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徵文:我愛民族團結「佳作」

中華民族從自在的聯合走向自覺的聯合,團結一致走上了通向偉大復興的嶄新征程。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600字徵文:我愛民族團結(一)】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著名的《團結就是力量》,曾經擂響了各民族團結救亡、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鏗鏘戰鼓,吹響了各民族團結建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激越號角,時至今日,仍然激勵著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鬥。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形象,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我國各民族在歷經數千年的遷徒、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liuXue86寶貴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欺凌。當時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必然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為無數的單一民族國家。但是,他們的預言失敗了。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反而"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民族的獨立、自由和統一。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在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過程中,不僅民族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華民族從自在的聯合走向自覺的聯合,團結一致走上了通向偉大復興的嶄新征程。

【600字徵文:我愛民族團結(二)】

扶今追昔,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壯志凌雲。因為我們是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中華民族日益壯大猶如一隻高昂的雄雞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進從頭越”。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共產黨又富於創新的妙筆,五十六個民族共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五十六個民族百花齊放鑄造我們的民族魂,打造我們的中國夢。

中國,是由五十六節車廂組成飛快行駛的列車。在這條軌道上,五十六種特色齊開放。五十六個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它的動力來源於各族人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堅實基礎。五十六個民族成就今天的中國。

為團結各族人民。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積極的扶持政策。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幫助少數民族和文化事業。少數人民也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創業,努力建設家園,可謂,五十六個民族一顆心。全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是建國50多年我們國家長期穩定和繁榮的重要原因。毛澤東說過“國家統一,人民團結是國家繁榮的前提。在古代“滿漢一家”也寫出了民族的團結。

面對如此形勢我們在學校,生活中也要維護各民族團結。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與各民族人民積極交往,為民族團結做貢獻。為祖國做出自己的力量。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最好”—xx由此看出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600字徵文:我愛民族團結(三)】

翻開歷史畫卷,在五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勞勇敢的人民,有優良光榮的傳統。有多少英雄兒女,愛國志士,為了祖國,為了正義,寧死不屈。蘇式牧羊,痴心不改;林則徐虎門痛擊侵略者;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食美援麵粉;方誌敏清貧一生,名垂史冊,他們的英名就是民族尊嚴的化身。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民族精神才代代發揚光大至今。

在20xx年3月,曾在澤普出生並長大的維吾爾族男孩毛蘭江·吾買爾在澤普縣姑姑家做客時,出現尿頻。經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症晚期,只有換腎才能挽救毛蘭江的生命。醫生的話如同晴天霹靂,毛蘭江的媽媽發動全家人和所有親戚進行驗血檢查,與其配對。遺憾的是,所有親屬均不能為毛蘭江提供手術腎源。接受透析期間,毛蘭江病情幾度惡化,先後搶救了5次,醫院接連下了病危通知書,生命危在旦夕。

眼看毛蘭江的生命就要走向盡頭,親戚朋友們只有整日以淚洗面。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毛蘭江的父親吾買爾接到一個電話。一位自稱王燕娜的漢族女孩說看到了媒體報導,她準備去醫院檢查,如果能配型成功,她願意為毛蘭江無償捐腎。

20xx年3月27日,手術如期進行,醫生把王燕娜健康的腎成功移植到毛蘭江體內,傳奇的一顆腎臟把兩個不同民族不同性別的人緊緊地連結在一起。當他們被醫生推出手術室時,王燕娜和毛蘭江的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放聲痛哭。毛蘭江的母親阿孜古麗激動得泣不成聲,她緊握著王燕娜的手說:“娜娜,謝謝你救了毛蘭江,你就是我的女兒!我的漢族女兒!”在場的醫生、護士、住院的病人和陪護的家屬目睹此情此景無不為之動容。

王燕娜只是一個普通的漢族女青年卻做出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告訴我們:各民族之間要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創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綻放在我們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600字徵文:我愛民族團結(四)】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乾欄式樓房裡。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民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朝鮮族民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蔔、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淨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民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桿,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划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