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爐餅

草爐餅是我家鄉鹽城上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美食,所有人都愛吃。

草爐餅和一般的燒餅做法可不一樣!烤草爐餅的爐子是草爐餅的爐子,是用大口的砂缸,墊空橫擱,將砂缸的底敲掉,作為爐門,將缸口凝合在牆壁上,周圍用泥沙固定。缸內的四周,全是貼餅的地方了。燒爐的柴草,必需全部採用野生的小蘆葦才能考個好味道。不能用煤、炭等來烤。

製作“草爐餅”是一項非常忙碌、辛苦的工作。面要頭一天下午發酵,發酵的時候,水溫最為關鍵,必須要在六七十度的水溫,才行。水溫低了餅會發硬,不往爐壁上粘,做出來的餅口感會不綿。水溫高了也不行,做出來的餅會有膩味。每次製作,先 負責燒柴的人要用草將爐膛燒紅,烈火熊熊,炎熱逼人。眼看爐膛溫度已高,便用火叉拔灰,壓住火苗。這時,“貼餅師傅”便加快節奏,迅速地抓起餅坯,兩隻手左右開弓,一手拿著兩隻餅坯,從爐膛的左右兩側,一直貼到頂端。轉眼之間,爐膛貼滿餅坯。然後再用火叉,拔開草灰,頓時火焰騰起,溫度陡升。不消片刻,餅坯漸漸鼓起,餅面開始焦黃。像小寶寶,嘟著嘴生氣的樣子。芝麻香味,撲鼻而來。於是再用火叉拔灰,壓住火頭。師傅一手持鏟,一手執網,將滿爐燒餅鏟進網內。草爐餅像魚一樣,被撈入網內。這時,乘熱食來,既香且脆,又甜又酥,確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大眾食品。

我和媽媽來到一個專門做草爐餅的地方。嗬!人可真多!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空位坐下來。等了半天,終於等到了,我急忙拿起一個,啊嗚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燙!(由於我吃的太急!燙得我舌頭我快要燙掉了。)我又三下五口乾掉了一個。我吃完了還不滿足,又吃了一塊。才滿足離開。

做餅師傅雖然很辛苦,很忙碌。但也獲得了回報。這就叫先苦後甜。我們也要先苦後甜,只有嘗過了苦才會珍惜甜。(我:對了!忘了還有一件事沒說。觀眾:什麼事?我:草爐餅也叫黃燒餅喔!觀眾:切!黃臉婆!我:是黃燒餅!觀眾:黃臉婆!我:是黃燒餅!!觀眾:黃臉婆!我:是黃燒餅!……此後省略n次)

六年級: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