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之《西遊記》六年級優秀作文600字10篇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將其中的各個角色都活靈活現、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中驚嘆不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之《西遊記》六年級優秀作文600字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一

暑假中,語文老師許老師要求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於是我讀了《西遊記》,這本書的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是中國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時期完成的,距今已四百多年了。故事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描寫了各種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表達了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的美好願望。在《西遊記》中,主要人物性格有: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

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

豬八戒:八戒好吃懶做,性格溫和,憨厚單純有時也很英勇;經常被妖怪迷惑,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樸實,老實忠誠,默默無聞。但同時又過於老實,缺乏主見。

以上這些角色,我們班也有,如某某誰、某某誰和某某誰等就像“孫悟空”;如某某誰、某某誰和某某誰等就像“豬八戒”;如某某誰、某某誰和某某誰等就像“沙和尚”;咱們的馮老師、許老師、任老師、何老師、王老師等等,他們舉止文雅、性情和善,知識淵博,就像《西遊記》中的“唐僧”,不是嗎?喔,我就是那“白龍馬”,呵呵。

我相信,在老師們的幫助、關心和指導下,咱們會努力地學習,克服重重困難,也能取得真經,修練成為國家棟樑之才。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二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唐僧師徒奉唐王李世民指令,跋山涉水,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後取得真經,終成正果的故事。

讀完以後,我的感觸很多,幻想藝術在這本神魔小說中很好地體現了。在《西遊記》中,到處都是天馬行空的幻想: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魏徵夢斬黑龍……在佩服吳承恩幻想能力的同時,我不由得展開了思索:幻想與現實應該是有關聯的,吳承恩為何會如此幻想,如此塑造各種人物形象及性格呢?通過這些幻想他想表達什麼呢?

我查找了關於吳承恩的資料,了解了當時的背景。吳承恩生活在明末嘉靖年間,當時廠衛橫行,民不聊生,他幻想有一位嫉惡如仇追求自由平等的人能站出來反抗當朝社會,所以作者塑造了這樣的悟空形象。而《西遊記》中幾乎沒有一個好道士的現象,也是由於當時社會崇尚道教,道士擅權,成為當時社會上無惡不作的特權階層,所以作者才幻想出各種妖道形象,如:車遲國三道亂政、比丘國妖道食嬰等。作者在幻想藝術中巧妙植入社會現實,暗中表達了自己心中的不滿之情,批判了道士“干擾時事,牽引群邪”的現象。在唐僧師徒到達西天並準備取回直經之時,阿難、枷葉二佛卻向身無分文的師徒索要賄賂,最後唐僧無奈地把唐王所贈的紫金缽給他們才拿到有字真經。作者幻想出這件荒唐無比的事,反映了當時政府貪污腐敗,充滿銅臭味。如此暗示社會的例子,在《西遊記》中不勝枚舉。

我沒有想到,《西遊記》中的幻想藝術竟能讓我體味表現手法,發現那么多表達目的,看來,不可小看幻想藝術啊!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三

《西遊記》,一部科幻巨著,四個人,一場戲,四種人生。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人是那似乎只會牽馬、挑行李,做個背景或路人甲的沙悟淨。孫悟空太鬧騰,少了他卻又太悶,像童年時代的我們,闖禍,撒嬌,發脾氣,唐僧那頑固不化的話語就像中年人慣有的教訓的語氣,自己迷茫著,卻還要教徒弟們。看到後面,我覺得孫悟空也真的挺可憐的,遇到不理解自己的人,就像當初壓在五指山下對身上的山說話一樣。

八戒像跟屁蟲,牆頭草,沒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向著唐僧,有時向著沙僧,像青年時代的二愣子,沒主見,自私,貪心,又貪戀著溫暖,有點不做事卻想坐享其成的感覺。

而唐僧呢?羅嗦得很!帶著中年人的迷茫、無助,卻又十分固執,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可給我的感覺他卻是那么膽小如鼠,每次遇到妖精都一副驚慌的表情,然後束手就擒,依賴著孫悟空保護他,每到這時,總會讓我想起那些依戀年事已高的父母幫自己的無能小子。

沙悟淨卻截然不同,他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的身上讓我看到一種無奈,一種滄桑,一種淡然。他默默地承擔著挑擔子的苦活,再累也不會像八戒那樣向師傅撒嬌:“累壞我了,師傅,咱休息下吧。”,更不會像孫悟空那樣任性地拋下行李,不負責地回流沙河去。他只是默默地保護著師傅,默默地從孫悟空手中牽過白龍馬的繩子,即使他那時也很累。他的眼睛很清澈,不像悟空那么靈動閃爍,不似八戒那么狡黠,只總是那么靜靜地望著遠方……

《西遊記》,一部蘊含著無數深意的好書,每處細節,都總讓我感受到一種人生。如此的好書,怎么能錯過呢?你也來看看吧。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四

