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盲作文

冬日的一個早晨,北風呼嘯。人們各自都把手放在衣兜里,脖子縮在衣領里,有的脖子上還圍著一條又長又厚的圍巾。他們都恨不得能迅速回家,享受家的溫暖。

在一個車站邊,有一個二三十歲的婦女抱著一個孩子,在掛著“母子上車處”的地方等車。懷裡的孩子冷得發抖,一個勁兒直往母親的懷裡鑽。婦女看看懷裡的孩子,又看了看“母子上車處”的牌子,皺著眉頭,只看見“母子上車處”站滿了人。而且還有幾個青年和母子爭位置。哎,這么多人,能擠上車嗎?

排在第一個的青年把雙手揣在衣兜里。他穿著華麗的衣服,帶著一頂又厚又美麗的帽子,可能是一個公司的老闆吧。見他一副悠哉的樣子,可能以為自己是一個大老闆,在這裡等車是理所當然的吧!排在第二個的個子高高的,站得直直的,看上去像一個軍人。他微閉著眼,大概心裡還在不停的念:不關我的事,我什麼都看不見......他可真是掩耳盜鈴。他身後是一個大約四十歲的男子,個子矮矮的,也閉著眼睛。可能和前面的青年想的一樣吧。站在“母子候車處”通道上的第四個是箇中年人。他戴著口罩,他看上去什麼也不想說的樣子。

婦女心想:虧他們連掩耳盜鈴的招數也想得出來!居然和婦女爭位置,真沒出息!不行我得說服他們,為母子讓道!讓出文明的通道。

婦女走上前,很有禮貌地問第一個男士:“先生,這牌子上寫的是什麼呀?我不識字,你能幫我念念嗎?”男子無奈回答說:“母——子——上車——處——。”

“什麼意思呢?”婦女繼續追問。

“這都不知道!”那個帶口罩的男子搶著說:“就是母子上車的地方!”

“既然是母子上車的地方,你們排在這乾什麼?”婦女問。

“哼!你管得著嗎?我們樂意!”大老闆模樣的人說。

“人人都像你們這樣,不遵守公德,我們整個國家.社會還不亂了套嗎?”婦女接著說。

中間軍人模樣的人,聽了婦女的話,臉紅了。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你說得很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守序,我們的國家才會秩序井然,我馬上為母子讓道。”於是他轉身離開了“母子上車處”。其餘的人也跟著離開,到其他候車處去了。

婦女看到他們遠去的身影,笑著說:“這些假文盲還真有意思!”

這是寒冬臘月的一天,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路人都匆匆地趕著回家,不想再受寒風的折磨。這會兒,車站裡擠滿了人,幾個人等不及了,走出了車站,也許是另謀車路了。

在車站的不遠處,有一個母子上車處,那兒怎么多了幾個“婦女”呢?仔細一看,原來是剛才的四名男子。被擠在一旁的一位婦女小聲地嘀咕著:“這裡不是母子上車處嗎?怎么來了四名男子?他們是文盲嗎?”

只見站在最前面的那名“婦女”,他頭髮梳的整整齊齊,全身都是名牌衣褲。這名“婦女”時不時地看著頭上寫著“母子上車處”的牌子,心想:在這裡只要裝做不識字的樣子,就沒人會指責我了。於是,他裝作了一副不識字的樣子。

站在第二位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男子,他穿著軍大衣,戴著很厚的帽子,心想:只要我閉著眼睛,別人不就以為我沒看見嗎?想到這裡,他望了望四周,閉上了眼。

第三位是一位穿著羽絨服,戴著眼鏡的中年人,他是一位老幹部吧!剛把公文包夾在衣服里。這名男子想:前面的兩位都能站,我這個老幹部就更有資格了,再說,要怪就得怪前面的人,如果不是他們,我才不來呢!於是,他若無其事地看著遠方。

第四位是一位戴著口罩的青年人,他的身體很結實,也許是想裝成患重病的患者,獲取大家的原諒吧!

