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楊絳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楊絳

楊家世居無錫,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日,後成為江浙聞名的大律師,做過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辛亥革命前夕,楊蔭杭於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就在這年7月17日,楊絳在北京出生,父親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楊絳是蘇州振華女學校的畢業生,振華女學校是江蘇省蘇州十中的前身,1939年蘇州淪陷期間,振華搬遷到上海,楊絳擔任了振華校長。

1928年,楊絳十七歲,她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奈何清華在南方沒有招收女生的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求學時老師給楊絳的批語是“仙童好靜”,在英才濟濟的東吳大學,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楊絳是班上的“筆桿子”,東吳大學1928年英文級史、1929年中文級史,都由她“操刀”。她還喜歡音樂,能彈月琴,善吹簫,工崑曲。大學期間,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時的夫人為師,學了一口後來清華教授梁宗岱稱讚不已的法語。

求學清華時,一貫愛好文學的楊絳開始自己創作,備受任課教師朱自清的欣賞,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腳印》和第一篇小說《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薦至《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後陪錢鍾書西方遊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夫展開讀書競賽。兩人回到家中無事,便對坐讀書,還常常一同背詩玩兒,發現如果兩人同把詩句中的某一個字忘了,怎么湊也不合適,那個字準是全詩中最欠貼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楊絳的翻譯生涯最早追溯到清華讀研時,一次錢鍾書的老師葉公超請她到家裡吃飯,飯後拿出本英文刊物,讓楊絳譯出其中一篇政論《共產主義是不可避免的嗎?》。她當時心想:莫非葉先生是要考考錢鍾書的未婚妻?在此之前,她英文雖棒,也從未學過、做過翻譯,但也只得硬著頭皮“應考”。交稿時葉公超卻連連稱讚“很好”,推舉發表到《新月》雜誌。從此楊絳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譯的道路。她翻譯的47萬字的法國小說《吉爾·布拉斯》,受到朱光潛的高度稱讚:我國散文(小說)翻譯“楊絳最好”。

1958年,47歲的楊絳,利用大會小會間隙,開始自學西班牙語,1978年4月,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出版。1986年10月,西班牙國王專門獎給75歲的楊絳一枚“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以表彰她的傑出貢獻。

楊絳的作品中特別引起國內外關注的是楊絳在國內率先出版的幾部描寫極“左”思潮下乃至“文革”中知識分子命運的散文集和小說,胡喬木評價《幹校六記》:“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198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洗澡》堪稱是楊絳的文學創作的頂峰。施蟄存評價《洗澡》是:“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並說“(楊絳)運用對話,與曹雪芹有異曲同工之妙”。楊絳自謙道:“《洗澡》是我的試作,我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寫小說。”楊絳的一切都是“試”,從散文、翻譯到劇本、小說,而每試即拔頭籌。這個“試”是一種從容不迫的平常心,沒有一絲跳著跑著爭名奪利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