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積累:泰戈爾

泰戈爾不僅是對世界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還是憎恨黑暗、爭取光明的偉大印度人民的傑出代表。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xx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積累:泰戈爾,希望對你們高考的寫作有幫助!

詩人是“人類的兒童”,因為他們都是天真的,善良的。泰戈爾更是一個“孩子的天使”。他的詩正如天真爛漫的天使的臉,看著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能感到和平,感到安慰,並且知道真理和愛。

泰戈爾,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頌青春與清晨的,他永遠指點著前途的光明。悲憫是當初釋迦牟尼得成正果的契機,悲憫也是泰戈爾不辭艱苦的緣由。

他的人格我們只能到歷史上去搜尋比擬。他博大的溫柔的靈魂永遠是人類記憶里的一次靈績;他無邊的想像和遼闊的同情使我們想起惠特曼;他博愛的福音與宣傳的熱心使我們記起托爾斯泰;他堅韌的意志與藝術的天才使我們憶起雕刻摩西像的米開朗基羅;他的詼諧與智慧使我們想像當年的蘇格拉底與老聃;他人格的和諧與優美使我們想念暮年的歌德;他慈祥的純愛的撫摩,他為人道不厭的努力,他磅礴的大聲,有時竟使我們喚起救世主的形象;他的光彩,他的音樂,他的雄偉,使我們想起奧林匹亞山頂的大神……他是不可侵犯的,不可逾越的,他是自然界的一個神秘的現象。他是三月和暖的南風,驚醒樹枝上的新芽,增添處女頰上的紅暈。他是普照的陽光。他是一條浩瀚的大河,來自不可追尋的淵源,在大地的懷抱中終古不息地流著。他憑藉這慈恩的天賦,灌溉我們的稻田,舒解我們的饑渴,濯清我們的污垢。他如喜馬拉雅積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純潔,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驕傲,只有無限的青天枕藉他銀白的頭顱。

聖雄甘地稱泰戈爾為“偉大的哨兵”,這個稱號是非常合適的。他正像一個哨兵那樣,在道德凋敝的年代,守護著仁愛、歡樂、自由與和諧的偉大理想。

你的極端信仰——你的“宇宙和個人的靈魂中間有一大調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發揮“天然的美感”的詩詞;都滲入我的腦海中,和我原來的“不能言說”的思想,一縷縷的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

——冰 心

他六十年的生涯只是不斷地奮鬥與衝鋒,他現在還只是衝鋒與奮鬥。但是他們說他是守舊,太遲,太老。他頑固奮鬥的對象只是暴烈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武力主義、殺滅性靈的物質主義;他主張的只是創造的生活,心靈的自由,國際的和平,教育的改造,普愛的實現。

——徐志摩

泰戈爾是印度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P•G•尼赫魯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羅那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他是戴本德拉納特最小的孩子。他父親在許多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泰戈爾自己說:“我難得見到父親,他經常外出,但是他的存在依然影響著整個家庭,他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之一……”

泰戈爾誕生在東方和西方精神文明交融的氣氛中,並在那間喧鬧的、永遠擠滿不斷地唱歌,寫詩,討論神學、哲學和文學問題的人們的喬拉聖科的小屋裡度過了他的童年。泰戈爾的教育開始得很早,他曾被送進各類學校。由於他在這些學校中毫無長進,17歲時他被送往倫敦。在那裡他顯示出了作為一個作家的才華。1882年,泰戈爾出版了一本名為《夜之歌》的詩集,並獲得了熱烈的讚揚。他曾被貝金齊德拉贊為“文藝太空中初升的太陽”。對泰戈爾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哥哥喬蒂林德特,他的哥哥鼓勵比他至少小12歲的弟弟像他那樣去思考、去感覺。“我的哥哥喬蒂林德特,”泰戈爾在《我的回憶》中寫道,“毫無限制地讓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自我感覺。”在哥哥喬蒂林德特的影響下,泰戈爾克服了自卑感和羞怯心理。

1890年,泰戈爾29歲,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了。作為一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隨筆作家,他已經頗具聲望了。那一年他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詩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成為著名月刊《薩德哈納》的編輯。他在這段時間裡密切接觸了孟加拉人民,對這些村民了解之深刻,要不是他親身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是永遠達不到的。正如歐內斯特•里斯所指出的,“他接觸了人民的真正生活,又完全從生活出發,寫了許多表現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和寓言。”

1902年泰戈爾的妻子和二女兒麗努卡相繼去世,這些以及繼之而來的悲哀——他都以比一般人更頑強的毅力忍受了——並沒能摧垮他的精神,甚至也沒能抑制他源源不斷的創作活動。這位和諧與歡樂的詩人似乎與死神和解了,他認為死正是生命之韻律的一部分。

