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永不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小草因為永不放棄,才從星星點點的渺小,匯成一片綠意大地;小樹苗因為永不放棄,才從風吹雨打的逆境中,長成參天大樹;瀑布因為永不放棄,才從滔滔不絕的流水,聚集成海洋。魯濱遜正是因為永不放棄,才從逆境中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難,最終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這本書故事情節蜿蜒曲折,極其細膩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主要講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因為遇到風浪,流落在一個孤島上。他利用自己原來學到的知識以及船上的物資,在荒島製作簡單的用具,種植物,馴養野生動物,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並且救了一個土人作為助手,名為星期五。後來還解決了一個船隊的矛盾,為了感激他,把他送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魯賓遜並沒有驚慌失措,反而鎮定自若,不慌不忙地應對一切困難。在這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魯濱遜樂觀向上的生活在這裡,不奢望有船從這裡路過救他出去,知足安命,並沒有因為這裡的困苦而自暴自棄,而是利用有利的條件來建房定居、養牧種植,並且救了一個土人,來教化他,使他學會了說話,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這些足以說明了魯濱遜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的精神。

我們不妨來想想我們自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小在蜜罐子裡長大。如果遇到像魯濱遜遇到的困難那樣,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魯賓遜那樣的永不放棄呢?答案顯而易見,我們可以從現在做起,學習魯濱遜永不放棄的精神,不要一昧的只依靠父母,要獨立自主,長大後才能為父母撐起一片天空,為社會做出卓越的貢獻。

試想:當我們陷入絕境的時候,也許會希冀著,有人會來解救。但是,當沒有人來解救的時候,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是繼續等待,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然而生命的軌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靠他人不如靠自己。我們要永不放棄,在逆境中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