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時代楷模觀後感4篇

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關注。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那些不平凡事跡中那股讓人感動的力量和積極向上的引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時代楷模觀後感4篇。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時代楷模觀後感4篇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時代楷模觀後感

近日,在央視“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讓我震撼。工作時,她的情全部獻給了國防;退休後,她的愛全部捐給了教育。什麼原因讓馬旭夫婦一生節儉卻“一擲千金”?應該是他們比天還大的胸懷,比海還深的情誼,用最真誠的行動感恩故鄉,報效著國家。我也曾經信誓旦旦地說“要盡我所能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如今與他們相比,有些汗顏!不僅在物質上沒有勤儉節約捨己為人,在精神上更是沒有完全做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無地自容。

轉眼建國70年,多少人默默堅守不為功名,多少人兢兢業業為民服務,多少人勤勤懇懇為國奉獻,飽含的家國情懷,迎來了國家的偉大復興。如今,舉國邁入新時代,我們基層公務人員更要以人為鏡、以史為鑑,明得失,知進退,不僅思想與時俱進,更要身體力行支持國家繁榮富強。

一份桑梓之情,反哺家鄉建設。“悠悠桑梓情,拳拳慈親恩。”家鄉的發展牽動著遊子的心,不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應惦念家鄉土地的厚重,擔起家鄉發展的責任,這片土地孕育著我們,滋養著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很多農村人員為了自身和國家發展的需求進城務工。現如今,我國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返回家鄉,奉獻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觸摸著、丈量著、耕耘著養育自己的故土,用實際行動助力農村脫貧,改變家鄉風貌。除了馬旭夫婦為家鄉的“一次奢侈”,榮獲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錢七虎院士更是主動將800萬元獎金悉數捐獻給自己的家鄉崑山,資助更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好學。從家庭到家鄉,從家鄉到家國,他們精湛的學術造詣、赤誠的情懷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讓我們深受感動和教育,讓全社會為之動容。

一首楷模之歌,引發社會共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敬佩孟浩然高山似的品格,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回顧建國70年來的光輝歷程、70年來的波瀾壯闊,新中國從弱到強,到成為主導世界的重要力量,都離不開各行各業榜樣的無私奉獻和創造性勞動,前有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等人,今有趙忠賢、賀星龍、馬旭等,楷模的力量薪火相傳、永無止境!我們看到自己的渺小,也深知自己距離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作為基層工作人員,要向楷模看齊,繼承和發揚他們的“榜樣”精神,以身作則,牢記使命和擔當,一起拼搏奉獻,一起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

一腔創造熱血,建設科技強國。“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在不斷更新,我們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敢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國70年來,我國一直堅持創新創造引領,除了以高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通信設備、智慧型手機等,還有全球最好的特高壓技術和智慧型電網技術,世界領先的大型運輸機、量子通信、北斗定位系統等等,更有自主產權的5G技術。但是創新創造永不止步,從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可以看出,我們必須敢於破舊立新,敢於出奇制勝,將核心技術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在機遇與挑戰的共勢下,發揮聰明才智,發揚光榮傳統,承繼中國精神,為國家謀發展,為民族謀復興,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續寫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專利創新的贏彰。

作為一名青年公務人員,我們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奉獻精神,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要有“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的報國情操,更要循著榜樣的步伐,爭做“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利民”的中華兒女,用我們的努力,攜手譜寫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壯麗詩篇。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時代楷心得體會

7月27日,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守島人王繼才在執勤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從1986年,王繼才接到守衛我國“黃海前哨”開山島的任務,自此,與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在面積不足20畝的小島上,她們幾十年如一日,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誌……每一天都重複著相同的事。在開山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存放著他們190多面被風雨撕破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誌、1部手搖電話機、20台聽壞的收音機、10多盞用壞的煤油燈。王繼才曾說過,面對每天飄揚的五星紅旗,多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義。如今,科技解決了用電難題,守島的日子好過了,王繼才卻離開了人世,他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永遠留在了開山島。

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用王繼才精神指引我們前行。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觀後感

守護孤島32年的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走了,噩耗傳來,黃海濤驚千里,黨群萬人動容。王繼才是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是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湧現出來的時代楷模,是新時代基層黨員幹部的傑出代表。我們當以王繼才同志為標桿,學先進、學典型、學經驗,爭做歷史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用奮鬥繪就新時代建設新畫卷。

要向王繼才同志學習,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一名身處國防一線的普通黨員,王繼才把32年的光陰融入在國防的沃土中,服務國防、建功國防,全心全意為人民民眾服務,兢兢業業為國防事業鞠躬盡瘁,贏得了軍地雙方的信任和愛戴。王繼才是我們身邊最生動、最鮮活的教材,各級黨組織應通過組織生活會、座談交流會、專題研討會和撰寫心得體會等多種方式,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對照先進典型,查找問題、查找差距,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民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要向王繼才同志學習,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是王繼才一生的堅守。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以“國泰民安”為中心的工作思想,始終把奉獻舉過頭頂、把民眾裝在心中,贏得了黨和民眾的信任、愛戴。黨員幹部尤其是農村黨員幹部,要自覺以王繼才同志為榜樣,深入學習貫徹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揚奉獻精神作為一種政治自覺,銘刻於心,付諸行動,努力把思想統一到富民興業我有責、我擔當上來,進一步凝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創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時代需要楷模,本質上是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擔當,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的時代楷模。我們要以“時代楷模”王繼才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向著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矢志前行,以實際行動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時代回答”!

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心得感悟

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鍾揚、杜富國、呂保民、馬旭、劉傳健、其美多吉、王繼才、王仕花、張渠偉、張玉滾、程開甲等11位候選人成功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這些名字,著實普通,卻又不平凡。

鍾揚,“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他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他援藏20xx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

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去年10月中旬,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

馬旭,“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20xx年,她向家鄉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筆巨款是馬旭與丈夫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而來。他們至今生活簡樸,住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裡。

程開甲,“兩彈一星功勳”,他從1963年至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還有“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建、“雪域油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等等。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工匠精神”熱愛著自己的工作。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堅持著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