倫?凱勒所經歷了這些痛苦,然而今天的我們又是多么的幸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擁有健康的身體,要什麼有什麼……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么從現在開始,我們為什麼不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六年級:雨馨月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6)

“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

20世紀,美國誕生了一位頑強的生命個體——海倫·凱勒。一位度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歷經歲月滄桑,依舊笑容綻放;飽經病痛折磨,仍然樂觀開朗。她平凡落地的那一瞬間,便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人生——一歲時,正當所有同齡孩子在母親懷抱中奶聲啼哭中,她卻學會了微微顫顫地行走;十八個月後,由於一場重病,將海倫·凱勒封鎖在盲,聾,啞三重奏的幽暗空間裡,當時的她並非自暴自棄,反而用甜美的笑容去告訴人們:我要笑著面對一切困難,不需要任何人的一絲憐憫!此後,她不分晝夜的摸盲文,像一塊乾燥的海綿,貪婪的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珍惜一分一秒,合理利用著屬於自己的時光。而我們呢?

海倫·凱勒是一位不屈不撓的主義者,在艱難,漫長的一段學語生活中,她的自身帶給了她數不勝數的苦,痛……苦難對於天才來說是一塊墊腳石,相信自己悲痛的命運則是一條無法彌補的萬丈深淵。海倫凱勒從不怕命運的不公,她心中一直堅信: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自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她向命運發起挑戰書,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不屈不撓的奮鬥力,戰勝了“它”,並劈開層層雲霧,找到了心中的太陽,將光輝,將溫暖灑落人間,而我們呢?

如果你問我,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做些什麼呢?可是你未曾想過,三天后仍舊要面對黑暗,依舊被“困難”封鎖,你的心會不會裂碎?即使有三天的光明,你又怎么會來得及目睹太陽升,月亮落?怎么來得及報答父母,朋友?

而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生活了87個春秋,將“黑”培植為一朵五彩的玫瑰,用七絢的心靈去勾勒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美。

身處低處,自然引川入海;志在高遠,方能舉重若輕。拿得起,放得下,人生的舞台才會更大,豁達的性格,無私的品質,堅強的意志,才是人生的最好展示。

六年級:范靜嫻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7)

父母,老師,經常教導我們:眼睛是心靈之窗,我們應該保護好我們的雙眼,不要讓它受到任何傷害。如果看看不見了,那么你心靈之窗就永遠的關上了。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作者就告訴我們要愛惜雙眼,珍惜時間,可是你知道嗎?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又聾又瞎的殘疾人,她的名字叫海倫·凱勒。

海倫把自己對光明的渴望和對生活的嚮往都寫在了這本書中,使我深受感動,受益匪淺。

文中說過:“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充滿熱情......”回首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時間,就像長江,黃河的水一樣滔滔不絕,但是我們的一生又能有多少時間呢?如果我們的歲月是無限的,那么每天還會過的那么充實,那么有意義嗎?反正歲月是無限的,很多事情今天做不完明天還可以繼續做,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的歲月真的是無限的嗎?不,不是!時間就像一條載著寶藏的大船,只有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才你得到無盡的寶藏。我多么想對你些浪費時間的人說:“覺悟吧!盲目沉淪於所謂歡樂的人們!”

還有一句話使我回味無窮,“那些耳聰目明卻從來不好好地去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人們視而不見,聰耳不聞,我任何鑑賞之心。事情往往是這樣,一但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沒錯,我只有失去了某個東西才會留戀它,就像你失去了光明,你才會知道你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有多美麗,可是在你擁有視力的時候卻對這一切都是那么的淡漠,這一切在你的眼中都是那么的平庸。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視力這種天賦不過增添一點方便罷了,並沒有賜予他們的生活更多意義。

篇末,作者還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

六年級:慕容雲嫣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8)

當我打開這本書時,不由得流下了淚。也不知道這本書有多大的魅力,能吸引這么多人去讀,能使這么多人流下眼淚。沒錯,這就是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在19個月的時候便失去了視覺和聽覺,與這個世界沒有了溝通和聯繫。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海倫·凱勒一接觸知識就知道只有知識才能為自己鋪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便努力的開始了學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倫·凱勒多年後竟畢業於哈佛大學,還建起一家家慈善機構,造福於殘疾人。

看看海倫,再看看我們自己,面對生活,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擁有幸福的生活,奢華的環境,還有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獨一無二的愛,不知道痛苦的我們就如同存活在美麗草原上的羊兒,望著天邊那潔白無瑕的雲朵,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但是試想一下,海倫·凱勒在那無聲、無光的世界裡,是多么的無助啊!可她卻堅持了下來,還創就了那么一番大事業,海倫·凱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時時刻刻告訴我們要珍惜生活的榜樣。

對於每一個人,生活都很簡單,就像海倫·凱勒一樣勇敢地面對,她就是悲慘命運、無助生活的戰勝者。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學會勇敢,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學會微笑的迎接每一個日出!

六年級:畢榮嵐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她一兩歲時因得了病而變成了一個既聽不見也看不見的殘疾人。可是,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反而以自身頑強的精神努力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看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要知道,對於一個聾盲兒童來說,既聽不見美妙的歌曲,也看不見人間的喜怒哀樂,看不見這充滿五顏六色的世界,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而她卻以堅持不懈、頑強不屈的精神以及加倍的努力克服了先天的不足。再來看看我,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畏懼了、退縮了。

一次,媽媽幫我買了一盒多米諾骨牌,這種小方塊牌可以一塊一塊地向前擺,很好玩,但是只要一不留神碰到一塊方塊,不管你之前擺了多久,都會全部倒完。我一塊一塊地把方塊向前擺,小心翼翼地扶穩每一塊方塊。不一會兒,擺了一條五米多的“多米諾骨牌小道”。我又接著擺,剛放下一塊,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一塊又一塊的方塊在一秒內全倒了。我氣得頭快冒煙了﹕“我擺了那么久,怎么能因為那一塊就全軍覆沒了呢?我才不要拼這玩意,成果全沒了,全沒了!”我氣呼呼地站起來朝多米諾骨牌踢了一腳,等心情平靜了,就把多米諾骨牌裝進了盒子裡,扔在一個角落,重此再也沒打開過這個盒子。

但看了海倫?凱勒的故事後,我慚愧不已,海倫?凱勒雖然殘疾,但人家還是那么地堅強執著。人家都如此,那我還有什麼資格,有什麼理由不堅持,更何況連多米諾骨牌這種小事都堅持不了。我耳根紅完了,發下誓﹕我一定要向海倫?凱勒一樣,在困難前堅強不息地去拼搏!堅持不懈這點已在我的腦海里深刻,不論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都會像海倫?凱勒一樣,永不放棄!

想到這裡,我不由自主地走到那個角落,打開那個許久未打開過的盒子,拿出多米諾骨牌……

六年級:湘信媛份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10)

今天,我懷著敬佩的心態,認真的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後,我的感受頗為深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講的是: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並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週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凱勒曾想有三天光明,也想好好分配,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讀到這,我的心靈深深的震撼了,一位又盲又聾的人完成了學業,而且還比一般人要厲害,而我們現在的人這么好的條件給我們讀書,卻不認真讀,這真讓人感到惋惜啊!所有大家以後不能再浪費時間,認真讀書完成學業。

六年級:徐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