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的作文4篇

《水滸傳》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關於讀水滸傳有感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讀水滸傳有感作文1

《水滸傳》是施耐庵的作品,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里生動地刻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讓人們嘖嘖讚嘆。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要屬李逵了。他手持兩把大大的板斧。驍勇善戰,對梁山忠心耿耿,從不因為金錢而變心。李逵很講義氣,無論別人給他什麼樣的報酬,他都不要,他鐵定了在梁山,無論怎樣,都不離開,死,也要和梁山一起死。

是呀,《水滸傳》中最講究的就是忠和義了,如果一個人連忠和義都沒有了,別人就不再會相信你,那個人就成了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再來說說《水滸傳》中的吳用吧。吳用不算什麼英雄好漢,但足智多謀,多次為梁山立下赫赫戰功。可見,一個人的智謀也是很重要的。

武松為什麼可以在景陽崗打虎?因為他很有膽量。對,一個人沒有膽量也是不行的。武松在打虎之前,喝了好幾碗的酒,景陽岡有句話說,“三碗不過崗”,可武松卻拿了一根木棒,去打虎了,膽量是多么高啊。打虎途中,木棒不慎被老虎打斷,武松只好用拳頭打,用的就是醉拳,這種為民除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人的膽量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你缺少了膽量,別人就會看不起你。一個人光有膽量是沒有用的,智謀也是很有用的,一個人要有勇有謀,才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水滸傳》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一個人,不能不講義氣。只有對別人講義氣,大家才會看得起你,才會和你稱兄道弟。

《水滸傳》中,蘊藏了無數深刻的內涵,只有你用心去品讀,才能知道其中的奧秘。

讀水滸傳有感作文2

不必說宋江和小鏇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故事,至於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後便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台山的關係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願讓他剃度一僧。

於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準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台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讀水滸傳有感作文3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寫的是當時社會黑暗,官府腐敗,地痞流氓和官府串通,欺壓老百姓,官逼民反,農民被迫爆發出了自己的力量,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的情節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是一代佳品。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的故事情節,描繪當時林沖被發配滄州,差點被兩個衙役結果了性命,最後多虧魯智深一路跟蹤,拔刀相助,救出林沖。本以為很平安,可朝廷又讓林沖看管滄州城外的山神廟,陸虞侯等也暗自跟蹤過來。在山神廟,當時天下著大雪,刮著大風,林衝要去買酒,保暖身體,回來的路上,偶爾聽見陸虞侯和富安設計圈套害自己,最終林沖被逼結果了他們。武松打虎的情節安排也很跌宕,像是這樣的情節在水滸里還有很多。

水滸里湧現出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點,林沖原來是官府八十萬禁軍教頭,開始逆來順受,最後被迫上了梁山;而魯智深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他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史文恭則會呼風喚雨;宋江有很強的領導能力,李逵有勇有膽天下老子第一,吳用則足智多謀,每個人性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的特徵 就是講江湖義氣。

讀水滸傳有感作文4

很早就聽說《水滸傳》非常好看,張老師也覺得適宜我們初一學生課外閱讀,我便央求媽媽買。正好媽媽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給了我。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把《水滸》的上冊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鬥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索超的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作者觀察細緻入微,雖然在這裡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當然也要思考,我思來想去,就是一個問題不大清楚,那就是何為好漢?一個人的好與壞是由法律、真理來判斷的,那書中所謂的好漢是以什麼為標準的呢?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在張都監家看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殺了。這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連面都沒見幾回,有什麼理由殺他?就因為他幫張都監看馬?武松見孔亮喝酒吃雞,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這也能稱作好漢?

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

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 《水滸傳》讀後感7水滸傳》是一部產生於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前一個部分主要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為領袖的隊伍,他們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貪官污吏、反抗壓迫、扶助弱民,跟地主惡霸、貪官污吏鬥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的故事,但這支隊伍最後接受朝廷招安,被派遣去鎮壓另一支農民起義隊伍,結果兩敗俱傷,最大的勝利者反而是朝廷。形象地反映歷史上的一場農民起義的從頭到尾的全過程,總結經驗和教訓,讓人們進行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人民民眾對這些英雄好漢的敬仰,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