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一刻

我們不是王七

——如何寫好“穿越”類作文

四川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蘭勇

生活的潮水推著我們前進,時間的流逝令一切不能重來,我們經歷的每一刻都不能重複,這就造就了不能複製的美好,也帶來了難以彌補的遺憾。假如我們可以回到過去,那么你想回到過去的哪一時刻?請以“回到那一刻”為題,寫作一篇作文,文體不限,字數在1200-1500字之間。

這是今年全國創新作文大賽國中組的決賽題目。我當即寫下一文:

回到那一刻

蘭勇

歷史與人生都是由一次次選擇來組成的,往往因結果的重要,而讓使這些時刻變得舉足輕重、千鈞一髮了。於是,抉擇者無不遲疑不決、猶豫徘徊、躅躇不前。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主創都會極力刻畫他們身處那一刻的艱難:或僵臥,或枯坐,或輾轉反側,或定定蹲踞,或來來回回地踱步,煙一根接一根地抽,水一口接一口地喝,蓬亂的頭髮,紅紅的眼圈……完全沒有周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與謝安得捷報圍棋如故“小兒輩遂已破賊”的鎮定自若。

如果你問我:願意回到哪一刻?可以明確地回答:回到那毫不遲疑、毅然決然的一刻。

有人可能會反駁:深謀遠慮、深思熟慮不好嗎?好,這絕對是每一位決策者都想勉力做到的,其好處自不待言。但我反對糾結與囉嗦。

項羽的一生充滿遺憾,特別想讓人回到過去的某一刻去替他改寫歷史。且不說,鴻門宴上縱虎歸山,也不說坑殺秦軍,於季子的詩則羅列了若干: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最大的也是最有爭議的就是不肯過江東,很多人為他的選擇而抱憾,杜牧即如此:

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則則顯示了政治家的理性: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汪紹焻則探究了項王的心理:烏江恥學鴻門遁,亭長無勞勸渡河。

筆者偏偏以為:別虞姬的項羽是最多情的,自刎烏江的那一刻的項王才是最帥的。試想,項羽如歸了江東,歷史或有遲緩,但也無非是多了一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勢利之徒,卻少一位頂天立地、豪氣乾雲又深情款款的人傑與鬼雄。竊以為易安居士的評價最為精當。至於,潤之先生認為這是沽名釣譽不值得學,那是他的英明,並非羽王的遺憾。歷史屬於英雄,遺憾屬於與歷史無關的看客。

如果關羽不華容道義縱曹操,諸葛亮不錯用馬謖且能聽計魏延,敦克爾刻希特勒不下令停止進攻……

如果這些時刻都被改寫了,歷史還會有如此波詭雲譎且絢麗多姿嗎?且歷史本就是由必然與偶然共同組成的,沒有偶然只有必然的歷史是最無趣的歷史,偶然才是歷史最亮麗的華彩。

人生亦如此。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讓人印象深刻: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終於明白了楊朱為什麼要遇歧路而返、阮籍為什麼要望歧路而哭啦!但說真的,我對他們的行為既不欣賞也不同情,甚至想取笑其怯懦與猶豫。

弗詩的結尾: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既然已經過去,還有什麼好嘆息、好回顧的?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假使真的重回選擇的那一刻,弗羅斯特會堅決地選擇剩下的那一條路嗎?未必。

人生本就是由平坦與曲折、快樂與痛苦、幸運與遺憾共同組成的,沒有曲折、沒有痛苦、沒有遺憾的人生是最無趣的人生,偶遇才是人生最的魅力。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所伏,孰知其極?”“既來之,則安之”,處變不驚、處之晏然則是有風度,處之泰然、處逆如順、處之怡然則是有境界。居安思危是精明的未雨綢繆,處危思安則是怯懦的僥倖,處心積慮更是賠了腦力又折了灑脫。

如果非要穿越,我願意回到那最毫不猶豫、毅然絕然的一刻。

學生會寫成怎樣呢?全班寫作,僅有一篇稍好:

回到那一刻

余金娜

這是一次平淡無奇的旅行。全高速,全大眾景——一樣的饅頭山、一樣的綠水、一樣的古鎮,甚至連我們座駕車型都是一致的。三分鐘的熱情過後,大伙兒全窩在車上打盹兒,連照相的興致都沒啦。從貴德回碌曲,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省道,300多公里,另一條是羊腸小道,只有100多公里。大家決定抄近路。

車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山路,但很快,大家沒了鬥志豪情與閒情逸緻。一路塵土飛揚,跟在後面的車,路都看不清。路面凹凸不平,坐在車上五臟六腑都要被顛出來了。我們就後悔了,想掉頭。轉念一想:既來之,則安之。已經走了一段,倒回去,豈不是冤枉?只有100多公里,走不了多久的!再說,前面很可能就是一片坦途了。帶著這種吝嗇與僥倖,我們硬著頭皮往前開。

