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永恆的追求

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構建創新教育體系,培養現代創新人才”成了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鏇律。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求異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想像力,是我們“創新作文研究與實踐”課題組永遠的追求。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人才最高的本質在於創新,而創新的有力工具就是思維,這就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即作文教學如何定位。過去應試教育一直重“文”輕“人”,只重教“文”法,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構思、如何行文;記敘文寫法一二三;議論文技巧abc,我們的學生雖然也能寫出規範文章,但最終卻使學生作文成了千人一面的八股文。魯迅先生早就說過,如果我們一味地相信法,“是很容易陷入陡然玩弄技巧的深坑裡去的。”

1998年濱州市中考作文題是《挫折》,有半數以上的學生無中生有地杜撰出家庭遭到變故,父母雙亡或是自身傷殘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虛假經歷,為了讓閱卷老師動情掬淚,換取一個高分,而不惜把父母送進“墳墓”,這種為文造情的缺德文章竟是過去那種從“文”出發的應試作文教學逼出來的。所以,創新作文的研究必須關照作文的主體——人。

作文,就是人思維的反映,作文是有形的思維,思維是無形的作文,從人出發,就抓住了作文的主要矛盾。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提了:“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發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維,單獨發展語言是不可能。”創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斷提高人的寫作能力,這樣才符合文章的寫作規律。

一、打開思維的“黑箱”,立足於一個“創”字中學生作文常犯的毛病就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究其根源是與思維方法有關。人們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常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思維範圍和內容成了一個嚴重封閉的“黑箱”,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學生思路狹窄。要徹底改變這種狀部優,就要從思維訓練入手來培養學生的“獨創”意識。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常規思維方法和求異思維方法,常規思維方法又有形象思維方法和抽象思維方法。形象思維方法如聯想、想像,在記敘文中常用到;抽象思維方法如歸納、推理、判斷等。求異思維方法如多向思維、反向思維、外向思維、交叉思維、有形思維、變形思維等。

二、植根於現實生活,強調一個“新”字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這個“時”就是現實生活。儘管當代中學生課業負擔重,但中學生的生活卻能折射出社會生活的“七彩陽光”。所以我們指導學生作文訓練時,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的長幼之情、鄰里關係、成功與失敗、理想與前途、歡樂與憂傷,不失時機地進行“熱點炒作”,讓學生自覺養成“說真話、訴真情”的意識。

三、重視積累,看好一個“活”字寫作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寫,正如歐陽修所說:“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有人做過實驗,認為從國小到中學,學生應有30萬字的寫作量才能“過關”,任何一項技能都是長期大量反覆訓練的結果,寫作作為一種生活、知識、思想融於一體,感知、思維、表達共同作用的複雜綜合技能,更離不開大量的訓練。

我校有校刊《小荷》《教研論壇》有年級組主辦的《知心朋友》《心理導報》,有各班級主辦的《晨曦》《星星島》,《春水》《放飛》《芳草地》等三十多種刊物,這些刊物都由學生自己編寫;學校的大型會議、外事活動,都有學生記者參加。在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中,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的思想變得更敏銳、更深刻、更全面、更客觀,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創新作文能力的提高。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那么,讓我們在作文教學研究與實踐中播下創新的種子吧,因為創新是你、是我、是我們民族永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