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專題節目《榜樣4》最新觀後感_學習榜樣人物有感5篇

《榜樣4》專題節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邀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典型事跡再現、嘉賓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幹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專題節目《榜樣4》觀後感5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專題節目《榜樣4》觀後感篇一

《榜樣4》專題節目播出,張富清、李連成、黃文秀、唐真亞、隋耀達、李萌、“攬月天團”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已響徹中華,榜樣的力量感召世人。他們訴說著對黨和國家最深情、最痴心、最長情的動人情話和錚錚誓言,激勵著共產黨人與歲月“行”、與真理“行”、與民眾“行”、與榜樣“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與歲月“行”,做經驗豐富、刀刃向內的“先行者”。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從一葉“紅船”徐徐駛來,我們黨在近百年的實踐中學習和揣摩,累積經驗、增長才幹,正是需要層層歷練和風雨考驗。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英雄模範用青春、汗水、鮮血浸潤的初心如磐,即使入耄耋之年也盡顯革命本色、不計功與名,歷久彌新。有人說,歲月是奮鬥路上的過濾“試劑”,能夠濾盡浮躁、濾淨心靈。這也就要求共產黨人在自我革命中主動靠前、善於思考,修煉本領、掌握技巧,將得失、榮辱深藏在歲月風骨,厚積而薄發,盡顯溫潤與寧靜。同時,告誡切莫虛度青春、蹉跎歲月,到白首銜悲,是何等諷刺。這一路走來,篳路藍縷、春華秋實,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願今後既能笑對“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還看今朝”時旖旎風光盡收眼底,當有“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凌雲壯志。

與真理“行”,做忠誠堅定、知行合一的“執行者”。實事求是,求是即追求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導開展主題教育要求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切實做到知信行合一。天下至德,莫大於忠。1948年3月,24歲青年張富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加入“突擊隊”,而立之年毅然服從命令,轉業主動要求去最偏遠的恩施來鳳縣,用行動踐行“黨的幹部,哪裡需要就去哪裡”的“絕對”忠誠。為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他們以“攬月天團”圓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夢,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絕對”執行者。可見,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英雄模範們以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為祖國的發展、人民的幸福盡心盡力、無私奉獻。這支與“真理”同行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和人民的“絕對”衛士,在學思踐悟中永葆忠心、砥礪前行,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

與民眾“行”,做說乾就乾、馬上就辦的“力行者”。“永遠做人民公僕”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原則“制高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為民辦事絕不搭“花架子”,要“身入”也要“心至”。一方面,要與人民同行,“開門”問政於民、問計於民,解民眾所急所需所盼。要知道,“人民民眾有偉大的創造力”,老老實實向民眾學習,拜其為師,允諾的“枝葉”工作要做好、做實、做細。另一方面,在新長征路上,還需越過許多“雪山草地”“急流險灘”,要充分汲取民眾智慧,凝聚民眾力量,用好重於千鈞的“萬民傘”,把“利民為本”的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青春力行者”黃文秀毅然回到家鄉廣西百色支援建設,成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她的“百坭村鄉村振興地表超強戰隊”讓 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羊書記”隋耀達在共村“扶貧扶志扶出路”,發展產業、建光伏發電站……經過3年多,羊場的黑山羊產值近60萬元,摘掉了“窮帽子”。殊不知,當年省里選派駐村幹部時,這位“羊書記”剛被查出頸動脈瘤,但還是主動報了名……黨的幹部就是“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人。

與榜樣“行”,做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踐行者”。打鐵還需自身硬。領導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大局,這就要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嚴守底線,以人為鑑明得失,發揮“頭雁效應”。與此同時,要做先進典型的堅定弘揚者,見賢思齊、規範言行,傳播正能量、弘揚正效應,激勵和鼓舞幹事創業、履職盡責。細數工作20xx年來跑遍洪澤的唐真亞,郵件晚上分揀,第二天早上六七點鐘騎著車投遞陸地郵件。“在家連地都沒掃過”這位“80後”環衛工人李萌,用行動來兌現“寧願一人髒,換來萬家淨”……“最美奮鬥者”用行動書寫初心,也再次證明平凡造就偉大。而今,十四億同胞搭建起實現“中國夢”的同行路,唯具有博大胸懷、忘我精神、強大能量的踐行者,才能成為新時代的“見證人”和“參與者”,匯聚成中華民族精神最貼切的真實寫照,成為淬火歷練、勇擔使命的“民族脊樑”“時代豐碑”。