車隊開始在崇山峻岭之間蜿蜒爬行,與那些高山巨谷相比,車隊像一群小甲蟲。由於昨晚下了雨,道路泥濘異常,車輪不斷地打滑。司機們個個雙手緊握著方向盤,雙眼死死地盯著前方,頭上滲出一層層細汗。一車人的性命就系在那方向盤上,一不小心,就會墜下萬丈深淵,家破人亡啊。乘客一個個也不輕鬆啊,沒有人再瞌睡,也是兩眼緊盯前方,兩手緊握扶手,兩腳緊抓地面,大氣都不敢喘。打滑時,恨不得自己的腳當剎車,爬不動,恨不得打開車門伸出一隻腳當槳劃。不停地上山、下山,正如楊誠齋所言: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山頂,朵朵白雲縈繞在腳下,但我們早已沒了心情欣賞:是爬上來了,可還得下山呢。下山的路更加艱難,被大車碾壓過,坑凹隨處可見。方向盤一會兒往左打,一會兒往右轉,車子都不得不走起了s形。突然前面的車停了,原來一個大坑阻斷了去路,往左,是毫不退讓的山,往右,就是深不見底的懸崖,不知如何是好。“搬石頭填!”不知誰叫了一句,所有大人都下車,挽起袖子,尋找石頭。小孩子坐在車上,痴痴的望著窗外,不知所措,全傻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一起下車幫忙。平時隨處可見石頭,在這兒卻成了稀罕物。半個小時後坑終於填平了,車輛得以順利通行。這樣的橋段反覆上演,不僅身為演員的我們沒了激情,連路邊的觀眾——禽鳥也沒了熱情。我們左手提著心,右手拎著膽兒,在群山中跋涉了五個小時,個個飢腸轆轆,人人精疲力竭。本以為困難都過去了,壞訊息接踵而來:尖銳的石塊讓三輛車爆了胎,另一輛車傷了保險槓。“還好,我們的車結實!”老爸自我安慰。好景不長,爸爸發現過一些小坑都要刮蹭底盤,不對勁啊,下車一檢查,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左前輪也爆了。哎!看著大人們在荒郊野嶺手忙腳亂,我就想起了龔琳娜——“忐忑”啊:沒了備胎,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再出狀況該怎么辦?

經過十八小時二十八分三十六秒的艱難跋涉,我們終於從群山里“爬”了出來,再見到了久違的人間煙火。老天還算眷顧,雖然每個車都像從泥潭中打撈出來的,總算是有驚無險,平安抵達。囧途中,不止一次地想:若能回到當初抉擇的那一刻:絕不貪圖路近,欲速則不達啊!不過,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爸爸時,不料他卻如此回答:“你不覺得正是這段‘爛路’增添了此次旅行的樂趣嗎?人在旅途,哪能總是通天大道呢?偶爾走一走‘彎路’不也挺好嗎?否則,你的人生是否太無趣了呢?”

套紅部分是筆者添加上去的。看官,你覺得這對文章品質有何改變?

學生為何思維固化至此呢?!這讓我想起《聊齋志異》那個著名的穿牆故事:嶗山道士能穿牆,但得了口訣的王七為什麼就穿不過去呢?探究結論:

固步自封第一步:將“我們”狹隘為“我”。跳不出“小我”的作文是無法登堂入室的。審題時,一定要留意題目的限制與預留的自由空間,切不可畫地為牢喲。

固步自封第二步:覺得此文非寫自己親身經歷不可。這是因承上一個問題而來的問題。最爛俗題材就是朋友離別、親人離去之類的,占比卻相當重,簡直就是個大泥沼,裹足難行。最新鮮是有個同學寫了“九寨之殤”,可嘉。

固步自封第三步:覺得不寫記敘文對不起自己的授業恩師。“文體不限”不只是一句客套話啊!你完全可以對“回到那一刻”指手劃腳、品頭論足的。很多同學覺得議論文很難,但學過那么多歷史典故:吳三桂開關、汪精衛附逆、特洛伊人決定將木馬拖進城……為什麼不用起來呢?

固步自封第四步:在“遺憾”與“重溫”之間非此即彼:“遺憾”那一刻的“草率”“馬虎”或有眼不識“泰山”,“重溫”那一刻的香甜與美艷。台詞都一樣: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不用在猶豫了!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人人都成了“至尊寶”,對著自己心中“紫霞仙子”懺悔。能不能從二當家——豬八戒的角度來“豬眼看天下”啊!“大話西遊”最大的成功就是敢於大膽顛覆。

如何才能習得一篇文采飛揚又合情合理的美文來呢?

首要仍是審題,從材料可以看出:重點不在如何“穿越”,那是技術問題,屬“硬科技”,記住:作文的品質大多不由科技含量的多少來決定的。重心應在“穿越”的意義討論上。

“想回到過去的哪一時刻”是創新的關鍵所在,時刻的選擇即題材的選定、立意的確寫。

其次,必須思維結構嚴謹,綜合起來有以下問題須在作文時回答:

1.你是誰?(決定取材範圍大小)

2.想穿越回哪一刻?(決定題材內容的個性)

3.在那一刻發生了什麼?與何人有關?有什麼樣的影響?(決定思維方向)

4.為什麼穿越回去?意欲何為?(決定主題立意)

5.寫作此文想給他人帶來什麼感悟與啟示?(決定寫作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