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乘坐6號線,本次列車終點站。”又是一個平常的周六,我背著書包,準時踏出家門,上了捷運。上海的捷運是一如既往的擁擠,重重的書包都能靈異地飄在身後,站十幾站都絲毫不覺得累,因為完全不用負重。
擁擠的人群中,我艱難地把手伸進了口袋,從中掏出了手機,插上耳機,開始跟著錄音默背著馬上要檢查的新概念英語課文。不知不覺中我到了我的站,我擠出人群,快步下了車。
踏出車廂,坐上電梯刷新一下新聞首頁,草草瀏覽了幾眼:國家有新的政策了;歐洲又有恐襲了?來不及細看,就到了出站口,刷了公交卡,匆匆趕路。
一上午的英語學習結束了,我快速走出教室,打開QQ空間,發一條說說:“哎,英語課呀(再加上一個表情)!”配上一張圖片,點擊傳送,和身邊的人們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心情感想,順便看看自己以前發的動態、同學的空間、班級的活動、心靈雞湯文章,等等,通過這些瀏覽試圖將各種碎片的記憶和信息像拼圖一樣拼成完整的一塊。
回去的路上依舊是單獨而無聊的。早高峰已經過去,我找了一個空座坐了下來。打開微信朋友圈的雞湯文、公眾號里的“震驚、必看、深度好文”,講乘車的時間給打發了。
像上午的安排一樣,我的生活中無處不被碎片化的時間充滿著,在捷運上看文章、背英文、在捷運里刷新聞、發動態。貌似我很好的運用了大部分的碎片時間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否能有很好的收效呢?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
當你專注的坐在家裡背英文課文時,不會因為需要關心到了哪一站而分心;當你在書桌前看書時,不用擔心眼前可能會踏空後一級台階。
那么,碎片化時代在加快了我們生活速度的同時,是否降低了我們的專注度和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