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民俗

【篇一:家鄉的河燈節】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貴州安順也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就拿七月十五的河燈節來說,那可是一年裡對安順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大人們告訴我,這個節日體現了對亡故親人和祖先的尊重。

說是七月十五河燈節,其實節日早從七月初一就開始了。首先要進行一個迎接逝者的儀式,家裡的擺設要按祖輩過節時的樣式擺得一模一樣,不能有絲毫差池。吃飯時要先供飯,然後家裡人再開吃。供到一定時間要燒紙錢,還得把十五日當天要用的紙錢包好。

十四日中午吃完飯後,我們小孩子就要去地里挑南瓜。經過小心翼翼的雕刻後,南瓜變成了形態各異的南瓜船。我們在瓜里插上蠟燭,南瓜船就變成南瓜船燈啪!

十五日晚上七點左右,節日儀式正式開始。首先要把紙錢等東西放在大篩子裡,由一個人負責拿著篩子,另一個人跟在他後面,邊走邊插香。到達指定地點後,大人們會按規矩一邊擺紙錢包一邊燒。接著,小孩子們就要到河邊去送船。我們先把做好的船小心翼翼地放進河裡,然後用葵花桿划水趕船,一邊趕一邊慢慢地沿著河岸向前走。小船兒就隨著彩門對祖輩的思念,盪著波紋優哉游哉地遠去了……

雖然隨著暑假的結束,我也離開了家鄉,但我對家鄉的思念會像那蕩漾著河燈的水流一樣,一直綿延下去……

【篇二:正月十六觀花燈】

今天是正月十六,南京有正月十六登高“踏太平、祛百病”的民俗,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中華門城堡看秦淮花燈。我們到的不算遲,可中華門城堡前已經聚滿了賞燈的人,我們就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從城堡側面的青磚路拾階而上。路旁站著身穿鮮亮鎧甲、手握長槍的武士,這些蠟像怒目圓睜,威風凜凜,惟妙惟肖。

登上城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與青奧共成長”主題花燈,花燈的四角是紅身黃頂的華表花燈,中國味十足。城堡的四周沿垛口高挑著傳統的大紅燈籠,城堡一側布滿了運動主題花燈,有跳水、羽毛球、跳高等各種姿勢的運動員圖案,栩栩如生。最逼真的是腳踏車花燈,五彩的燈光一閃一閃,仿佛正在衝刺。看來南京已經做好擔當20xx年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東道主的準備了!

離開城堡,我們沿城牆東行,城牆上的花燈分為地域和民俗兩大主題,有香港海灣的美景、美國的唐人街、中國象棋的車馬相士炮,還有載歌載舞的少數民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組台灣主題花燈,高高的阿里山、清清的日月潭,蝴蝶谷中還有幾群形態各異的蝴蝶翩翩起舞,讓人不禁想到美麗的台灣島去看看。

城牆外是一條比較寬的河,不用問,肯定是秦淮河了。我想到了《三國演義》中的護城河,甚至想到了電視劇中攻打城池的場面。河的對面是一些仿古建築,多半是酒店,燈光倒映在河中,在夜幕下顯得影影綽綽。此時正好一艘畫舫駛過,平添了幾分古味,如果杜牧在此定會吟誦“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不過如今太平盛世,他應該不會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了。

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武定門,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明年的正月十六,我們還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