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最好的禮物情感故事隨筆

編者按:對於父母來說,做什麼事能讓他們開心。那毫無疑問,就是回家,回家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故事吧!

回家是最好的禮物

陳愛蓮(四川)

最近讀到畢淑敏的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深為動容。

在這世界已經活了二十年,我越長大越發現家的好。前幾天打電話給我媽,說我快放假了,她答應著,說明天就給我做臘腸,我一回家就有得吃了。細想想這事兒,還是前段時間跟她提到在同學那裡吃到的臘腸好吃,不論多么小的事,哪怕只是順嘴一提,她總是放在心上。

我一直疑心自己感情淡漠,因為我從小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爸爸媽媽常年不在身邊,我記得那時候我才上初一吧,有好些年他們都不曾出現在我的生活里,很久很久才有一個電話打來,而我已經生疏到不會叫“媽”,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媽”這個詞很奇怪。那時候他們遠在浙江,而我在四川的家鄉。如今我遠在廣西,他們在家裡。大概真是換位的生活,我獨自在異地求學,識盡“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滋味,但我起碼生活無憂,他們當初卻是背負著重大的壓力離家。浙江喜吃甜,不愛辣,最開始媽媽也抱怨說吃不慣,而我現在待在不喜辣喜吃酸的廣西,她曾經的在我看來無法理解只是隨便聽聽的苦惱,我一分一分全部感覺到了。

為了幫助家裡經濟的分憂,我周末也在做兼職,不記得誰說過一句話,倒是字字珠璣:“第一份工作的意義,往往在於讓你知道你不能以哪種方式謀生。”餐廳有些同事總是難以相處,幾位上司也是難以伺候,大概這在所難免,畢竟那不是理想構築的世界。我悟到太多人情世故,如果這也算成長,那我大概也有所受益。我漸漸意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會無條件包容你、接納你,那就是家。我想起來每年春運時火車站汽車站永遠人山人海,那裡都是等待著回家的人。所以說家是溫暖的港灣的比喻很是貼切,家就是一個給人力量,給人溫暖的地方。

很多人離家時帶著滿腔的熱情和抱負,想要在遠方大展拳腳,末了終歸是要回家的,甚至可以說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體體面面回家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們生來接受到的文化教育把家的理念深深植入我們的骨髓,那是我們最終的歸屬。現在居高不下的房價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在於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家土觀念,從經濟的角度講,租房比買房便宜,但大多數人普遍認為租來的房不是家,買來的寫上自己名字的才是。有家的人是自豪的,心有所依,所以更襯得無家可歸的人無所依傍,因為有個地方是我們最不起眼但卻最重要的砝碼。

常有人感慨年輕時候不懂家的好,為什麼年輕時候不懂?因為那時候我們心裡裝著的都是遠方,都是夢想,等到後來遭遇了現實的打擊,明白了很多的冷酷世情,回頭卻發現總有一個地方,總有那個地方的那么幾個人在等我們,不管我們成功與否,那裡永遠歡迎我們,永遠期待著我們。天地再大,人生再長,能讓你說出“回”這個字的,寥寥無幾,有些東西是一定要去捍衛的。常說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說是這么說,但能懂得珍惜的人太少,我們懂得那個道理,但多少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所以最好的人生大概是活在當下,既能心懷遠方又能兼顧腳下,兩全其美豈不樂哉?

一直覺得,對一個地方的懷念和念念不捨,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因為某些人。對我來說,家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媽媽,如果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我的家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我突然發現我一句“我愛你”都沒有跟父母講過,而我的爸爸媽媽也是一樣,這是中國人的通病,覺得顯得難為情,糟糕的是,我現在完全繼承了這個難為情。又或許還有一種解釋,人一生當中,非要說得明明白白的話,並不是那么多。有一些人,十分的話他們一定

會說到十分,而另一些人,他們寧可一分也不表達。

春節將近,回家吧,回家是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