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大鈔和天才

老師手裡,有一張百元大鈔。它是討人喜愛的,嶄新的。老師說:“我要把這張錢送給……”,話還沒說完,前排的同學一把搶過鈔票。顯然,它的關注率很高。

但它來到大街上……

這下,“路人”(同學)們就猶豫了。有的說:“不撿,怕它是假幣”,有的說:“撿,反正有用”,還有幾個,老師稍稍一說,要不是改變主意,要不就是猶豫了。

假如它繼續“走”到垃圾桶上,還變得皺成一團,表面全是污點……

有的說:“那么髒,不要。”“是皺成一團的,肯定是人為的,就是假幣啦!”又有人說:“那么大的面額,那么有用,不撿白不撿!”;老師如法炮製地“戲弄”了幾位同學。

我們看了“鈔票歷險記”之後,老師問:“鈔票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立馬有幾位同學回答:“鈔票的外貌變了!”“價值沒變!”“不,它的位置也變了!”老師說:“還有一個‘變’沒回答出來——人們對它的態度!”這時,我一分神,想起來一篇有關天才的作文。回過神來,一想:可以用天才來代表百元大鈔啊!

我們一定會看得起坐在辦公室里辦公的闊氣大老闆。它是個天才,就像嶄新的100元。

相比之下,我們會看小商場售貨員。但他們也是天才,但比老闆的生活踐艱苦。

至於那些長年累月,頂著烈日暴雨去服務大眾的建築師。就更令人看不起,就像那張看似廢紙的鈔票。但他照樣是個天才。

不管條件多么懸殊,天才照樣是天才。

六年級:周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