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女中學生的作息表作文

國人長期以來總認為,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相比,中國孩子一直過著所有時間都被排得滿滿當當的苦行僧生活,而美國孩子則是在玩耍中度過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光。當你看了下面這個作息表後,一定會感到吃驚,因為這是一個美國女中學生的時間安排:“我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5點到滑冰場。7點滑冰結束,然後去學校。放學後,我練習鋼琴,做家庭作業,再到滑冰場練一個小時,然後回家,9點半上床睡覺。”這是美國前國務卿(也是美國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在其自傳《非同尋常——賴斯成長回憶錄》中如此描述自己的中學生活。

在自傳發行儀式上,有媒體問賴斯:“你難道對父母這種近乎嚴酷的安排不感到厭倦也不去反抗嗎?”賴斯的回答令人意外:“父母這樣的安排,讓我每天都感覺到在不停地進步。拿滑冰來說,是這項運動教會了我如何做到自控和堅韌。我非常感謝父母對我做出這種看似嚴酷、實則信任的安排。”

賴斯回憶說:在她3歲時,媽媽就培養她廣泛的興趣和自覺學習的習慣,5歲時就能流利地讀書,入學前,就已能看懂樂譜,並養成了自律精神。在6歲進國小後,她始終嚴守校規,舉止得體。一些同學覺得她做得太完美,太一本正經,但她並未因此而改變,依然我行我素。即使課餘時間,她也嚴格按照父母排的時間表,大量閱讀文學書籍,而且從來不是為了消遣而閱讀。

為讓她接觸不同的教育和社會環境,更好地開闊視野,父母不斷地讓她換學校。在每個學校,父母都對她提出嚴格要求:“必須做拔尖生,不是比同學加倍地好,而是三倍地好。”在中學的每個暑假裡,當別人的父母帶他們的孩子去美國最大的自然公園——黃石公園遊玩時,父母卻總是帶她參觀美國最頂尖的大學。“我的父母很有戰略眼光,設法培養我熟悉白人社會的規矩和禮儀,並且要求我做得比白人強,使得最挑剔的種族主義者對我也無可指責。”賴斯對此感慨道。

在傳記中,賴斯記述了這樣一個細節:在她7歲那年的一個中午,父母正與她做一個大力鼠的遊戲,其間保險代理人賓厄姆來家造訪,但父母並未因此而停下來,而是對賓厄姆說:“請您先在客廳等一會兒,我們必須要和孩子完成這個遊戲。”賴斯由此感到:“父母把我們在一起的時間,看得比和賓厄姆先生的任何業務都重要。他們將任何可以稱得上是教育機會的事情都要去試一試——或者說讓我去試一試。他們相信,教育是一副盔甲,可以幫我抵禦一切,甚至可以抵禦伯明罕乃至整個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這讓我感到非常自豪。”

正是父母這份悉心投入的情感和愛意,才讓賴斯對看似嚴酷的作息表安之若素,並最終獲得成功,不僅成為美國第66任國務卿,而且也是美國有史以來首位居此要職的黑人女性。

編輯提點:王冠婷

人們在談到外國教育的時候,通常會認為那些人性化教育只是在教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玩兒,輕鬆有趣。事實上,除了教育觀念和學習方法的差異以外,國外學生的學習強度和刻苦程度絲毫不遜於我們。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不要被種種固有觀念所迷惑。而且,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有一個道理是通用的:沒有人能不經過努力就獲得成功。你覺得他不努力,只是你沒看到而已。