“難道他們真的是文盲嗎?”婦女疑惑不解的看著他們。

難道他們真的是文盲嗎?不,不是的,他們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假文盲。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假文盲。樓梯牆壁上,分明寫著“靠右行走”,但是,下課時,走廊上卻擠滿了人;馬路上分明寫著“請不要亂倒垃圾,可馬路邊卻還是堆滿了垃圾;水槽的上邊分明寫著“請節約用水”,但水龍頭卻時常在孤獨地流淚。

我忍不住嘆息:這些人不是文盲,而是心盲!他們何時才能不再是心盲呢?我期待著……

隨著人類對知識的日益重視,社會上的文盲越來越少。可細心的人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總有那么些人,不是文盲卻勝似文盲,他們的眼睛會選擇性地“失明”,對關鍵的標識視而不見,他們的腦子會間歇性地“失靈”,雖然看見了,但總也看不懂。這不,咱們語文課本的漫畫裡,正好有四個這樣的“假文盲”——

畫面上是一個漫天飛雪的冬天,厚厚的白雪鋪滿了大地。公交站台上,下班的人們排成長龍,呼嘯的寒風像刀子般刮過大伙兒的臉,一個個冷得不停地跺腳……這時,隊伍的末尾走出一個大老闆模樣的人來,只見他徑直向“母子上車處”大步走去,接下來,又有三個男人緊隨其後跟了過去。他們走到母子上車的通道口,不由分說地把一對母子擠出了通道。只見那個大老闆穿著厚厚的棉衣,手揣在兜里,眼睛注視著前方,好像根本就沒看見“母子上車處”那幾個醒目的大字;他後面那個身著軍裝的魁梧男人也閉著雙眼,泰然地站著;第三個男人戴著鴨舌帽,看上去文質彬彬,怎料他硬是撇起嘴,看著“母子上車處”毫無反應,仿佛不知道那幾個字是什麼意思;最後一個像是醫生,戴著個大大的口罩,直挺挺地繃著一張臉,完全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而被擠出的是一對怎樣的母子呀:襁褓中的孩子正在吃奶,母親看上去像一位來自農村的婦女,兩母子衣衫單薄,先前早已被凜冽的寒風凍得瑟瑟發抖,這會兒在四個衣冠楚楚的大男人旁邊,更是顯得弱不禁風、孤獨無助……

簡單的畫面,卻深刻地揭示出當前極不文明的社會現象,作者一筆一畫無不入木三分地諷刺和批評著那些假文盲們。是啊,牌子上明明寫著“母子上車處”,牌子下卻站著四個五大三粗的爺們兒,而真正的母子只能默默無聞地靠邊兒站著。多么鮮明的對比呀!我真是為這些“爺們兒”感到恥辱:其實,他們哪裡是眼盲,根本就是心盲;他們才不是文盲,而是不折不扣的道德盲、精神盲、愛心盲!他們忽略了內心深處道德與文明的修養,因而他們喪失了人類最基本的良知。如果當時我在旁邊,我一定會理直氣壯地衝上去干涉他們:“這是母子上車處,母子優先,請你們讓開!”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公民理應懂得各種文明禮儀。如果我們大家都能獻出一點愛心,懂得關心和幫助別人,我堅信:漫畫中的“假文盲”必將失去生存的空間,文明之花一定會開遍每一個角落!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畫,名叫《假文盲》,它讓我感慨萬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感到擔憂。

在人頭攢動的長途汽車站裡,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被迫站在“母子上車處”的牌子後。她頭裹披巾,一雙無助的睛神呆滯地望在正在上車的男人們身上。瘦小的母親抱著一兩歲的小男孩,不知世事的小男孩安靜地躺在母親懷裡。

