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徵文10篇

震撼心靈的《橘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橘子》。看過一遍便不能忘記,可以說我已被深深地震撼了。小說中的情景經常夢幻般的浮現在我腦海中,而芥川龍之介敏銳的洞察力和善良單純的心則令我欽佩不已。

故事發生在一個陰沉的冬天的傍晚,“我”坐在車廂里等著發車,感到十分無聊和煩躁,“有說不出的疲倦和倦怠”。這時,一個穿著破舊,長相俗氣的“地道的”鄉下姑娘坐到了“我”的對面。在“我”無聊地看報紙時火車進入了隧道。那個姑娘這時卻拚命打開了笨重的玻璃窗。火車剛駛出隧道,三個小男孩譁然從岔道的柵欄後面一齊揮著小手大喊起來。那個姑娘便把被“溫煦的陽光照成令人喜歡的金黃色的五六個橘子”從視窗向孩子們拋去。她大概要去當女傭,用幾個橘子犒勞為她送行的弟弟們。目睹此情此景,“我意識到自己由衷地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悅之情”。

這篇小說,雖然不過才三千字,情節也很簡單,但其藝術效果和衝擊力不遜於任何鴻篇巨作。

我感慨於芥川龍之介那顆敏感而又單純的心:幾個橘子竟能引發他的靈感,使他從頹廢消極中看到希望。他的心有單純的像未經世俗污染的孩子,想想如今還會有誰為幾個橘子而感動呢?

每當我感到空虛時,總想起芥川的“橘子”。這“橘子”我不知嘗多少次,但都能嘗出新味道,並從中汲取知識,尋找心的靈感,新的希望。

《草房子》讀後感

合上書本,閉上雙眸。

眼前浮現了許多故事情節。

桑喬,這位獵人出生,曾經說話口吃的年輕人,居然憑藉不屈不撓的毅力,成為一位出色的國小校長。當我看到他僅僅為了那蓋滿印章的紙上的榮譽,他可以將桑桑不當兒子看時,對他的敬佩日漸減弱。但,當桑桑生病到無藥可醫的時候,我又為他高興,因為我又看到了父親高大的形象。桑喬,他是一個人,一個父親。

面對桑桑無助的眼神,小小年紀的柳柳,在大人的憂愁里懂得了體貼人;生命的力量和責任使得虛弱的桑桑可以將妹妹背上城牆頭看落日,看月亮,看星星。等等這些,讓我一下子覺得自己似乎也長大了許多。

我想,人性是善良的。桑桑的不幸讓我黯然神傷,但我確信曹文軒不是冷血的殺手,會隨意抹殺掉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感動,果不其然,我看到曹文軒的善良,一個“鼠瘡”

就讓儼然無氣的桑桑掙脫了命運的枷鎖!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有一種想大哭一場的衝動,為桑桑年輕的生命的頑強,也為曹文軒的善良。當讀到$2老師那咿呀小調投射出的“別怕”慰藉,讓我真的感動了。那首“咿呀”讓我著迷,也讓我看到生命的陽光。是啊,桑桑在生命的轉折處,遇到讓他一輩子難忘的人,記住了生命里珍貴的東西。

《草房子》用這些最純真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著去面對。

黑面宋江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了《水滸傳》這部名著。我因為“替天行道”而感動,我因英雄的悲壯命運而悲嘆,同時,我疑惑著,這108將的首領——宋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宋江並不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他既沒有武松打虎,魯達拳打鎮關西的壯舉,也沒有赫赫有名的戰功,他的名聲遠揚只在於他具有一個“政治家”的謀略。作者讓宋江繼位,只因為他“磨得人心一樣平”,連脾氣暴躁的黑鏇風都甘願叫他哥哥。宋江將他的政治才能發揮地淋漓盡致,使上下108將心連心,攻打祝家莊,打敗高太尉,讓人實在不佩服宋江的政治家的謀略。

但宋江只是一個“偏安”的政治家,他喜歡名正言順而不是一輩子窩在梁山當“強人”。於是,他選擇了招安。他帶著自己的兄弟同方臘殘殺,結果好漢們死傷大半,他也自身難保。

宋江想過安穩的日子,而他忽略了作為好漢的脾性,難道他不知道朝廷早就視他們為眼中釘,肉中刺,期望早日剷除他們了嗎?梁山好漢們與朝廷決一死戰。這樣,他們才能死得其所呀!宋江的投降主義直接導致了梁山泊的悲劇,不知他臨死前是否也說得痛心疾首呢?

