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聯考作文素材人物:蕭邦

2024年聯考作文素材人物:蕭邦

海涅說過:“每個時代都是一頭斯芬克司怪獸,一旦有人解答了它提出的問題之後,它就會縱身躍入深淵。”蕭邦生於浪漫主義革命風起雲湧的劇變時代,但他並不完全是一個藝術上的造反者。蕭邦的激情是成熟的、自製的,總是暗含著一句合適的格言警句,他把自己的全部激情都編織進康乃馨與晚香玉的花飾,但一個沉重的戲劇性主題永遠蘊藏在那裝飾性的花叢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蕭邦索性把美麗的花環拋在一邊,他的曲風變得更為厲害,更具哥德式風格,他把巴赫當做自己最敬仰的神,並且用奇妙的和音唱出了一個靈魂的歷史。這個靈魂被遠古的癲狂所震撼,為對於可怕事物的回憶而驚慄,它被美神吸引到一塊秘密的林間空地上,那裡正在舉行著原始的犧牲儀式,空中迴響著如天樂的莊嚴聲音。

蕭邦敢於嘗試一切手段來建設自己夢的宮殿。他的一生磨難重重,但從苦難中流淌出的卻是甜蜜與力量,就仿佛黃連中的蜜一般,讓人不禁聯想起雪萊、濟慈、莫扎特、舒伯特以及其他所有的受難天使。在失意的生活與種種意外打擊面前,蕭邦火一般的精神經歷著陰晴圓缺,他把耳朵貼近大地來尋求安慰。他聽到了宇宙喜劇的聲音,聽到了群山遙遠的笑聲,聽到了大海的悲鳴與嗚咽,所有這一切,連同關於陰雲、晴空的傳說,以及種種奇異的生物在五彩繽紛的暮色中羞怯地跳舞時所發出的輕微聲響,他都努力用鋼琴追蹤下來。世界對於一位詩人來說,總是豐富多彩的。蕭邦不僅是鋼琴界的詩人,也是整個音樂界的詩人,是所有作曲家中最富於詩情的一位。與他相比,巴赫就像是專寫平實散文的作家,貝多芬像是群星的雕刻者與咆哮的暴風雨的指揮者,莫扎特像一位鮮艷掛毯的編織匠,舒曼則像是遭受天遣的口吃者,只有舒伯特在無窮無盡的抒情方面與蕭邦相近。

探究與復現蕭邦的靈魂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意義重大。在蕭邦生活的那個時代,藝術氛圍空前濃厚,蕭邦既不布道也不畫畫,但他的藝術卻兼具戲劇性與裝飾性。蕭邦的作品中包含著對波蘭國土的深厚情感,如果沒有這深情厚意,他的音樂就會失去其負載的全部倫理、民族意義與戲劇化信息,而僅僅能帶來純感官愉悅與藝術享受。蕭邦譜寫的是可聽的詩,是“用聲音記載下來的靈魂”。我只能用一種模糊的語言來象徵蕭邦的音樂打動我的地方,那是生機勃勃的玫瑰花瓣與死灰般沉靜的心靈的完美結合。人們把蕭邦比做愛倫•坡、魏爾倫 、雪萊、濟慈、海涅、密茨凱維奇……但這些類比只不過是批評家們的標誌牌,因為蕭邦根本就是不可比擬的,他獨一無二,卓爾不群。沃爾特佩特寫到:“在生與死之間,我們的生命就像幕間休息一樣短暫。”很少有人能在沉思默想中度過一生,完全理解生命的鏇律與色彩;許多人在狂躁不安中虛擲時光,而更多的人則悶悶不樂地屈服於生命中的種種磨難與挫折。但蕭邦一生都在與倦怠的情緒做鬥爭,他富於挑戰生活的勇敢精神,他的樂曲中既有靈魂精緻的哀傷,也有世俗世界甜蜜的痛苦,這豐富的寶藏給我們帶來了超越個人的永恆安慰。

人的天性就是易於墮入延遲、虛榮與悲觀主義的泥潭之中,而藝術家又是最易感到倦怠的人,要做到永遠集中精力努力奮鬥決非易事。蕭邦很清楚這一點,他不斷地教育馴化著自我。他看到“為美而美”的想法雖然迷人卻總是使人走火入魔,因此,他將自己的藝術之根深深地扎入波蘭大地,獲得了堅實穩固的基礎。只有到了一種新的音樂美學體系完全顛覆了舊價值的那一天,只有到了美被醜徹底取代、音樂成了科學的侍女的那一天,蕭邦的藝術才會消解。而在我們所不願看到的那可怕的一天到來之前,蕭邦都會牢牢抓住我們靈魂中的鏇律,賦予她血肉之形與獨特的聲音。

蕭邦要告訴人們,他的愛國主義是多么哀婉動人。舒曼告訴我們,蕭邦是“他那個時代最驕傲並富於詩意的靈魂”。他聽從於自己內心那個熟悉的魔鬼的驅使。在精神氣質上,他既像尼采的“超人”,又酷似沒有翅膀的愛默生的超靈。

蕭邦的音樂是一個由愛國主義、自尊感與愛培養起來的人格的美學象徵。它的美在鋼琴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因為這種樂器最善於表達易逝的曲調、棉感的彈觸與多變的力度。鋼琴就是蕭邦的豎琴,是他“心靈的管弦樂隊”,他用鋼琴像古希臘女詩人薩福一樣探索著人類心靈最隱秘的地方。在所有的現代抒情詩人中,海涅與蕭邦最為相像,他們都因為內心的痛苦而歌唱,都大膽地唱出了人們所避諱的諷刺性鏇律,卻都因他們的勇敢、真誠而超凡的藝術而承受更多的痛苦。如果缺少了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蕭邦這個名字,人類的精神史詩是不完整的。華格納使戲劇的靈魂永生,蕭邦則讓反映著時代精神的抒情體詩歌變得雄辯,他的音樂改變了那個時代作詩的方法,蕭邦是自己時代的英雄,一個可以用斯溫伯恩的詩句來形容的英雄:

“啊,那個長著剛健翅膀的靈魂,

用它那唱著預言之歌的灼熱滴血的嘴唇,

用它那具有磁性的心弦的顫動,

用它那如在人群中炸開驚雷般的思想,

用它那熱情而和諧的曲調,

你利劍一般刺透人們的靈魂,

讓他們聆聽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