讀完《西遊記》,我對唐憎師徒四人有更新的認識,唐憎屬於牆頭草一派中的拉拉藤,因為他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一路上全都靠孫悟空三規四戒,從來沒越過雷池一步,那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仰的,孫悟空可以說是不服輸過了頭的賴皮,但對師父是絕對的忠心耿耿,被趕走了,但心裡還時不時地想著師父的安危。

對於豬八戒,那評價可要一落千丈,他呢,好吃懶做,既好色又暗地背著師父存私房錢,純屬欺騙類,每次孫悟空被師父念緊框咒都是他慫勇唐僧的。每念框咒,都會讓孫悟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而沙悟淨則是一個誠懇、善良、誠實,但就是有時太笨,腦子就像一個木呆瓜,時時寸步不離的跟著唐僧。

這四個人只是性格不同,但志向絕對的一樣:成佛。在這部書里,他們的意志堅定,最終換來了如來的真經,成了佛,這些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遇到一些難題,有的人會選擇面對一切,去解決,而有些人則是選擇退縮,這會讓我認為:退縮就是膽小鬼,我們應該向唐僧四徒一樣,遇到困難要挺過去,不要臨陣脫逃,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這本書曾經都被必成電視劇來放映過,多半是說唐僧四徒為了要為人們祈禱,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成佛,這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如果讓我們去解決的話,我想,任何人都會有臨陣脫逃的念想和做法。

同學們,《西遊記》這是一本激人立志,使人發奮圖強的一本書,它教會了我們:做人要多闖,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而要勇敢去面對,任何事都會有解決的辦法,我們應該多學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多學多闖,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五

在今年的暑假裡,我讀完了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曲折難料,耐人尋思。這本書是明朝的吳承恩所著。

《西遊記》這本書里主要介紹了四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分別有:大師兄孫悟空,他經歷了許多困難和考驗,拜菩堤祖師後終於學會了七十二變,還學會了駕筋斗雲,一個筋斗就能飛十萬八千里,他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的眼睛,每次都能準確的分辨出妖魔鬼怪……在取經的路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說說二師兄豬八戒,他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玉皇大帝懲罰到人間,又投錯了豬胎。總之豬八戒就是個貪圖女色、好吃懶做、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傢伙。三師弟沙和尚,他原本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因打破琉璃盞,被貶出天界,在流沙河做妖怪。他忠厚老實,武藝高強並且對唐僧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師傅唐僧俗姓陳,是唐朝的第一高僧,因此人們稱他為“唐僧”。他舉止文雅、性情和善。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到西天取經。後來在取經的路上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在西天靈山雷音寺取得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人有善惡,事有好壞,對別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讓這個世界沒有小偷和強盜,也沒有無辜的孩子被拐賣,再也沒有戰爭,讓所有的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讓世界永遠和平。

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無論在生活、學習中想要做成一件事情,肯定都是不會一帆風順,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有不怕困難和堅持不懈的信念。就一定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六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西遊記》吧,裡面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不但能七十二變,還有火眼金睛,能看出常人肉眼所看不到的妖怪真身。一路上,他打死的妖怪最多。四人之所以能取到真經,大部分都是他的功勞。

然而豬八戒的可愛、貪吃,也令我對他有了好印象,他雖然貪吃,可是心地善良,一路上也沒有丟下師傅獨自離開,而且還會向別人要齋飯給師傅吃,雖說本領不強,但我認為他能在取經路上給大家帶來快樂。

對於唐僧這個人物,我卻不怎么喜歡,因為孫悟空憑藉火眼金睛看到的妖怪,唐僧卻只看表面現象,差點把這個好徒弟丟了。

我一直都很喜歡讀《西遊記》,因為它教會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毅力,無論有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堅持到最後就會有好的結果。

暑假,我又重溫了吳承恩的《西遊記》。《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經讀過幾次,但總是百讀不厭。

《西遊記》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不遠萬里、歷經劫難,去到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在取經的途中,他們經歷了凡人和仙人給他們“製造”的九九八十一難,但是唐僧一直非常堅定,即使就要丟掉了性命,也始終秉持他心中的信念,最後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在這個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現在我是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有了難題就去迴避,那永遠也學習不到真正的知識,只有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我才能學好基礎知識;等我以後走進社會,就更應該發揚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只有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積極地想辦法戰勝困難,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七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體現中華名族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古代神話小說,在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帶有幻想的色彩。這本書中充滿了精彩的情節,每每讀起,書里那些神奇的故事讓我著迷,那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讓我流連忘返。

《西遊記》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大伙兒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是由明代小說作家吳承恩創作的。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書中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誠心向佛、頑固執著的唐三藏;正義大膽,本領高超的孫悟空;貪財好色、有善心的豬八戒;心地善良、安於天命的沙僧。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不同,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而且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力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孫悟空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超的法術,會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和筋斗雲。他天不怕,地不怕;一鬧龍王府,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約束。孫悟空在花果山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拘束,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它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一切鬥爭也是為了自由。