在這裡,我對宋江妄加品論,實在有些惶恐。但我說的,宋江的思想和舉動,讓我明白:不要向敵人妥協,也不要屈從於威脅和利誘,否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發現希望》讀後感

很多時候,不是生活故意帶給我們灰色的傷感,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了,從而忽略了生活生活本身。因此,我們才會陷入一種認為的生存困境無法自拔。快樂的人,頭頂上永遠都有一片晴朗的天空,眼睛裡永遠都是五彩的生活之色。

《發現希望》中的主人公肯尼剛出生只有半截身體,他曾做了兩次手術,腰以下的神經無法恢復,連坐都成了問題。可數月後,肯尼竟奇蹟地坐了起來。對沒有下肢的人來說,這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肯尼之後成為了小影星,他曾告訴記者說:“我在生活中沒有困難,遇到困難,遇到困難就和大家一樣找出方法解決問題。”在那小鎮上,幾乎每個人都迷戀肯尼。

為什麼人們都迷戀只有半截身體的肯尼呢?

每個人都有煩惱,但只要看到肯尼,就覺得自己煩惱是何等渺小。因為有了肯尼,我們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們要像肯尼那樣,對生活充滿自信!

同樣一件事,若能從正面,樂觀的方向來思考,就會使自己充滿喜悅和盼望。所以,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悲觀的人,是在成功中尋找挫折!發現希望,那時生命重新閃亮的起點。

假如命運折斷了希望的風帆,請不要絕望,岸還在:假如命運凋零了美麗的花瓣,請不要沉淪,春還在。生活總會有無盡的麻煩,請不要失落,因為路還在,夢還在,陽光還在,我們還在。

品黛玉

你海棠般嬌羞的面容,你菊花般孤高傲視的情懷,你柳絮般飄飛的嘆息,你桃花般紅消香斷的淚痕……

初讀《紅樓夢》時,還真嗔怪你好“不懂事”,那個林黛玉怎么那么小心眼啊,寶哥哥對別的女孩子說一句話就又哭又鬧,別人含蓄地指出她的錯誤,她也會諷刺別人一番。真是“夢裡不知身是客”啊,賈府哪容得下這樣的客人?

可是,讀得遍數多了,才真真切切體會到,你——林妹妹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的名字是一道風景。黛玉,“黛”是一種墨綠,象徵了你對自由無比的嚮往與追求,你才是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真正的美女啊!

地球若停轉,會是在哪年?時鐘的搖擺在瞬間將決定沉淪,彼此不再相見,讓所有的誓言擱淺。要追到永遠,追到哪一天?

然而正是你,以絳珠草的身份,給了時代一個答覆,給了社會一個答覆,也給了惡濁的世風留下一個深深的印跡。

你敢於追求自由,敢於反抗社會,敢於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在那個黑暗的紅樓時代,的的確確容不下你——這道有才華的特殊的風景!你多愁善感,任性自私,還很愛哭,但實質上,這還是對封建社會來禁錮人性的一種回擊。

“黛玉葬花”那一節,腦海中悲觀的是一個衣帶漸寬的女子,手執花,嘆氣,落淚,美的觸目驚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林妹妹對愛的執著與單純令我傷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李後主,道出了黛玉的愁。

我,仍在品讀黛玉,那一道不朽的風景。

善與惡

阿廖沙,他在小時候就經歷了生離死別,他的父親拋下了家人拂袖而去,全家陷入悲痛之中,但他卻渾然不知,保留著他那份天真。天真使他在父親去世時不流淚,你可以說他無情,說他不愛父親,但你不能否認他那份天真,無憂無慮的天真。天真是孩子的特性,是他們無憂的見證。

外祖母闖入阿廖沙的生活,外祖母雖然生活在黑暗中,卻有一顆善良的心。她給阿廖沙講上帝的故事,她還教他唱歌,讓他快樂,讓他在雖無父母關愛的條件下,也可以像鳥兒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她對兒子的不肖,毫不怨恨,只想讓他們快樂;對於大夫的打罵,他毫不記恨,仍然像聖母一樣照顧大夫;對房客的無理要求,她慷慨大方,免費為他們服務……

