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

1. 冬妮婭的改變

幾年前,我也曾草草翻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過唯讀到保爾和冬妮婭的訣別,這本書便被擱下了。也許那時我最喜愛的並不是保爾,冬妮婭才是我心中那個近乎偶像般的存在。灰姑娘和王子,一個普通女孩和貴族的不同尋常的故事,那么一個資產階級小姐和保爾的愛情,必將反映出冬妮婭對整個資產階級的反抗與鬥爭。年幼的我充滿幻想。但當我再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舊夢,早已物是人非。

後來的冬妮婭,從一個頗為叛逆的女孩,一步步改變為一個被資產階級接納的所謂閨秀。一個人的改變也許是殘酷的,現實像一把螺絲刀,一點點一點點將他們扭回至他們應當在的地方去,改變是迫不得已,所以是痛苦的;而冬妮婭,幾年後她和保爾的不期而遇,變化的突然竟讓我難以接受。那個金色頭髮,蔚藍眼睛的少女哪兒去了?那個與保爾賽跑的冬妮婭呢?一個人的改變也可以是迅速的,巨大的,毫無苦痛的,甚至他們自己都不曾發現其中翻天覆地的變化。

冬妮婭的改變,是一種必然中的偶然。當初的淳樸,只是本性所為。她沒有明確的行動去抵制資產階級對她的改變,她根本沒有意識到抵制改變,也許她認為這種改變甚至是必然的,她接受了資產階級的信條,根本沒有思考這信條的根基,是如此變態、頑固的。每個人不是生來就壞的,在他們的最初,他們仍然有著人類最美的品質:樸素與熱情。人們擁有這些美好的品質遠遠不夠,他們更需要有崇高的情懷與堅定的信念,才能阻止惡習對自己的改變。冬妮婭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所以,慢慢地,就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她來不及阻止這一切的改變。就如斯托克馬爾男爵對年輕時的艾伯特親王所作的忠告:年輕人不應該僅僅能力強,而且還應該有正確的抱負,堅強的意志終生從事這么艱巨的事業,不僅要有精力和愛好,還要有認真嚴肅的態度,這樣才能自願地犧牲僅有的快樂去追求真正的效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解一個人,也許可以觀察他們身邊的朋友。保爾是冬妮婭少年時期最親密的人,但她對保爾的愛,僅僅只能傾注於保爾身上,卻並不能使冬妮婭同樣熱愛保爾所熱愛的事業,這是他們最為嚴重的分歧,暗示決裂的不可避免。

除了保爾·柯察金,冬妮婭的身邊都是一群資產階級的小姐和公子哥兒。他們追求享樂,對工人和農民嗤之以鼻。他們是典型的資產階級。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人很容易不知不覺被同化。就像身處一種寂靜悲廖的氣氛里,即便不明白這氣氛從何而來,也必肅然起敬,莊重之感油然而生。而當冬妮婭坐在她的朋友們中,大家談論著遊戲、舞會,抑或是某本流行小說中有趣的情節,這樣乏味的有趣必然產生空虛的快樂。花園的牆隔離了他們與整個世界的距離,一個人一旦處於過於舒適優渥的環境中,必將喪失鬥志,滿足於現狀。即使年少的冬妮婭出於本性中潛藏著的美好品質,被保爾和他的夥伴們所吸引,但當她漸漸脫離並融入了她所屬的小圈子,便正如保爾文中所言“……我的粗魯比起你們的彬彬有禮要讓人舒服得多。我的生活沒什麼可擔心的,一切正常。而你們的生活倒是變得比我預料的更加糟糕。兩年前,你還好一些,那時,你還敢和一個工人握手。可現在呢,你渾身散發出一種難聞的樟腦丸味兒了……”

也許,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責怪冬妮婭。她的社會地位及所處的環境使她順從地接受改變。冬妮婭從小在一個較為寬容的環境中長大,讀過不少書,所以本性中那些美好的品德並沒有被過多壓抑。就在不久前,她還曾那樣熱愛過農民的兒子保爾呢。但她長大了,她所處的那個階層令她約束自己,“用一把老虎鉗把一個自由的靈魂擰得緊緊的”。這是冬妮婭的悲哀所在,更是整個階級社會矛盾的根源。

2.生命因奮鬥而精彩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經典的話語振聾發聵,它告訴我們,應當趕緊規劃好人生,好好地生活,活出生命的意義,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隨時都有可能中斷生命。

這也許便是本書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同時也是本書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價值觀吧。

也許會有人說我們都還太年幼,對於這樣遙不可及的問題,似乎是無需多談的。但現實並非如此。越來越多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年,也許只是因一時的任性或憤怒便選擇匆匆逃離這個世界。我們選擇直面這個問題,而絕不是含糊其辭地一略而過。探究死亡,也許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我們為了什麼而活著,為什麼要活著。死亡是一件神聖的事,或者也許是可怕的。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無數的青年為了解放,為了自由,為了被統治和被奴役的人民,奔赴前線,為革命奉獻青春和熱血。為了更偉大的事業而犧牲個體,這些平靜地走向死亡懷抱的戰士,他們要做死神的主人,他們用另一種方式戰勝了它。而那些想以死亡結束痛苦的人們,他們所表現出的並不是所謂的勇敢,相反,這是一種最懦弱的逃避方法。試想,那些輕生的孩子們,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其根源大多數都是些本可以很好解決的小問題,但他們卻為此而付出了死亡的代價。儘管我們不應該評論死去的魂靈,但我想,這樣似乎確實太愚蠢了。若他們連面對死亡都尚有勇氣,那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享受美好的人生呢?或許是衝動,衝動使他們來不及思考生與死。

我們為什麼活著?我一向不贊成古語裡“好死不如賴活”這類的話。活著,就要有尊嚴的活著,假如活著就是靠幾口飯維持一種半生不死的狀態,這既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也讓漫長的人生毫無任何意義可言。

活著,就像保爾·柯察金一樣活著。即使並不是做神聖的革命工作,也要像他一樣充滿鬥志和激情。活著,就要像張海迪和桑蘭一樣,將人生的困難和挫折化為奮勇向前的動力。我希望,在我們未來的路上,能遇見各種的波折和有趣的經歷。這樣等我們老了,老到再也走不動了,我們會坐在餘暉籠罩下的藤椅上,回憶過去人生路上所有的一點一滴。那將是多么安詳和溫暖的畫面!

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真是白白來走一遭兒嗎?不,絕對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夢,它使我們燃起為其奮鬥的鬥志。就是這樣的熱情使我們不懈努力,朝著理想不間斷地跋涉。我想,正因為人生路上有了目標,有為目標實現而不斷努力的意志,才使我們對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這或許才是活著的原動力。倘若一個人連一個小小的理想,一個小小的目標都沒有,他將不會看見一點希望與光明的影子。

人的一生,有比解決溫飽更重要的事。我們應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善整個人生,讓世界因為每個人的存在而更加美麗。認真地活著,即是人生最偉大的表現,難道真有人願赴死去的沉寂,而拋棄了生的勃勃與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