1905年,他的父親戴本德拉納特逝世了。這一年,孟加拉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都經歷了巨大的動亂,因為這一年發生了自治運動。這場運動是反對英國政府違背民族願望分治孟加拉以削弱她的力量的企圖;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場經濟運動,它要振興民族工業,以抵制英國和其他外國的產品。泰戈爾很快就成了自治運動的先鋒戰士。他在會上講演,組織遊行,還譜寫了大量令人難以忘懷的歌曲,這些歌曲傳遍了整個孟加拉。但是,他與那些政治家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最後不得不退隱到聖地尼克坦潛心於他的文學和教育研究。自治運動使他學得了一條簡單而偉大的真理,即自治不是靠乞討得來的恩惠,它是人民應得的權利。

1909年和1910年,泰戈爾創作了《暗室之王》和孟加拉文的《吉檀迦利》。關於這一期間的作品——特別是《吉檀迦利》,安德魯茲說:“它標誌了泰戈爾一生中偉大的轉折。那時,詩人民族的渴望已經融匯在宇宙之中了。他曾試圖——用他自己的話說——‘盡善盡美地表現生活的豐富’。”之後泰戈爾又去了歐洲,在這次旅行中,這位孟加拉詩人開始被讚譽為具有宇宙思想的預言家。

《吉檀迦利》的出版引起了轟動,人們被詩中崇高的思想和華麗的語言深深地吸引住了。1913年11月,當泰戈爾得知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訊息後,他十分高興,但他又感到這一榮譽將成為使他永遠不得安寧的根源。“我再也得不到片刻的寧靜了。”他心裡這么想。一群崇拜者從加爾各答乘專車來向他致敬。對這些崇拜者,他不無諷刺地說,他們中的許多人以前從不讚揚他,有些人根本就沒有讀過他的作品,只是因為西方承認了他,他們才開始讚美起他來。他說:“對於他們奉上的榮譽之杯可以吻一下,但裡面的酒我是不會喝一口的。”

獲獎而歸的泰戈爾,已被公認為印度現代文學史中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但他更喜歡回到聖地尼克坦,回到可愛的學生中去。由於西方的宣傳和人們的誤解,泰戈爾在不少人心目中成了一位神秘的詩哲: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林中茅庵里,用詩歌為神編織美麗的花環,獨善其身。但是事實上,他總是一再中斷自己平靜的生活,用他強有力的聲音支持一切正義事業。

泰戈爾是最早領會聖雄甘地非暴力主義主張的意義並予以支持的人。1913年,甘地尚未廣為人知時泰戈爾就向他發出賀電,對他在南非進行的反種族主義鬥爭表示敬意。兩年後甘地派弟子到聖地尼克坦學習,接著又親自造訪。

1920年以後,甘地在印度政治舞台上占據支配地位,在若干問題上,甘地與泰戈爾意見相左,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泰戈爾對英國越來越喪失信心,他聲明放棄英國政府授予他的爵士稱號,以抗議其“分治”和屠殺政策。他還在各種場合力陳加強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團結的極端必要性。

1919年,應羅曼•羅蘭之邀,泰戈爾在《人類精神獨立宣言》上籤名,號召人們為消除偏見而鬥爭。在逝世前數月,他寫下論文《文明的危機》,控訴“西方文明”:“我放眼四望,看見燦爛文化的一個支離破碎的遺蹟……但我不會因此而去犯對人類失去信心的嚴重錯誤。正相反,我要向前看,在這場大亂之後去揭開歷史新的一頁。”

度過78個寒暑後,泰戈爾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戰爭和悲劇、社會的動盪不安,給他敏感的精神帶來莫大的痛苦。1940年2月,聖雄甘地夫婦訪問聖地尼克坦,與泰戈爾進行了最後一次會晤。

1941年5月,全世界都向他祝賀80大壽,而這位偉大的歌手與哲人卻已被病痛折磨得無法工作。在上手術台前,他口授了最後一首詩。1941年8月7日午後,羅賓德羅那特•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祖宅里平靜地離開了人世。送葬隊伍迤邐而行,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到送葬的行列。當火焰升騰之時,無邊無際的人海突然被一種奇蹟般的肅穆氣氛所籠罩。

泰戈爾:生命的歌者

詩——特別是浪漫詩——被稱之為亞當的想像力。這就是說,詩人能為我們再現亞當第一次注視周圍世界的奇異的感覺。這樣的詩歌觀固然不能解釋一切詩作的意義,但是用它來解釋泰戈爾的詩歌卻特別合適。

