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靈魂的熱愛

在這個世界上,有生命現象的東西隨處可以看見,樹木花草,飛禽走獸等等,它們都屬於生命現象的種類。然而,有生命現象卻未必有靈魂即精神的存在一說,至少生命科學至今還沒有確切地證據來此作出正確而又正面的報導,所以,說到生命與靈魂同時在地球上存在的只有人類。

提到人類,就促使我想起莎士比亞讚美人類的頌歌: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華。是的,天地萬物因為有人這種生命現象的存在而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富有氣息,最重要的是通過他來創造和管理這個世界,使得這個世界變得美好而有秩序。所以,人這種生命是最值得去觀賞的風景,而風景最美的去處不是生命的本身,乃是生命的靈魂。因為靈魂就是天地間的萬物,一切精華都來自它的匯集與釋放。打個比喻來說,它就是深廣無邊的海洋,在其底下蘊藏著無盡的資源和寶藏。當然,並非在每一片海洋底下都是這樣,有的海洋徒有其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貢獻出來,這就象有的生命現象一樣,只是一個活物而已,他決不會通過靈魂的思考給同類帶來什麼好處或者益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命幾乎是相似的,都要吃飯和睡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吉祥如意,滋潤圓滿,能詩意地棲居,正可謂人心所向,思想所趨。所不同的是靈魂,可以這樣說,靈魂是決定生命與生命不同的關鍵,是決定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精神,就是思想的產品。精神越充沛,其生命底蘊里越是清泉自溢,培育出來的花朵也越是燦爛美麗,芬芳如蘭。長在空谷的蘭草花卉,開在冰山的玉肌雪蓮為什麼不同凡響,原因就是吸取了天地之精華,自然釋放的清香也就綿長久遠。人也是這樣,有精神品質保證的生命自然靈魂里有小溪潺潺,春意盎然。

換句話說,決定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不是生命表面,而是隱藏在生命背後的靈魂。靈魂的開合與培植是否富饒或者貧瘠,直接影響生命、生活乃至社會和歷史的變遷與發展。莎士比亞對人類的讚美就是站在這樣的高度來認識的,他讚美的是人的精神實質即靈魂所創造出的文化、社會、歷史還有科學,決非衝著生命現象而去。如果單單停留在生命的表面,那么,莎翁自然不會被歷史,被靈魂所認可。靈魂的高貴勝過膚淺的生命,它才是真正生命的主宰。一切的精神產品都出自於它的底下,包括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或者相反都靠它來決定。

好的善的靈魂,他的生命一定光彩照人,因為他釋放出來的無論是什麼都給同類以精神鼓舞,反之,惡的與偽的不僅讓同類得不到一點益處,而且會讓其蒙羞,嚴重的導致生靈塗炭,社會與歷史的倒退。我知道,生命與靈魂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就象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不能一概而論是一樣的道理。有的生命給人的印象不是那么精神,然而,他的靈魂卻充滿了魅力,與他們相處,才知道什麼叫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的生命貌似潘安,靈魂卻愚如阿斗,聽其言,察其色,簡直讓人無法忍受,大跌眼鏡。

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的就是擁有這樣生命的人!翻開歷史的一頁,仔細閱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生命與靈魂就昭然若揭,生命與靈魂同行的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