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十大傑出母親主要事跡和頒獎詞

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分別是:唐玉華、徐仙琴、楊文、熱依罕.哈斯木(維族)、林秀貞、都貴瑪(蒙族)、馬志英(回族)、王秀珍、朱雪明、陳淑妮。她們中有為國分憂,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28名上海孤兒的普通牧民;有嘔心瀝血,有殫精竭慮把愛心奉獻給殘疾兒童的優秀公務員;有在國家尖端國防科技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現役軍人;有30多年如一日,用個人微薄力量幫助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圓了求生、求學、養老、就業夢的普通農民;有科學施愛,以德育人,以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學生、子女,效果顯著的人民教師;有熱心公益慈善事業慷慨解囊,並組織、發動社會力量,捐資助學的退休老人;還有身殘志堅,經歷了三次大手術,兩次下崗的磨難,卻無怨無悔,以美麗善良之心,幫助幾十個貧困女孩完成了學業的普通工人。

1、馬志英38歲,回族,國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海城鎮南居委會居民。

馬志英雖然經歷過兩次下崗、三次手術,但她始終用慈母般的心,騰出了家中最好的三間房子讓女學生住,水、電、燃料、住宿等費用全部免費。她先後陸續救助了貧困殘疾女孩子85名,其中40多名考入區內外大專院校。目前,仍有15名女童生活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其先進事跡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進行過多次報導。2005年,被評為全國首屆“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和自治區“三八”紅旗手;2006年,被評為首屆“2005·感動寧夏”十大人物之一。

【頒獎詞】 有人說女人最大的美德應該是善良,而馬志英用她的善良創造了一個奇蹟。在當代中國,貧困女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了國家前進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課題。馬志英用她的事跡行動,拷問著所有關心中華民族教育發展著的心靈。人們說馬志英是一個有才情的女性,她沒有機會受教育,不能去畫畫可惜了,其實,她已經是一位傑出的畫家了,被她救助的那些貧困女童,如今就是她最好的作品。

2、王秀珍49歲,漢族,國中,中共黨員,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北城居委會主任。

王秀珍深入民眾,服務百姓,勤勤懇懇辦實事,贏得了民眾的讚譽。她用母親的柔情,感化了97名迷途的青年,不僅給他們提供崗位,而且幫助了11名青年成功戒毒,回歸社會。她精心培育兩個女兒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她創辦企業,解決當地650多人就業。每年用自己企業的收入慰問部隊、慰問老人,支持學校辦學。她還籌資200萬元興辦公益事業。

【頒獎詞】也許大多數人更願意從一個小小的居委會主任變成一個產值過億的集團公司的董事長,而王秀珍做了相反的選擇;也許大多數人更願意讓自己的生活離吸毒、犯罪、貧困遠一些,王秀珍也做了相反的選擇。逆流而上需要極大的勇氣,極強的毅力,更需要極大的胸懷和極多的愛。王秀珍恰恰表現了這樣的勇氣、毅力、胸懷和愛,所以,她成了許多人的老“娘”。

3、朱雪明58歲,漢族,本科,中共黨員,甘肅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

作為省殘聯的帶頭人,朱雪明在殘疾人事業上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在兒子見義勇為殉職以後,她含悲勵進,以殘疾人事業為家,以殘疾孩子為子,把對兒子的愛全部傾注到扶助殘疾人的教育、康復、就業、脫貧等事業中,被大家稱為“殘疾孩子的好媽媽”。在她的領導下,甘肅的殘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多次受到國務院婦兒工委和中國殘聯的表彰,並在相關國際會議上介紹了經驗。她多次被評為全國、省先進個人,省直工委優秀黨員等。

【頒獎詞】有人說,每個母親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險時會迸發出難以想像的力量去拯救他,而朱雪明卻永遠失去這種機會了。小的時候,兒子因為母親忙於工作而埋怨她;長大以後,兒子跟母親一起為殘疾人奔波,直到有一天,他們幫助過的殘疾人藝術家在舞台上大放異彩,兒子卻離開了這個世界,人生的輝煌和悲傷同時降臨在一位母親的身上。朱媽媽,您說所有的殘疾孩子都是您的兒女,而我們大家都願意從心底叫您一聲:媽媽!

4、楊文46歲,漢族,本科,中共黨員,山東省英才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

楊文是國內幼教專家,著作多部;與丈夫同為諾丁漢大學歸國學者,曾任教於山東工業大學。獨創的“全息全感兒童英語教學法”被列為“中國當代外語教學法十大流派”之一,出版《楊文幼兒英語》、《楊文教子》等書。辦學有方,創辦多所學校;熱心公益,扶助貧困,減免學費400萬元;教子成功,兒子攻讀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學博士,獲該校霍奇金獎學金。她是山東省婦聯執委;先後被授予“全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傑出創業女性”、“山東省十大優秀母親”等榮譽稱號。

【頒獎詞】楊文是個令人羨慕的母親,因為所有的母親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夏楊那樣優秀的孩子,但是別忘了,天才往往曾經是醜小鴨。而夏楊能從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是因為母親秉承了先進教育理念,並有效實施。正如那句話所說:沒有平庸的孩子,只有平庸的教育方法。楊文的成功,是命運對她智慧人生的最好獎賞。

5、陳淑妮52歲,漢族,研究生,中共黨員,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大學研究生部黨委副書記。

陳淑妮以自己的智慧和愛心實現了家庭和事業的雙豐收。在她的教育下,女兒杜旻書表現優異,9歲時倡議發起創建全國“手拉手”希望國小,13歲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14歲榮獲第三屆宋慶齡獎學金,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3年被推薦為清華大學免試保送生。在工作上,陳淑妮主編和參加主編著作五部,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承擔社會研究項目10多項。榮獲深圳市“優秀班主任”、深圳市教育局“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頒獎詞】大多數母親執著於兒女的衣食住行,而陳淑妮執著於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個深通新型教育理念的老師,她懂得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母親,她懂得保護孩子心靈的善良與純淨,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的重要。如果用繪畫來比喻,她不是一個工筆畫家,在每一個細節上刻意雕琢;而是一位寫意畫家,讓作品韻味盎然,充滿了無窮想像的空間。

6、林秀貞60歲,漢族,國中,中共黨員,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村民。

林秀貞用母愛精心呵護兒女成長,力助兒女成為國家棟樑。30多年來,使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社會困難民眾,圓了求生、求學、養老、就業夢;使1名外地遺棄病嬰重新找回了“母愛”;使14名貧困學子不再為無錢上學而發愁;贍養6位孤寡老人,使他們不再為生活而悲傷;招收8名殘疾農民在自辦的企業上班,使他們不再為無處就業而備受煎熬。1999年至2006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

【頒獎詞】敦親睦鄰,扶助弱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所應有的傳統,如今這種古風,在一個叫林秀珍的農村婦女身上得以重現。一個人可以選擇為自己活,也可以選擇為親人活,而林秀珍選擇為更多的人活。當孤兒得到養育,殘疾人得到幫助,無依無靠的老人可以有尊嚴地度過餘生,並且帶著對生活的感激離開世界,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變得溫暖了。此時,我們看到了一顆母親的心,看到了一個女人所能奉獻給世界的最大的愛。

7、唐玉華44歲,漢族,研究生,中共黨員,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