“母子上車處”的牌子下,幾個男人正在上車,他們面無表情,好像根本沒有看見那五個大字似的,依著自己肥胖的身軀把本應該享受此權利的母子倆擠到了外面,瘦小的母親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侵犯權利。

這四個男人都穿著棉襖,一副紳士像,眼睛微閉,手放在衣袋裡,好大的架子。第一個人頭髮凌亂,穿著閃亮的皮鞋,第四個人戴著口罩,心中惶恐不安。

這個四個人中還有知識分子和企業家,他們難道不認識“母子上車處”幾個大字嗎?他們是假文盲。但是他們是個“盲”——心理上、道德上的“盲”,道德上是有誤區的。他們缺乏最基本的素質。

在公共場所中,時常可以見到“老幼孕殘優先”的牌子,這是關心,同情弱者的具體表現,但是,社會上的假文盲卻昧著道德,藉此捷徑投機取巧,以圖方便,甚至侵犯了本應該享受福利的人。

這四個男人只能算一部分假文盲,他們貌似地位顯赫,知識淵博,但其內心是異常醜陋的。

生活中假文盲大有人在。在豎著“請勿踐踏草坪”的牌子的草坪上,留下了假文盲的腳印;在寫有“請勿吸菸”的公共場裡,留下了假文盲呼出的尼古丁、煙焦油等毒物;不遠處就是果皮箱,可假文盲卻亂丟亂扔。

讓我們一起行動吧,做一人德才兼備的人,不能做一人假文盲,做一個實實在在、心裡美的人,不做一個只講體面而內心醜陋的人。

劉立宇,焦化國小六年級學生。我的人生格言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

前幾天,我看了畢君武先生畫的一幅漫畫“假文盲”。畫面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在一個停車處豎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母子上車處”五個醒目的大字。可站在牌子下的卻是四個大男人,而真正的母子,一位衣著單薄,懷抱小孩的婦女卻被擠於一邊。這幾個男的怎么這樣,難道他們是文盲嗎?

仔細觀察,我發現站在第一位的是個大腹便便的國家幹部,他穿著厚厚的棉襖;第二位頭戴軍帽,穿著軍大衣,顯然是一位軍人;第三位戴著眼鏡,穿著厚衣服,看似很斯文,一副學者的模樣;還有一個戴口罩的男子,可能是醫生。在牌子的另一邊站著的是一位懷抱小孩的婦女。

看完了這幅漫畫,我心中的怒火不禁油然而生:這些幹部、軍人、學者和醫生都是一些身強力壯的男士,他們當中也沒有一個人抱著小孩,但他們卻心安理得地站在原該那對母子站的地方。難道他們不識字嗎?難道他們沒有看見那塊牌子上的提示語嗎?難道他們沒有看見那位抱著小孩的婦女嗎?不,我相信他們肯定識字,肯定也看見了牌子上的提示語,看見了那抱著孩子的婦女,但他們還是裝作“假文盲”。再說難道他們沒有同情心嗎?難道他們忍心看一位衣著單薄的婦女抱著孩子在凜冽的寒風中站著嗎?他們一個個簡直不知羞恥。

由此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假文盲”現象。我曾經親眼目睹過這樣的事。草坪上,明明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請勿踩踏花草”。可是有一對夫妻卻視而不見,為了抄近路踩著花草到達對面,倒是他們的兒子卻繞過草坪走了過去。那個男的竟然對女的說:“你不笨,我不笨,為什麼生的兒子這么笨。”他還有臉說他們的兒子笨,他們的兒子根本就不像他們那樣不遵守規則。

還有超市里,一群人排隊買東西,旁邊一塊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寫著“請不要插隊”。但是有一個男的卻不管不顧地插在了排了好長時間隊的一個女孩的前面,還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那個膽小的女孩只能無奈地後退了一步。

我想把這些現象都畫成畫,讓這些不是文盲的“假文盲”們好好看看自己無視公德的醜惡嘴臉。我真誠的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做“假文盲”,希望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創一個和諧、文明、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