舅舅們心存妒忌心,大舅舅由於不滿現狀,對自己的妻兒無人道地打罵。小舅舅更是如此,親手將自己妻子殺害在被子中。他們不僅沒有悔過之意,還生出一計又一計的殺人手段。

外祖父更是仇恨的代表。他剝削了工人的勞動力,卻遲遲不發工錢;他將有損利益的房客無情的趕走;甚至竟無恥地與外祖母分家,斤斤計較,到處訴苦,騙人錢財來輕視外祖母,並把錢給別人,想“錢生錢”。

他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們代表了當時底層人們的生活。

我讀《童年》,讀出了天真、善良與世態炎涼。

讀《來一斤母愛》有感

這是一本我極喜歡的漫畫,圖與文的融合達到了一種極致,寥寥數筆,便把母愛揮發得淋漓盡致。

故事中的男孩孫宇是一個和我們一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母親河大多數父母一樣望子成龍。

他在她的安排下,五歲學英語,六歲學簡筆畫,七歲學琴。有時候,小男孩會覺得媽媽很煩,讓他一點自由也沒有。他很叛逆,會為一些瑣碎小事跟媽媽鬧個天翻地覆,還堅決不認錯,不道歉,因為“那樣沒面子”。

日子波瀾不驚地流逝著,直到有一天,爸爸給他打了個電話:“你媽媽最近凍了個小手術。”家裡人敷衍他說快好了,他也就愚蠢地相信了。

男孩發現,媽媽的變化越來越多:染紅了的披肩長發變成了短髮,臉莫名奇妙地腫了起來。再往後,他發現媽媽開始看佛經。“其實我感覺到了。”他說,“但我不敢問。”

有一天,爸爸突然讓他去醫院,因為媽媽“不大好了。”在病房門口,爸爸終於說出了實情:“媽媽得的是肺癌。”男孩明白,父母一直不告訴他實情,是因為高考在即,怕他分心。

醫生說,無藥可救,最多撐不過兩天。

男孩哭了,印象中從沒記得媽媽的生日,記憶里從未給媽媽洗過腳,惹媽媽生氣的那些事還沒來得及道歉。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當時光精確到數字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本以為可以大把揮霍的生活,竟然少到令人心跳加速。它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硬生生地劃開你的皮膚,讓你疼痛。

《來一斤母愛》讓我懂得:共同擁有的日子裡儘量使彼此快樂,這才算得上一個完整且不覺得遺憾的人生。

不要等到屬於生命的數字被壓縮到“一”時,才視之為寶。

夢回永無鄉

——讀《彼得·潘》有感

夜,深沉而寂靜。一聲清脆的鳥啼划過耳畔,喔,我可愛的永無鳥,你來指引我去追尋彼得嗎?

一簇光亮下,穿著樹葉做成的衣服,有著金黃的頭髮和滿口乳牙的男孩靦腆地笑著——我回到了永無鄉。

這裡是孩子們的樂園,只有純真,沒有一絲邪惡的雜質。在這裡,我可以無憂無慮地瀟灑快活,沒有煩惱,沒有苦楚。我可以和夥伴們鑽樹洞,和人魚們嬉戲,和原始部落里的人烤肉,跟著彼得智斗胡克。在這裡,我不用長大,永遠只是一個孩子,長不大的孩子,無憂無慮的孩子,不會被世俗沾染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當我為無盡的作業、難理解的人際關係所困惑時,我常憧憬這永無鄉中的美好生活。在那兒,我們不必為任何事而憂愁。然而,事事不能如人所願。我們的許多美好幻想都會被塵世的喧囂所沖淡,沒有人能永遠停留在童年,停留在純真,停留在似永無鄉的美好夢境。

彼得永遠勇敢而天真。而人性中總會存在有絲縷邪惡與愚蠢。永無鄉永遠夢幻而完美。而塵世卻總夾雜著煩惱與不堪。在我驚嘆永無鄉的美好驚奇是,我不得不重新面對我的生活。儘管現實不似夢境完美,我們依然可以過得充實。

永無鄉是個十分完美的世界,也許現實生活不似它這般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保留住一份純真,正如在吵嚷中也要保留下一份寧靜。