共產黨人既要當“苦行憎”勇於求“苦”,以苦幹匯聚前進合力,以實幹續寫中國夢想,又要善於嘗“樂”,以肯幹練就履職本領,以能幹加強鬥爭歷練,做“苦”與“樂”都甘之如飴的新時代“行者”。

專題節目《榜樣4》觀後感篇二

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錄製的《榜樣4》專題節目,10月21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晚間8點檔播出。該節目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通過先進代表訪談、典型事跡再現、嘉賓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多種形式,著力講述了新時代新故事,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範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集中彰顯優秀共產黨員堅定信仰、擔當作為、服務民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著堅守。

嫦娥四號參研參試團隊在國外技術封鎖的情況下,花了近4年時間,獨自摸索,完成了我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河南省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慷慨幫助困難民眾,帶領全村民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他們拋開個人名利,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夢想之花,用奉獻詮釋了黨員的初心。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我們,要高揚榜樣精神旗幟,立足崗位,從小事做起,弘揚正能量、傳遞愛與誠,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添磚加瓦。有一些黨員認為自己太普通,乾不出像榜樣那樣偉大的事業,很難奉獻,其實不然,雷鋒曾說過“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奉獻,並不一定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從小的方面來說,只要我們每個黨員都做好自己,不給社會添亂,那就是作出奉獻了。例如,我們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作為老師,做到三尺講台育桃李,一支粉筆譜春秋;作為公務員,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做人民公僕。又如,我們要維護社會秩序,為和諧社會出力,開車遵守交通規則,做到不搶紅燈、不超速、不醉駕,文明禮讓;公共場合不吸菸、不大聲喧譁;排隊時不插隊;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等,共同建設美好家園。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只要我們每一件都嚴格要求自己,不拖後腿,那就是一種奉獻了。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再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去做好事實事,關心孤寡老人、幫助貧困兒童婦女、關注環保、助力教育等,這些又是稍高層次的奉獻了。此時,如果再有能力一些,通過自己的所學所懂,為社會進步起到推動作用,那就是更高層次的奉獻了。只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無論大小事,只要對社會有益,那都是奉獻。

我們要通過走近榜樣,學做榜樣,默默耕耘,默默奉獻,激發出時代的磅礴偉力。

專題節目《榜樣4》觀後感篇三

《榜樣4》猶如一陣清風,將沙灘的沙礫吹走,讓眾人發現金子的光芒。而對於他們而言,常年在基層埋頭苦幹,將默默無聞貫徹到底。其實他們是中國共產黨的基石,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沒有他們的無怨無悔,就沒有我們完成偉大理想的動力。他們用一生譜寫一首歌曲,湊成了新時代的美麗樂章。

他們是一首希望之歌,將夢想照進現實。“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葉培建、孫澤洲、劉適還有嫦娥四號的團隊成員們,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奏響一首歌,裡面有團結、有奮進、有創新、有拼搏,我聽到了希望,我感受到了力量。我仿佛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九十八載的偉大成就,那是由一代代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所造就的,才用雙手成就未來,才將夢想照進現實。

他們是一首慷慨之歌,用平凡造就偉大。一個人的人生有許多種選擇,但選擇的盡頭是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個人價值。有的人會選擇體面的工作或者豐厚的報酬,但李萌卻與大多數人的選擇截然不同。她選擇做一名抽糞的環衛工人,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忍受著常人的不理解,心裡卻裝著她的初心和使命。李萌是新時代新青年的代表,她代表著新的思想和新的目標,她用實際行動洗刷著民眾的心靈,向世人們證明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的價值也不能用金錢去衡量。李萌是一首簡簡單單的歌曲,乾淨而純粹,給我們的青年人和黨員幹部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政績觀。

他們是一首澎湃之歌,以鬥爭堅持正義。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他的對手,而是他自己。對於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來說,如何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也是共產黨員如何進行自我鬥爭,自我革命的過程。我們的黨員同志在工作中,難免會存在困難、誘惑和懈怠,“吃虧書記”李連成的偉大,就在於他畢生都在和自己“較勁”。李連成不喝村裡的一盅酒,不亂花村裡的一分錢,時刻以一個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和惰性、貪性作鬥爭,絕不觸碰紀律高壓線。同時帶領民眾在困難的境地中脫貧致富,也是和大自然作鬥爭,和不甘落後時代作鬥爭。這一言一行,鏗鏘有力,點點滴滴為民眾謀幸福,時時刻刻為黨員做榜樣。他將為人民服務寫進自己的歌曲,用頑強的意志力填滿每一個音符,寫出了共產黨員應該有的樣子,讓我們聆聽最真實的中國共產黨之聲。

