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2024年傳家風揚美德徵文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書,但那實在是一個書籍匱乏的時代。家裡只有夜校課本,那種設計非常粗劣的掃盲書,藍色的書頁,配以少量的插圖,以農村的生活場景為主。在那些農閒的日子裡,我們打開堂屋門,讓光線漏進來。母親在門口處縫補衣服,而父親則拿出那本夜校課本,指著上面那些圖片和漢字一個一個地教:“人,口,手。”我則模仿著父親的聲調,用脆嫩的嗓音說道:“人,口,手。”就這樣依葫蘆畫瓢,我在讀幼稚園之前,就學會了三百來個漢字。可惜這些漢字,我只會認,不會寫,這一點曾經讓我非常沮喪。父親安慰我說:“不急不急,我也是只會認不會寫。但是我小時候家裡窮,根本沒有機會讀書,寫字都是用樹枝在地上劃拉。你們現在條件好了,上學後有老師專門教,可得攢勁讀書啊,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那時農村正處在變革的前夜,作為生產隊長的父親在農村還是較有,大隊經常開會學檔案,傳達中央的政策。鄉親們分家或者遇上糾紛調解,父親都得出面。有時沒有理由,父親也有人邀請去吃飯,我也經常跟在後面攆路。走在路上,看見不懂的,我就會問父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父親雖說文化不高,僅上過三個月的夜校,好多字都認得到寫不到,但是他走南闖北幾十年,還是足夠我學習的。父親總是傾其所有,把他知道的知識告訴我。在那些很隨便的家宴上,父親和鄉親們談笑風生,一些矛盾往往幾句話就處理好了,接下來大家就天南地北地胡侃,反正吹牛不上稅。大人們的談話,有些聽得我目瞪口呆,因為這和幼稚園老師講的很不一樣。有時問父親,父親也支支吾吾地故意岔開話題,總是說等你長大後就知道了。那時我就想,要是我能擁有一些書籍該多好,我可以從書里尋找答案,再也不用問大人了。

有時我覺得,識字太早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你的求知慾越來越強,可是你卻找不到書籍來看。那時到親戚家走人戶,我第一件事就是問他們,有沒有書借給我看一下,可是我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那時的農村,剛剛解決溫飽,書籍這些金貴的東西,實在是珍稀之物。只有外公,他是我們家族中當時文化的,家裡還有少量藏書。外公把他的那本《三國演義》借給了我,這讓我如獲至寶。到國小三年級時,我已經把《三國演義》讀了幾遍,有些故事也能講給大家聽了。在那些沒有通電的日子,夜晚整個院子裡的人都聚在一起聊天。鄰居中有參加抗美援朝的,有參加中印邊界戰爭的,他們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吹噓自己抓住了多少俘虜。我們家沒有人當過兵,父親不甘示弱,就讓我給大家講三國故事。好多故事我都爛熟於心,就模仿廣播裡那些講評書的,繪聲繪色地給大家來幾個段子,往往能博得滿堂喝彩。如此反覆,我的膽子越來越大,一點也不怯場,講故事倒成了我的專長了。

因為讀書,我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因為讀書,我愛上了寫作,成了一名業餘寫手。晴耕雨讀傳家久,如今我也把讀書的好處講給了我的女兒聽,希望書籍給她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她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