夢終歸要醒,但永無鄉永遠提留在我的心裡。

為生活留一份天真

——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有感

手握彈弓,口袋裡總有取之不盡的各種“工具”,愛和小夥伴們嘻哈玩鬧,腦子裡裝滿了小小的智慧,小小的叛逆和小小的天真。

這就是湯姆·索亞的童年,也是我們這一代男孩的童年縮影。讀完小湯姆的故事,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想把自己的故事也像他一樣完完整整地複述一遍,想像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湯姆·索亞,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享受只有兒童才有的特權,一起放肆地掏蛋和嬉皮笑臉……

然而,我們有太多的顧慮,因為我們都已經是半個大人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般在大人的懷裡撒嬌,我們擔心不能想小孩一樣得到別人的諒解,擔心影響自己的“光輝”形象,擔心一旦露出原形就無法在同伴的圈子裡待下去,擔心不被人們認可。

於是,我們有了隱私,有了謊言,有了掩飾。如果真有一個可以放縱自己而不受懲罰的世界,我能一口氣看完所有的動漫,一次性玩遍所有的遊戲,甚至可以在幾分鐘內花光一年的零花錢,在有限的時光中享盡隨心所欲的快樂,相信我的同齡人也全有同感。

但,這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成長,因為我們的家業,因為我們的目標,我們已不能再有湯姆·索亞式的生活了,類似湯姆·索亞的生活已成為我們人生歷史中的一頁。

只因為我們曾經丟失了一件寶貝。

這件寶貝,有顏色,有氣味,有口感。它的顏色是純白的,白的像白玉和棉花糖,它的氣味是濃香的,系那個的像茉莉花和朱古力。它給人的感覺,入口淡雅,回味無窮;它的香味可以瀰漫在你失落的每一刻;它的名字還是個謎,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確定一個標準的答案,我想,也許那必是“天真”了。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有時會發現,它是那么的無用,那么的幼稚,那么的傻,傻到居然可以和毛毛蟲聊天,和玩具汽車說悄悄話。我們當然知道,人是不能和毛毛蟲玩具說話的!

完全融入了社會才能真正地發現,要是每個人都天真一點,社會就不會這么複雜,也沒有這么多的麻煩,更不會有這么多讓人琢磨不透的言語。

人的一生也許只在小湯姆那個年紀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輕鬆和愉快,因為只有在那時,人才是天真的,最簡單的。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保持一份天真,少一點猜疑,多一點任性,少一點謊言,多一點真誠;少一點爾虞我詐,多一點彼此往來……那么,我想,我們的世界就會像湯姆·索亞的童年一樣美好!

《蒼狼》講述了一隻曾ing的狼酋和一個母狼、四隻小狼組成的一個大家庭的故事。這其實是有一個導演想拍紀錄片,所以把幾隻狼放在一個有很多監控器的一個被海水包圍的島上。

文中揭示了狼的一切生活習慣,狼酋是群狼的首領。狼酋的帶領對狼群十分重要。本書寫出了狼的很多優點:狼十分機靈,他們作戰中會及時總結教訓,不容許再出錯。狼與狗是十分不同的,狗喜歡依賴人生活,而狼是荒野之子,仇恨一切束縛。

狼的本性多疑,而多疑恰恰又能使它們鎮靜。它們敢於佩服敵人,它們堅信它們自信可以被踐踏,卻絕不能泯滅。

對弱者毫不憐憫,對強者折而不服——這就是狼的哲學之一。而被動和懦弱正是狼所最忌諱的。

它們是不安與平凡的動物,它們知道這個世界充滿了危險,而且它們在每次作戰總結教訓,是自己變得更強。狼也會打哈欠,但不代表睏倦,而是集中注意力。

狼從不認輸,對著越強的對手,就越興奮,狼的分辨和記憶能力強的令人震驚。

本書有提到了一個狼的對於野豬,豬其實並不笨,而且它們能與狼抗衡。

狼的品質是真的值得我們學習的,狼雖不多見,但它的精神遇到本書就能充分體味,人有狼的所有品質嗎?毫無疑問,沒有,有一大半人就應該算是優秀的了。

人生中有不少的挫折,有人為什麼會放棄或者有人會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