泰戈爾生活在19、20世紀那異常複雜的年代裡,但是由於極其富於感情,他以孩子般的淳樸熱愛著大地上的萬物。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往往以樸實而充滿驚異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中的簡單、平凡的事物。這一定也是亞當洞察世界的特徵。甚至人類生活中最瑣碎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每天從睡夢中醒來——也被他賦予了新的意義。時光如箭矢般飛馳而過,在歲月的流逝中,數不盡的年代都失掉了它一切的負載,世界的征服者們也變成一個名字的影子。每天,在夜的黑暗中,當進入夢鄉以後,每人都會有一段空虛的經歷。因此當人們每天從夜的沉睡中醒來,領受著晨光的奉獻,看到世界向他展開所有那充滿不斷更新的美的魅力的花瓣,這難道不是一種無窮的驚異嗎?這種在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和經歷中萌發的對永恆和無限的發現,正是泰戈爾大部分詩歌的基調。它是建立在對古印度的信仰進行再創造的基礎上的,也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各種事實的基礎之上的。他的想像力輕易地戳穿了事物的表象,表現了伴隨著“創造那永恆的最初時刻”的歡樂和驚異。

正是這種精神,使泰戈爾把當一名詩人看成自己的使命。生命和愛情的驚異與美好“被我們日常的習俗遮蔽了”,而經常的接近又使我們忘記了在我們身邊的美好其實是非常遙遠的。泰戈爾的責任就是要撕去這一層親近的帷幕,喚起情人們初次相見時的那種遙遠感。我們不能忘記,在兩個住在一起的人之間有著無限的遙距,而這種為生活增添甜蜜和美好的遙遠,正是泰戈爾所帶給我們的。

泰戈爾知道,詩歌珍惜生命中一切珍貴的東西,因為它是人格的表現,而人格則是人的性格中不貪圖財富和虛榮的那一方面;帝王的榮華和財富是不能持久的,但是一個情人“在激情的瞬間投來的”眼波卻能保持永久的魅力。泰戈爾公然聲明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使命就是歌唱那些短暫的並顯然是瑣細的事物。他毫不躊躇地積蓄著美,或者收集著從前一夜的鮮花中掉落的花瓣;他並不想去尋求那些常常躲避追求者的埋藏於大地的財寶;相反,他倒願意聽任生活中的寶藏不受開採,聽任未解的神秘不被揭示;他只要在春天繁華的日子裡能歌唱瞬間沒有意義的狂喜,撫弄路邊的邊跑邊笑的美就足夠了。他的詩與其說在於鮮明的形象,倒不如說在於他生活態度的新奇和大膽,在於他用以反對世俗的價值觀並發現單純的生活與漂浮在世界之流中的榮耀和歡樂的那種方式。

從他的詩中我們能夠發現,幸福是在即時的瑣事中,在泰戈爾稱之為單純的無物中得到的。只有這種態度,才能使我們順利地和那將天空從頭到尾打掃乾淨而不圖任何私利的雨,以及那陶醉於自己芳香的潮濕的野茉莉花協調起來。

激發泰戈爾寫下無數詩篇的巨大靈感,主要產生自他對自然廣闊的信仰。這一點在他那些總是從與自然廣大生命的聯繫上來看待人的生命的偉大詩篇中可以看到,在《飛鳥集》那些悠然的詩句中也同樣能看到。他所希冀的正是將自己融入大自然那更大的淨化了的生命之中。泰戈爾以他的這種對待自然的態度,區別於那些通過使其擺脫瑣碎而崇拜自然之精神的諸如沃茲沃斯、雪萊和濟慈等其他一些浪漫主義詩人。正是在這種淨化了的自然精神中,沃茲沃斯發現了責任的教義,雪萊發現了愛的思想,而濟慈則發現了並非為死亡而誕生並且與真實相一致的那種美。假如有任何不純潔的東西和自然混雜在一起,那些浪漫主義的詩人就會坦率地要求人們乾脆把它拋開。但是泰戈爾卻不是這樣,他熱愛整個大自然。自然對他的魅力不僅在於其純粹的美,而且還在於那些混雜在其中的瑣細的事物。泰戈爾在他的一首最壯麗的詩篇中,讚美了那條與聖恆河及佩德麥河都沒有聯繫的古巴伊河。那是一條狹窄的小河,它沒有世家門第的榮耀;但是它的貧乏並沒有使它羞愧,它主要的美德在於和人類生命的密切聯繫;它和市場上載滿稻草的、懶洋洋的、微不足道的車聲和拍,它隨著那個每月領三盧比薪金、舉著破傘的鄉村教師的疲塌的步伐一道移動。

作為一個詩人,泰戈爾竭力探尋著隱藏在日常小事後面的潛在的意義。他指出,這些潛在意義只有在不計利害得失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無怪乎有人這樣說,詩人是“人類的兒童”,因為他們都是天真的,善良的。泰戈爾更是一個“孩子的天使”。他的詩正如天真爛漫的天使的臉;看著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能感到和平,感到安慰,並且知道真理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