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邊石的感悟作文

老頑童對散步情有獨鍾,為此已寫了幾篇日誌。可想起來,仍意猶未盡,是因為老頑童對走“邊石”也有所鍾愛。這不是移情別戀,是情有獨鐘的鍾中之愛,即鍾愛。並且,走邊石是散步中的走,仍是散步,是散步中的走邊石。

邊石,我們這裡俗稱“馬路崖子”,是把人行道和公路分開的一條長石,是馬路的“邊”。當然,這長石是用很多塊短石鋪設連線起來的。

散步的路上,遇上一段長且乾淨的邊石,老頑童便情不自禁地、習慣性地踏了上去,聚精會神地走了起來。不時引來路人的注意,有餘光的看,有低聲地說。——這是走在身邊的老伴告訴我的,並嘮叨著“放著寬敞的大道你不走,偏走這小窄石條!”老頑童自然是行若無事,我行我素。走完了,便專心致志地、全力以赴(但,不能大喊大叫,不能聲嘶力竭,是心平氣和)地申辯起來。

走邊石,是練功,練平衡,練心態,練心態的平衡,修心煉態,修煉心態,聽我細細道來。

一可練身體的平衡能力——邊石是公益性的“平衡木”,不高,走起來安全;很長,鍛鍊時效好。此謂練身。

二可練心理平衡、心態平衡——走邊石,必須專心致志,目不斜視,心無旁騖。要心理平衡,心態平和。走神兒會失去平衡,斜視則墜石,他想則落地。要心靜如水,身輕如燕,腳穩如石。石石相碰,其聲悅耳,其態悅目。悅耳悅目,焉不悅心?此即去除雜念,陶冶心性,此即煉心。

三可為生態平衡盡綿薄之力——古人尚且告誡我們,“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路上行人擁擠,我走邊石,豈不是讓路於他人?況且,邊石閒置何用?我這是“閒物利用”,且是“寬以待人,窄以待己”。窄者,嚴也,嚴亦煉心。

四可體驗原生態的生活——試看,公路是瀝青的,人行路是水泥的,唯獨這邊石是石,雖經雕琢,但畢竟是原生態之石。走在這邊石上,能找到一絲重回大自然的感覺。若再赤著腳,且是林蔭之下,豈不快哉!

居鬧市尚存一顆寧靜之“心”,履窄石仍保一個平衡之“態”。此心此態,豈不就是一個極好的“心態”嗎?”由練而起,由煉而得。老伴不服,於是辯論起來。

“只顧自己走,不知道路人在笑你嗎?”

“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笑吧。”

“你真實一根筋啊。”

“知音啊!筋多了,非落石不可,落石焉有平衡可言?不平和、不平衡,焉有平和心態?此即‘路窄心寬,處世從容’,只有一根筋才能做到。老頑童‘練平衡’,實則‘煉心態’是也。”

“一條道跑到黑!”

“是一條道,且很窄;不是跑,是走。路不是‘漫漫其修遠兮’,吾隨即下來與汝回家便是。”

“你不是說,為人處世不能過於執著嗎?”

“是啊。可煉就一個平和心態必須執著,不然,就會執著於處世了。”

“你走在窄路上舒服,還是走在寬敞的路上舒服?”

“隨遇而安,寬窄皆宜。古語說,遇順不能驕,遇逆不要頹。散步亦如此,遇寬不能橫行,遇窄不要卻步,關鍵是心境。心靜則皆宜。心態好,寬窄都舒服。”

“你真的是著魔了!”

“不是魔,是迷,是執著。不是執著於世事,是執著於調整心態。”-此即走邊石的感悟。不是仙人的點化而悟,不是悟性好的頓悟,是由散步走邊石有感而悟,這感是由走而感。注意,不能邊走邊悟,不然,只有掉下來之誤。當然,掉下來也有一悟,是幡然醒悟。原來,一心是不可二用的。——終於入了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