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教學設計

要求回放: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蒐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它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寫完後,大家交流交流,選出寫出得好的裝訂成一本習作集。

要求分析:

1、國小語文課標明確:國小三年級的作文是習作,既不是成人的寫作,更不是文學創作,而是一種書面表達的練習。只要求小學生"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寫出來。"因此,這節習作指導課只是把上節課(口語交際)中了解到的有關“生活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寫下來,這是對學生綜合性學習成果的一種展示方式,也是檢查學生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描述的訓練過程,是對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的檢驗和升華。

2、學習段式,作文時注意做到表達清楚,描寫具體,還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寫出自己的感想。

習作範圍:

1、學會把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蒐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寫下來。

2、可以寫本次活動過程。

教學目標:

1、學會把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蒐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

2、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介紹一個傳統文化。

3、把學生的習作裝訂成冊,讓學生有成就感,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

課前準備:

1、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2、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手抄報等)展示出來。

3、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準備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4、中國傳統文化調查表。

教學難點以及對策:

1、第一個難點是要解決寫什麼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綜合課時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讓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明白,這次寫作範圍很廣,可以介紹一個文化傳統,一個風俗習慣,一處人文景觀,一個古建築,一種民間工藝,一個戲曲,甚至於活動的過程可以寫,同學們活動中的表現也可以寫。只要是你感興趣的,都可以寫下來。

2、第二個難點是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學生通過綜合課的學習,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點簡單的了解,但沒有頭緒,在腦海里是一團亂麻,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材料組織起來,整理好,形成文字寫下來。

3、本次習作訓練的難點還在於它的綜合性,在於如何體現著一個學生的認識能力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難點?我想,應該結合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來進行,在前面幾篇課文的教學中,提前滲透,有意識地指導。如在講《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學會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介紹一座橋,介紹一幅畫。在進讀《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如何把一件歷史故事介紹清楚。

教學過程:

一、再現傳統文化,體會寫什麼。

1、回憶上節課口語交際內容。

你知道哪些中華傳統文化?舉例說說。

2、你最喜歡我國的哪個傳統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紹哪個?

(1)、學生展示,老師小結。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

一個神話故事、一處古建築、一種民間工藝、一種戲曲、一幅名畫、一個節日、一個傳說、一個吉祥物、一個習俗、一個少數民族……[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