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母親鮮為人知的故事

從未懷疑歌德是天才

德國大作家歌德所擁有的敏感和想像力,得歸功於她的母親——溫柔而快樂的卡特琳娜·伊莉莎白。作為長子兼獨子(他的兄弟都夭折了),他深得這位年輕婦人的寵愛。由於自小身體虛弱,他需要悉心的照料,這就避開了父親的嚴厲管教。

母子兩人分享著難以言說的溫情時刻。豎起耳朵傾聽母親講述騎士故事時的狂喜,手牽手體驗戲劇的激動,自然無邪的快樂……這就是他的甜蜜的童年時光。

當他的青春期來臨時,另一種形式的同謀關係又將母子連為一體。19歲時,這個年輕小伙子生了病。他不得不中斷法律學業,回到故鄉療養身體。與過去蜷縮在母親的裙下,和她一起虛構著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一樣,在其處於這一有著重大問題並發生著種種變化的年齡段,他也呆在了母親的身邊。當時,卡特琳娜·伊莉莎白引導他的人生路程,走向虔誠派修會(虔誠派修會17世紀末植根於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虔誠主義作為對路德宗教義的反動,鼓吹受苦在皈依過程中的必要性。處於康復中的歌德,在母親的陪伴下,在這個甜美的神秘主義的圈子內作了一次小小的瀏覽。

身體康復了,他不能再滯留家中。他離開時,自身已發生了轉變。可以確定的是,個體高於群體,情感高於理性,個人經驗高於被灌輸的真理,自我實現成就於苦難之中--他後來的浪漫主義的全部資源即在於此。

母親的形象很快出現在了那部幾乎給他帶來世界性聲譽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在這部小說里,主人公深受那不可能成功的愛情的折磨,在自殺中找到了自我了結——自我救贖之道。

母親對兒子的作品非常滿意。從兒子發出第一聲啼哭的那一刻起,她就從未懷疑他將是個天才。

幾十年後,在《浮士德》第二部,亦即哥德去世那年所完成的最後的作品裡,卡特琳娜·伊莉莎白的形象再次閃現。當聽到梅非斯特吐出“母親”這個詞時,浮士德情緒激動道:“這到底是個什麼字眼?聽了叫我心驚!”

把卓別林推上舞台

查理·卓別林的父母都是歌舞藝術家。他的父親是男中音。小查理父母很早就分開了,他可能跟父親學過踢踏舞,後來其父因酒精中毒去世。他的母親漢娜·希爾,藝名莉麗·哈維,是一家聲名赫赫的輕歌劇團的舞蹈和歌唱演員。莉麗收入頗豐,小查理在母親和西德尼(母親前次婚姻所生子,日後他始終親近的兄長)身邊,度過了一段美滿的時光,直到有一天厄運降臨。

那年他五歲。這件大事發生在倫敦一家極為簡樸的劇院中,他的母親臉色蒼白,剛剛離開舞台。她是在一陣陣倒彩聲中離開的,她那先前已經變糟的嗓音徹底倒了,曼妙的歌聲不再,如今只有如蛙鳴般的聒噪。眾人吹起口哨,嘲笑聲此起彼伏,經理暴跳如雷。當時一種直覺促使莉麗拉著兒子的手,把他推到了舞台腳燈光之下。查理走向目瞪口呆的觀眾,他唱起歌,跳起舞來。他扮演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怪人,滑稽又冷酷:“我模仿了我母親的破嗓音。”後來他說道。眾人大笑,他獲得了成功,硬幣如下雨一般落在他的四周。他停了下來,撿起硬幣,用手帕包起交給母親。觀眾誤以為他的這一舉動是在搞笑,愈發捧腹。這是查理的第一次演出,同時也是莉麗最後一次在劇院舞台上露面。

隨後的日子是一段漫長而可怕的通向苦海的下坡路:先是租住廉價的帶家具的套間,隨後蝸居骯髒不堪的樓頂屋,從拮拘到赤貧。莉麗賣掉了她那些漂亮的戲裝,在縫紉機上拚命工作以賺取幾個小錢。她去過救濟貧民的施食站,進過貧民收容所。孩子們被收容進貧兒院,隨後又被送到一家孤兒學校。可憐的莉麗先是被安頓在婦女收容院,隨後又被關進了瘋人院。

當她的病暫時得以治癒時,就設法找回她的兒子,一家人重又團聚。但有時候,當他們“演戲”,在惟一的布景——一個破爛的爐灶和一張鐵床前互接台詞的時候,他們幾乎是幸福的。“她是我所見過的最有表演天才的演員,”查理日後吐露真情,“通過觀察她,我不僅學到了如何用我的手和面容來表達我的情感,而且學到了如何去研究人。”

當兄長西德尼當了水手,音訊全無的時候,小傢伙就說服他媽媽,讓他離開學校找個差事,從小商販到跑腿的都可以。由於焦慮和擔憂,莉麗再一次發瘋了。查理形單影隻,那年他12歲。他已經知道,他的未來在劇院。他與兄長一同造訪瘋人院的可怕回憶,始終留在了他的腦海里——莉麗蜷縮在她的單人囚室里,從她那模糊的腦子裡想出一個一個的詞,拼湊成這么一句離奇的叮嚀:“不要失去理智,否則,他們會把你關在這裡。”

查理在劇院裡獲得了一個小角色。隨後他很快成為舞台上的主角乃至電影中的主角。不久他就能奉養他那兩次舊病復發,兩次住院的母親了。這個不幸的女人終於在去世前看到了她兒子的成功,了解到流淌在她血管里的戲劇的激情,通過血緣的紐帶,傳給了已成為夏洛特的小查理。

阿加莎的寫作淵源

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有個英國小姑娘卡拉如饑似渴地閱讀狄更斯的作品。她試圖使自己忘卻沉重的憂愁:她的父母將她的兩個兄弟留在身邊照看,卻將她託付給了她的姨媽。她為自己是個女孩而懊惱不已,這位以閱讀小說度過了童年生活的英國小姐後來開始寫作。就像在她之前的勃朗特姊妹等許多人一樣,她在一些詩作和小說上署了卡麗斯·米勒(CallisMiller)的名字。當她最小的孩子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出生時,卡拉已36歲了。日後,她的女兒對這些作品也無比敬佩,並滿懷敬意地將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