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周恩來的小故事精編

一、能不能把我碗裡的飯弄軟一點?

隨著年齡的增大,周總理工作量不減,飯量不減,但是變化還是在悄悄發生……

總理喜歡和民眾一道吃飯。在田間地頭,他與農民一道吃飯;在工廠礦山,他與工人一道吃飯;在招待所、飯店,他喜歡和服務員一道用飯;在水庫工地,他和民工一塊啃窩頭鹹菜……

有一次,總理陪外賓外出參觀。那幾天他吃飯很費力,吃得慢,吃得少。工作人員心裡很犯急。

在參觀大寨的前後,在一次行動前,工作人員想到他吃飯的費力,忙問:"總理,你身體不舒服吧?"

"不,我身體很好……"總理說得肯定。

"總理,你肯定有什麼事吧?"

"嗯,"總理略一沉吟,望住工作人員,用商量的語氣說:"這次活動,吃飯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設法把我碗裡的飯弄軟一些?"

"可以。飯都是盛好了才端上來么。"

"搞特殊了。"總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澀。他忽然輕輕嘆出一口氣:"唉,我的牙齒已經全鬆動了……"

總理髮出這聲輕嘆時,工作人員看清了他變得灰白了的頭髮;曾經英氣勃勃的臉孔已經血肉耗盡,臉孔和脖頸的皮膚鬆弛下墜,並且出現了老年斑;他那威武明銳的雙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

工作人員沒有忍住淚,慌忙退出屋,到一個角落裡,大哭了一場……

二、巧拒老部下的禮物

現在某些領導幹部總是以“礙於情面”為由,欣然接受下屬的“土特產”。周總理巧拒老部下禮物的故事,他們該好好學學。

有一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龍飛虎就托人給總理送來一筐桔子,很新鮮,說請老首長嘗個鮮。

總理見到桔子,說:"我不需要。"

大家勸:"已經送來了,還能再送回去呀?"

總理說:"你們問問這一筐多少錢?"

趙秘書打電話問過之後,報告總理:"一筐25元。"

總理吩咐:"你給他寄50元去。"

趙秘書說:"是25元。你多寄他會退回來的。"

總理說:"就寄50元,多餘的錢叫他處理,不這樣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錢,他以後就不再送來了。"

果然,龍飛虎以高出一倍的價錢"賣"給總理一筐桔子,以後就再也不敢給老首長送東西了。他說:"送東西就等於敲總理竹槓,誰還敢送啊?"

三、隨時記著公私兩本賬

周總理吃飯自己付錢,這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這是因為周總理隨時記著公私兩本賬。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私要分明。所以每次付錢,又會有不同的小故事。

有一次,總理在北京飯店接見外賓。接見結束後,總理感到有些餓,就跟值班衛士張永池說:"有點餓了,咱們吃點便飯吧。"

那是一般客飯,很快就吃完了。張永池一算帳,吃了兩元八角。不要以為這是優待價,總理從來不允許優惠,嚴格要求按市價收付款。那個年代的錢同現在不同。

可是,張水池這次糊塗了。心裡算了帳,楞是忘了給錢,追在總理屁股後邊上了車。還沒坐穩,總理就問:"給了錢沒有?"

"哎呀,"張永池叫一聲,"糟糕,忘給了!"

"快給我把錢送去!"總理生氣了,大聲訓道:"要會算經濟帳,公私算分明,不然怎么行?"

公私分明,清清白白,堂堂正正,這就是周總理。所以曾經在周總理身邊工作過的人說起時,都說敢向全國人民保證:總理一生奉獻,即便日常生活也從沒占過公家一分便宜!

四、不許到小賣部買東西

總理外出,無論住交際處、招待所還是賓館,都要求工作人員不許在小賣部買東西,他自己當然更不會去買。因為那是清廉的時代,也是物質匱乏的時代。建國 後,我們開始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搞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後來又摸索自己的路子,卻始終不能擺脫物質匱乏的陰影籠罩。直到改革開放,才終於擺脫這一陰影,走 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繁榮之路。

物質匱乏的年代,商品分配是個大難題,配發幾十種票證也解決不完這個難題。於是,各省、市、自治區的交際處都設立了小賣部,賣緊俏商品,將質高價廉的商品供應首長和外賓。總理對這種小賣部是很有看法的。

有一次去昆明,總理自己掏錢請隨行人員吃了頓炒鱔魚絲,飯後大家說說笑笑在院子裡散步。

"小賣部開了。"有人說,"進去看看吧?"

"你們不要去那裡買東西,那裡面有名堂!"總理皺起眉頭說:"什麼內部價格呀,你們不要占這個便宜,要買什麼到街上去買。"

"街上沒有。"不知誰小聲嘀咕一聲。

"有就買,沒有就不買,幹嗎非買不可?"總理指指小賣部,"搞了這種特殊,再講清廉也是虛假的。人家5元錢買不到的東西,你l元就買走了,你的100元工資就變成500元了么。你再跟民眾說你只有100元工資,那算清廉還是算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