讀完《西遊記》後,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艱險,卻並非全是玄虛離奇。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在學習生涯中,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也孕育著成功和勝利!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八

神話故事《西遊記》,是我最早接觸的的圖書,也是最喜歡的書之一。

孫悟空是這本書的主角。孫悟空他是從石頭中迸出來的一隻猴子,初起,他和普通的猴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機靈、頑皮,充滿了樂觀精神。首先,他因發現“水簾洞”被認為猴王;接著,他大鬧天宮時,他任性、敢作敢為,被五指山壓了五百年;然後,隨著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剛開始,他不想去西天取經,反而還想殺死唐三藏,不過在唐三藏的感化之下,孫悟空終於領悟到真理,他不再隨便殺生,下定決心要保護唐三藏。途中,他們還遇上了貪婪好色,但憨厚單純的豬八戒,可信可靠,守誠本份的沙和尚,他們團結友愛,克服各種困難,歷經各種難關順利到達西天,完成了取經任務。

四個主人公,他們各有各的優點。比如: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強;唐三藏——誠心向佛、品格端正;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豬八戒——嘴甜、頗有幽默感,西天路漫漫,他卻使原本枯燥而危險的取經生活充滿了樂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

我佩服唐三藏,他遇到危險時,如此的沉著冷靜;佩服孫悟空臨危不懼、堅持不懈、智慧地斬妖除魔的勇氣和信心;喜歡豬八戒,它雖然好吃懶惰,但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自私卻討人喜歡;佩服沙和尚的默默奉獻。

如果我們學習上能像他們一樣。像唐僧,遇到難題要冷靜,不要著急;像孫悟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不要放棄;像豬八戒,使自己枯燥的學習變得多姿多彩,各式各樣;像沙和尚,要與自己患難與共的夥伴們友好相處,別人請教時要耐心的回答他。

如果我們有西天取經的精神,相信任何困難在我們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九

《西遊記》是我在四大名著當中接觸得最多的。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由吳承恩編寫而成。<西遊記>記敘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這也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唐僧師徒歷盡艱難險阻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給我的震撼也非常的大。

同時<西遊記>也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頑固執著,不忍殺生;孫悟空膽大妄為,本領高超,正義勇敢;豬八戒好吃懶惰,卻也擁有一顆善心,沙僧心地善良,一心向主,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也許這就是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精妙之處。

其中,我最喜歡神通廣大,技藝高超的孫悟空了,他一路為保唐僧成功取得真經降妖除魔,常常被唐僧誤會卻對唐僧不離不棄,忠心一片,他機智,堅強,敢於和強大勢力作鬥爭,是正義的化身,也是人們眼中的英雄。

書中唐僧師徒執著,不畏艱難,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是本書最大的亮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也許這種精神就是我學習上所缺少的。

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與其在花果山上,水簾洞的生活,後來,於師父唐三藏,師兄弟沙悟淨,豬八戒展開前往西天取經的艱辛旅途,在那些曲折的情節中,都暗藏著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讀過《西遊記》之後使我明白要辦成一件大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我們經歷的每一天何嘗沒有困難呢?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

讀後感之《西遊記》600字範文十

這本精彩有趣的《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對《西遊記》已經十分熟悉了吧,比如說:《大鬧天宮》、《真假孫行者》、《三打白骨精》。著名作家吳承恩把書中的神魔鬼怪表現得淋漓盡至、活靈活現。故事中的師徒四人更是寫得精彩。如:騰雲駕霧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淳樸善良的沙和尚還有慈悲為懷的唐僧。作者並且把他們取經路上的重重困難寫得更為精彩、生動。每每拿起這本名著,我都會愛不釋手。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神通廣大,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了。瞧!他火眼金睛絕不放過一個妖魔,金箍棒下也絕不對一個妖魔留情,就算是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都要對他唯命是從。

雖然貪吃的豬八戒沒有像孫悟空那樣本領高強和正義感,但是豬八戒搞笑又可愛的形象總會在我們的腦海里歷歷在目、揮之不去。但是豬八戒也有一身的壞毛病,喜歡占點小便宜先不說,還非常怕困難,常常時不時地要打退堂鼓。但也因為書中出現了這樣有趣的人物,《西遊記》也就更加錦上添花啦!

在這重重九九八十一難里,師傅唐僧雖然沒有大徒弟孫悟空的機靈,也沒有二徒弟豬八戒的活絡,三徒弟沙和尚的勤快,但是他品行端正、以慈悲為懷,所以才走過這坎坎坷坷和重重困難。

讀了《西遊記》,我受益匪淺。一本好書,總能讓讀者們回味無窮、流連忘返。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多讀書、讀好書。別看我們人小,對祖國做不了什麼偉大的貢獻,但是,我們會發奮圖強、努力向上,等長大了,做國家的棟樑、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