專題節目《榜樣4》觀後感篇四

《榜樣4》專題節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邀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典型事跡再現、嘉賓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幹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在觀看的過程中,我數次被這些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感動得潸然淚下,更為他們高尚的人生境界感到由衷的敬佩。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她在研究生畢業後,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當白領、掙高薪,可她卻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革命老區百色工作,主動請纓到地處邊遠、條件艱苦的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柔弱的肩膀挑起脫貧攻堅的重擔。白天黑夜,風裡雨里,她奔波在山樑田壟之間,帶領民眾發展特色種植、建標準化果園、發展農村電商,在脫貧攻堅一線拼盡了全力。黃文秀的質樸和擔當,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與她相比,我們這一群80後,簡直像生活在了蜜罐里一樣,對照她的選擇、她的取捨、她的苦樂,檢視我們心中時常存在的小我,直擊靈魂的初心之問,內心的迷霧頓然消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了榜樣的事跡,我備受感動,深受鼓舞。雖然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紮實的作風,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這些都是每個共產黨員必備的品質。

作為一名黨員,我要認真向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學習,牢記入黨誓言,不忘入黨初心,不忘宗旨意識,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全新全意為民眾服務,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專題節目《榜樣4》觀後感篇五

榜樣,有無窮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習近平總書記說,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榜樣4》的播出,讓我再一次受到了精神的洗禮。我們常說,辦公室里每一盞燈的背後,都是一段滿滿的回憶。其實我想說,看到電視機里的榜樣們,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背後,都是一段不朽的青春。

九十年初心不變,青春常在。“我宣誓: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革命軍人,我要堅決聽黨的話,黨指到哪裡,我就打到哪裡。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老英雄張富清用一生踐行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來不是一句口號,它是一個起點,一團要一以貫之能夠燎原的星星之火。我們說,老英雄張富清有著三張“名片”——“初心、信仰、忠誠”。他沒有因崗位而改變初心,沒有因清苦而迷失信仰,沒有因有功而褪色忠誠。初心至上,誓言如磐,黨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他前進的方向。他從來不把功勞掛在嘴上,從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深藏功名60多年,絕口不提當年勇,因為他認為“任何人都想在條件好的地方工作,這裡苦、這裡累、這裡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這道出了一個共產黨人有功不居功、對黨無限忠誠、為人民幸福不懈奮鬥的政治本色,因為他已將紅色基因、忠誠血脈深深融入靈魂,因為這是他從青絲到白髮不變的追尋。

半世紀擔當作為,青春依舊。20xx年來,在江蘇淮安的洪澤湖上,總有一副恬靜的畫面在循環播放:日出日中日落,一人一舟一槳。殊不知,這份看似的恬靜閒適背後,其實是一份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堅持的風雨同舟圖,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青春流逝。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對於南方的小鎮,水是一道天塹,也是一條“天路”,天塹變通途,“天路”變通路,其實也是需要有人去走,有人去開闢的。而20xx年如一日的唐真亞恰恰就是這條天路的趟路人。縱觀人的一生,短短20xx年,在歷史長河中滄海一粟,可對於我們個人而言,20xx年,卻意味著滄海桑田的轉變,還有對逝去青春的懷念。但是對於唐真亞而言,20xx年,仿若昨天,堅持做一件重複的小事,體現的卻是一名共產黨員矢志不渝的信念。也許郵遞這件事兒很小,小到只是為百姓送一封信件,不過這件事又很大,大到它承載著民眾新的希望,大到它其實就是一份“選擇了投遞,就要乾一輩子”的初心。

三十載使命激勵,青春當時。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湧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後視頻畫面。她在脫貧攻堅一線傾情投入,她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一個年紀如我一般的同志,卻在那個夜晚因公殉職,她將人生永遠定格在30歲的扶貧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我們進入偉大時代必須鑄就的偉大事業。也許殘酷的山洪塌方了回家的路,也許無情的雷雨澆滅了指明的燈,但黃文秀用自己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和擔當,用自己一個脫貧攻堅戰中無畏戰士的姿態,以自己為燈芯,點燃了胸中的希望,點燃了那份無悔的青春,也點燃了每個黨員幹部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

歲月變遷,青春未去。“吃虧”書記李連成、環衛天使李萌、扶貧“硬漢”隋耀達、攬月“天團”等等,他們老去的只是歲月的饋贈,留下的卻是青春的獻禮。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崗位,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際遇,他們的故事有著加起來上百年的時間跨度。也許他們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一個小場景甚至一句平平常常的話,並不那么起眼,但當我們將這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事跡像珍珠一樣串聯起來,一顆綴連著一顆,就會像青春讚歌一樣,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永遠年輕,永葆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