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潘多拉作文900字

“碎片化生活”,似乎是為了迎合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碎片化”被套用於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從碎片化娛樂、碎片化閱讀再到碎片化社交等等。自上世紀這一辭彙被提出,到現在這一概念被泛濫般的運用,我們是否該反思、該警惕為了順應碎片化生活而悄然打開了有災難意義的“潘多拉之盒”?

誠然,追溯碎片化的初衷,似乎出發點就是立足於滿足個體的需求。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人們較之以往擁有更好的聯繫外界的渠道,也相比以往有更大的所謂“精神空虛感”,碎片化的生活能在表面上滿足這種空虛感。進一步說,碎片化的強效在於其照顧了個性化的訴求和現在的時代背景,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碎片化不可阻擋的趨勢面前,首先被摧毀的,就是“從今不問人間事,只作人間不老仙”的生活態度,在生活中我們為了滿足一時快意而不斷在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我們將本應該用於思考、感受生活的閒暇時間,用在了移動端上,閱讀和生活被碎片化了,用來獲取碎片化的信息。相較於以往,人們的思考能力和專注度都大幅下降,生活被打碎了,然後我們把每個碎片,毫無例外的浸泡在網際網路里,然後非常自豪地拿著這堆碎片示人:“看,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

不知道往昔的陶淵明、梭羅看到而今之景,是否會覺得意料之中,人們看似是想通過碎片化生活,來充分利用時間,實際則是在浪費時間、揮霍專注力。

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可以閱讀上千字的文章,和瀏覽總字數相同的十幾篇不相干的短論,後者只不過是在向你灌輸著碎片化的信息,對思想的啟發性更是空談。再例如人們早已詬病的所謂快速匹配相親,這種碎片化的社交,仿佛只是幾個貼滿標籤的人在互相衡量。更不必說碎片化的新聞傳媒,我們很難說時下部分新聞的火爆,到底是因為其題材內容新穎,還是譁眾取寵滿足人們一時之快。眼中寥寥,心下匆匆,我們全盤接受了這種碎片化,開啟了生活的潘多拉之盒。

既然有認識,我們就該警惕把事事碎片化,正確的生活態度我認為從來就不該是將其割裂,而是善於化整為零。對生活的充實,應該是要擁有一顆“匠心”,一種善於整合一切的能力,能鎖住碎片化生活的潘多拉之盒,也能把生活過得不失時代色彩,更不失個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